第411章 投敌
位於胶西县的师部內,陈锐坐在上首位,左侧是徐渭,右侧是周君佑。
下首位左边坐著的是吴泽、閔柏、郑光薄、任万里,右边坐著的是周君仁、楼楠、刘熙等將校。
听完各个方面的稟报,陈锐还算满意,各项事务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以班为单位,使得基层的执行力相当的出色。
陈锐看向邓宝,“你这边呢?”
“胶莱河、胶水、白河、现河、大沽河、汶水、张奴水、百脉湖,以及即墨县境內的大小河流全都搜了一遍。”邓宝起身道:“所有船只都在管束之中,大体都收到河流南端或者西端,改建的撞船已经有了好几十艘。”
所谓撞船,是指船头装载巨木,专门来对付浮桥的,船上再涂上油料,一蓬火箭过去,什么样的浮桥都会受到致命的威胁。
徐渭都不用去看地图,“亭口镇。”
“嗯,亭口镇位於百脉湖东侧,与白河、现河、胶莱河相连。”邓宝点头道:“韃靶虽有汉军,能搭建浮桥,都还是亭口镇最为合適。”
周四试探问道:“要不水师遣一个营北上,阻扰韃靶搭建浮桥?”
“不急,不急。”陈锐缓缓摇头。
胶州一战,水师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护卫军水师只有两个团,但依託胶莱河、大沽河,有很强的战略价值。
这时候,急促的脚步声在外面响起,守在门口的骆尚志喊道:“斥候回来了。”
话音刚落,阎丁疾步入门,周君佑抢在前面问:“怎么样?”
昨日战报传回,韃靶主力屯於益都,分兵扫荡周边,偏师东进,渡过巨洋河,山东巡抚王德、
山东副总兵徐八率万余明军渡过丹河,布阵迎敌。
眾多將校都心里明了,巨洋河、丹河之间,正是去年护卫军大败韃靶的那片战场。
看阎丁的脸色,显然明军没能招架得住,但昨日传来情报开战,今日就传来溃败的战报,这也太快了点吧?
“韃靶偏师千余步卒,两千余骑兵。”阎丁迅速说:“还没撑到一个时辰,明军阵脚鬆动,徐八率先带著亲信逃窜,韃靶骑兵轻易破阵。”
“明军大溃,渡口被韃靶骑兵抢占,无处可逃,或死或降。”阎丁连连摇头道:“我已经留了斥候在沿途,一旦靶迅速东进,就会回报。”
屋內安静了片刻之后,徐渭笑了声,“东施效!”
同样依河而战,但明军的战力和战斗意志是远远不能与护卫军相提並论的。
周君仁冷冷的说:“徐八那廝只怕要投敌。”
陈锐笑了笑,这方面他去年还在益都的时候,就与徐渭、石茂华等人商议过,大家都有类似的观点。
徐家在青州扎根近两百年,虽然没出过什么大人物,但在寿光、临淄一带根深蒂固,去年韃靶攻略青州,徐八只率族中青壮就能扛得住,可见一斑。
但在战后迁居,徐八没有选择胶州的陈锐,也没有选择登州的戚继光,而是选择了山东巡抚王德。
对此,徐渭认为徐八此人很有野心,不甘人后,而陈锐却觉得不是。
徐八没有选择胶州,也没有选择登州,更多的是保证自主权。
这意味著徐八並没有將韃靶排除在日后选择之外,而护卫军、登州军却大败韃靶,首领陈锐、
戚继光更是靶公开悬赏的。
所以,徐八很可能会投敌。
此时此刻,青州府益都县。
如今的靶已经不是当年入主中原还要住在帐篷里的蒙古人了,益都县最大的一栋宅子成为了土谢图彻辰汗的临时驻地。
这位大汗有著典型的蒙古人的相貌,浅栗色的细长双眸,阔鼻方脸,颧骨扁平,更兼身材高大雄壮,顾盼之间颇有威仪。
俺答汗看著跪在地上自缚的大汉,缓缓起身,取出一柄匕首,站在两侧的眾人或冷眼旁观,或额头泌汗。
跪在地上的徐八更是面色灰败,但片刻之后,他浑身一震,因为俺答汗手持匕首,將绑住自己的绳索一一割断。
徐八深深拜倒在地,俺答用虽然有些口但也能听得懂的汉语说道:“英杰归来,本汗必要重之。”
“此大汗天命所在。”一位中年人立即扬声附和,惹得身边几个同僚都在隱秘的翻白眼。
一个青年人用细不可闻的声音对身边的同伴说:“他原先也不是这样的“
同伴回道:“刀架在脖子上,还能不去逢迎?
)
这位中年人就是原明朝內阁东阁大学士,今年还未满五十岁的吕本。
吕本是嘉靖二十八年入阁,屡奏请嘉靖帝临朝主政,虽嘉靖帝不纳,但也多有褒奖一朝降胡,却阿奉承。
那边俺答汗亲自扶起徐八,细细询问莱州府状况,又命人取来战马、军械,並放还徐八的亲卫,使其儘快招降此战大败而溃散的明军旧部。
吕本最后说:“去岁明军於青州府大败,后乱兵屠戮昌乐,县城为之一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还请徐將军谨记。”
边上的几个官员都连连点头,就连俺答汗也微微頜首,只是细长的双眸中闪烁不定。
等徐八出去,俺答汗看向边上的一位头髮依稀白的官员,“就从降卒入手吧,挑几个残害地方的,斩首示眾。”
官员躬身应是,“大汗仁爱,民眾必然心悦诚服。”
站在对面的几个蒙古將领都在撇嘴,这次大军出征,携带大量粮草辐重,不就粮当地,就是这些明朝降臣怂患的。
就是以吕本和这位前明朝蓟辽总督何栋为首,劝大汗约束部下,宽以待人。
靶拿下了明朝北地,收容了大量降臣降兵,所以如今俺答汗魔下的汉人著实不少。
而这些汉人也是涇渭分明,之前最得俺答汗重视的是白莲教那帮人,以赵全、萧芹、李自馨等人为首,不过如今只有萧芹留在俺答身边,剩下的都早早在山东东昌府、东平洲扎下根。
其次是魏洲、李滦为首的军中將校,这些人大都是边军出身,既有心抱团,又恐遭俺答忌惮,
如今都老老实实。
这些將校中还包括了没能逃走的明朝勛贵,比如说灵璧侯汤佑贤,定远侯邓继坤等人。
最后就是以吕本、丁汝夔、何栋等人为首的明朝重臣,这些人在明廷都是名重一方的人物,降了靶之后很受俺答汗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