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维京:冰海霸主 > 第399章 和平协议
  第399章 和平协议
  五月二十五日,巴西尔带领十名持盾侍卫和一个文官,抵达两军交界处的一条小河,要求和北境之蛇会面。
  维格派人过去打探,确认对方是巴西尔本人,同样带着十个持盾禁卫军和一个文官抵达河畔。
  隔着二十多米宽的河面,维格用流利的拉丁语打招呼,“好久不见,陛下,三十年过去,看来我们各得其所了。”
  当初,伊瓦尔、维格、贡纳尔等人前往君士坦丁堡。在郊外猎场,维格和巴西尔进行过一次御前决斗,如今再次见面,两人尽皆成为皇帝,让人倍感唏嘘。
  仔细想来,他们都是农民出身。
  其中一人凭借军事才能,打了三十多年的仗,从无到有缔造一个庞大帝国。另一人依靠出色的交际能力和政治天赋,周旋于各种阴谋算计,最终脱颖而出,篡夺至高无上的皇位。
  这一切真不容易。
  维格低下头,注视着河面中的倒影,似乎能够看见鬓角的些许白发,从北欧的一个偏僻农村走到现在,他已经不再年轻了。
  交谈持续十多分钟,维格提出一个额外建议:
  “既然你不愿意交出法兰克残部,至少把他们弄远一点,别放在意大利地区,或者巴尔干边境。相对应的,我把那些俘虏安置在不列颠,不让他们影响你的统治。”
  巴西尔同意了,他让文官乘坐小船往返河流两岸,书写两份冗长的和平协议,确认无误之后,双方在协议末尾签名、盖印,各自保存己方的一份。
  至此,战争结束。
  二王子阅读这份由维京语、希腊语写成的文件,“奔波一年时间,没能参观罗马城内的景象,真是可惜。”
  维格:“没这个必要,公元五世纪,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轮番洗劫罗马城,再加上瘟疫、饥荒的影响,城市已经没落了,居民人口仅有四万,还不如伦底纽姆。”
  他认为,罗马代表过去,君士坦丁堡代表现在,伦底纽姆代表未来。随着西欧、东欧、北欧的发展,以及新大陆的不断开拓,大西洋的贸易规模最终会超过地中海。
  六月初,维格启程回国,途中在热那亚驻留,召见在战争期间被俘的意大利商人。
  北意大利距离帝国的核心区过于遥远,统治成本太高,照例采取分封制。除了伯爵领,他还考虑增设两个帝国自由城邦,用于发展商业。
  一个自由城邦位于意大利东海岸的拉文纳,负责东地中海贸易。
  另一个位于法、意边界的戛纳,负责西地中海贸易。
  虽然威尼斯的地理条件最好,但它并不在维格的考虑范围。
  原因很简单,这座城市的立场不可靠,维格没理由把贸易资源导向一座名义上中立,实则偏向于东罗马的城市。
  他让侍卫分发文件,解释未来的商业规划。
  局势稳定后,新大陆、北欧、不列颠的货物沿着塞纳河输送至上游,行走一段距离的陆路,沿着索恩河、罗讷河进入地中海沿岸,多数货物会在两座自由城邦进行销售。
  在此之前,帝国已经拥有两个自由城邦,第一个是哥特兰岛的维斯比,作为波罗的海的贸易中心。
  第二个是比利牛斯山脉西侧的巴约讷,坐落于大西洋沿岸,唯一的职责和西哥特人、摩尔人进行贸易。
  自由城邦的概念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的自由市。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贵族统治,由皇帝直辖,平时由商人组成的市议会自行治理,拥有诸多特权,同时在维京帝国的贤人会议拥有席位.
