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莫臥儿的阿德力叛乱
阿德力这里的火炮动静,当然瞒不了附近的其他屯堡,而很多不知情的屯堡纷纷警戒,还以为是明朝那头占据的巴布纳在开炮,但是恆河上並没有敌情,於是个个都惊疑不定。
好在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得知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几个骑兵从阿德力那处屯堡迅速四下前往,阿德力请了十几个屯堡的夫长商议,告知了具体发生所有事,每一个屯堡內的土兵都很愤怒,而且绝大多数夫长都同意举事。
他们的屯堡早已一个个陷入了间歇的断粮,所有士兵都饿著肚子驻堡,並且也同样被缺衣少食的现状害得不轻,长期屯驻恆河周围的士兵们对此都是积怨已久。
十余个大小屯堡以阿德力为首,纷纷决心追隨,而阿德力为了收下这些屯堡夫长们的心,分发大量米粮用来收买人心。
並且阿德力很聪明,还让人对附近的屯民进行招募,开始招募时,他们甚至还用了莫臥儿帝国的名义,但隨后仅仅两天时间,他就彻底公然发动叛乱。
拉杰什这个十五岁的孩子,都因为是“老兵”,一跃成了管著五十人的夫长,天天都能吃上白米。
短短十几天,拉杰什追隨阿德力,短时间就打下了加蒂亚,並沿途抓走男丁青壮,势头很猛,已经在沿著河流朝北方席捲了诸多村镇。
阿德力这股势力,刚开始只有不到一千人,短短十几天时间,就迅速扩大到了两万多人,並且关键是这十几个屯堡內有两千支最好的西式火绳枪,对沙贾汗在恆河东侧地区安置的重兵集团,是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並且因为阿德力这股叛军兵变,恆河流域许多地区都爆发了叛乱,一些早已对沙贾汗极其失望的土邦对此观望,开始私下扩招兵力。
仅仅只用了半个月时间,从一千人变成两万多人的阿德力叛军,一路沿著恆河向西进兵,直到被莫臥儿在巴加尔布尔地区的其他军团阻挡,才被遏制了攻势。
这个叛军人数的增长速度令沙贾汗很吃惊,不仅仅是人数发展的速度快,根据自己的几大军团报告来看,战斗力也相当强。
前往镇压的三千多人莫臥儿军队,基本上被打垮了,溃兵回来不到一百人。
这样的情况也令许多在南方制衡祖大弼的军团大为震动,不得不分出许多兵