  听完皇帝的解释,商人们半信半疑,吵闹着询问各种细节,提到了维京帝国的各项新技术。
  他们最关心的是新式帆船:载重量大、抗风浪性能优越、船员数量少于同等载重的桨帆船,是绝佳的运输工具。
  维格缓缓摇头,“先生们,别得寸进尺了。地中海的风浪较小,目前的桨帆船够用了,大西洋的贸易轮不到你们操心。
  帝国实行《专利法》,双桅帆船和三桅帆船的专利属于皇室,除了不列颠本土,其余势力不得私自仿制,一经发现,立刻击沉。
  同样,新式纺纱机、新式染色工艺、造纸术、印刷术、新式冶铁炉、新式玻璃冶炼工艺.等技术也在专利保护范围。未来,我也许会把部分专利授予某个城邦。但是,如果某些人故意破坏规矩,别怪我不留情面。”
  维格统治的是一个庞大帝国,内部构成复杂。他必须优先照顾自己的核心区——不列颠的十八个直辖郡,境内拥有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产业,例如纺织、冶铁、造船。
  其次是不列颠的贵族领地,以及海峡南岸的二十个直辖郡,只要稳住这个基本盘,其它地区再乱也翻不了天。
  战争结束,远征军陆续离开北意大利,但是地中海舰队仍在扩充规模,炮舰数量增加至八艘。
  约伦点燃烟斗,吞吐烟雾的同时,还不忘小声抱怨。“太晚了,假如早来半年,可以前往南意大利和希腊之间的海域,袭扰巴西尔的补给路线。”
  忽然,他询问身边的准将哈达瓦,“这仗打完,至少能册封8~10个伯爵,你应该在里面,有想要的封地吗?”
  哈达瓦注视着一望无际的蔚蓝海面,“还没想好,只要靠海就行。”
  约伦抓着头发,“尼斯?热那亚?又或者北意大利的东海岸?如果真有想要的封地,你赶紧去找陛下。”
  跟随维格将近三十年,约伦熟悉这位封君的想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帝国极有可能专注于内政。接下来的分封堪称最后的盛宴,一旦错过,恐怕这辈子也等不到这种好机会。
  七月中旬,维格返回他忠诚的伦底纽姆。船只靠岸后,皇储和内阁照例为他举办一场盛大的凯旋式。
  黄金马车在主干道穿行,行驶一段距离后,前方横亘着一片繁忙的工地。几乎阻塞了整条街道。一切路人、车辆仿佛水流遇到礁石,缓慢地绕过它。
  维格语气疑惑:“这是?”
  首相解释:“您的战绩超越了当世的所有君王,贵族和商人们决定联合出资,建造一座恢宏壮丽的凯旋门纪念这一切,放心,没有消耗府库的一枚便士。”
  是吗?
  用不着自己钱,维格的心情很愉快,饶有兴致地打量这片工地,向工程总监索要图纸。
  凯旋门被设计成三供式,中间的大型拱门,以及左右两侧的小拱门。高度大约二十米,宽二十五米。
  目前,施工队忙于挖掘地基,道路右侧的一片院落传来叮叮当当的凿击声,是工匠在雕刻大理石浮雕,后期安放在建筑表面。
  工程总监介绍,这座奇观的工期预计两年,征召了不列颠境内最好的工匠,伦底纽姆大学的土木系也参与协助。
  维格:“历史记载,罗马皇帝和将军得胜返回,带领俘虏和战利品穿过凯旋门,为什么他们的施工速度这么快?”
  工程总监:“呃,罗马石砌凯旋门同样需要漫长的时间施工,将军得胜归来,使用的是临时搭建的木制拱门。我们也准备好了,就在北方不远处。”
  观望片刻,维格把图纸还给总监,继续这场盛大且无聊的仪式。
  很快,前方出现一座华丽的木制拱门,悬挂象征性的战利品、雕像、以及镀金环。这并没有引起维格的兴趣,他现在只想返回办公室的躺椅睡觉。
  等到皇帝的马车返回皇宫,凯旋式宣告结束。远征军返回东郊营地,由陆军部核算功绩和军饷,然后分批遣散。
  “忙碌一年,总算消停了。”
  哈弗仑把杂务甩给属下,牵着一匹驮载战利品的黑马进入伦底纽姆的东门。
  他是大商人哈利的第四个儿子,家中财力雄厚,宅邸位于地价最昂贵的西区,与皇宫仅仅相隔三条街。
  城东,街道萦绕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酒气,许多餐厅、剧院和公共浴室用半价招揽得胜归来的士兵,整座城市沉浸在难得的欢快氛围。
  越往西,喧闹声逐渐消失,街道偶尔走过成队的警探和宪兵。某个十字路口,哈弗仑被两个黑衣宪兵拦住,他没有动怒,顺从地掏出怀中证件,告知自己的身份和目的。
  确认这名骑兵上校的身份属实,宪兵恭敬行礼,“阁下,醉酒闹事的士兵太多,弟兄们只是例行检查。”
  “我明白,”哈弗仑收好证件,牵着黑马继续走动,之后又遇见两次检查。
  十多分钟过去,哈弗仑站在自家宅邸的大门前,卉的芬芳从高墙后方飘来,让他的心情瞬间平静。
  下一刻,门房热情地迎接小少爷,哈弗仑把缰绳递给对方,径直走进庭院。
  不列颠高档宅邸的风格模仿自罗马,庭院中央是一个镶嵌着彩色马赛克的大理石喷泉,泉水淙淙,声音清脆悦耳。周边回廊的廊柱攀爬着青翠藤蔓,圃种植大片的鸢尾,薰衣草,以及从东方引进的大马士革玫瑰。
  “好鲜艳的朵,估计价格不便宜。”哈弗仑小声嘀咕,这时,哈利一路小跑过来,绕着幼子转了一圈。
  “没有受伤,看来我往神庙捐赠的钱财起作用了。进屋,我有话和你说。”
  返回二楼书房,哈利取出一瓶珍藏的葡萄酒,父子二人各倒了一杯。落座之后,哈利迫不及待地打探消息。
  “你上次来信,声称在决战立下大功,具体是什么情况?”
  哈弗仑喝干酒液,觉得不够爽利,起身从酒柜取出一瓶威士忌,咬掉软木瓶塞,简略回忆一遍事情经过。
  当时,许多骑兵被那面代表东罗马皇帝的拉布兰旗吸引,哈弗仑却感觉到不对劲。
  他放过这个显眼的目标,召集第四游骑兵营的部分成员向南追赶,一直追到当天下午,堵住了两千多个希腊残兵。
  哈弗仑让属下召集附近的零散友军,顺利逼降这群敌人,俘虏两个东罗马军区将军,以及二百多个高价值目标(贵族、文官、高阶教士和宫廷太监),还捡到一大堆皇室仪仗用品。
  傍晚,他安排属下把俘虏送回大营,然后继续追击,稍不留神在某个路边草丛抓到那不勒斯公爵.
  “行动持续到第二天,按照俘虏的价值计算,第四游骑兵营超过所有的步兵团、山地步兵营和游骑兵营。陛下当面夸了我几句,临时晋升我为骑兵上校。”
  哈利满脸期待地追问:“所以,你这次有希望获得更高的爵位?”
  出征前,哈弗仑的爵位是男爵,封地位于佛兰德斯的偏远地区。当地提供的年收益微乎其微,抵不上他们家一天的开销,关键在于名分,证明哈利的家庭属于贵族阶层。
  “按照陛下的态度,我猜,也许能够晋升成伯爵。”
  哈利被幼子的态度激怒了,他用力拍打桌面。“这种大事,怎么能说‘也许’?男爵、伯爵,两者之间天差地别。近些年,被剥夺的男爵、骑士超过二十个,都是因为各种破事。
  实际上,大贵族们也有这方面的问题,皇帝却没有过多追究。大贵族享有的特权远远超过小贵族,只要不牵扯到叛乱,其余的罪责都算不上问题。”
  哈利在羊毛商会占据三成股权,另外还有各地的零碎产业,为了这次,他宁愿抛掉部分股权,换取资金打点门路。
  哈弗仑大惊,“不至于吧?”
  哈利语气坚定,“能够挤进大贵族的行列,一切都值得。这些天你也别闲着,找同僚或者以前的同学们聚会,别偷懒,我们家未来数百年的富贵就在这上面了。”
  不知过了多久,哈弗仑疲惫地走出房门,外面是三位兄长,以及他们的妻妾子女,气氛略显尴尬。
  一直以来,哈利秉承着分散投资的理念,四个儿子各有去处,长子在伦底纽姆的商会总部任职、次子在波罗的海做生意、老三担任文官、老四从军。
  没想到混得最好的竟然是老四,作为战场上最危险的游骑兵,经历两场大战还活蹦乱跳,如今有希望晋升成大贵族,估计绝大部分家产都归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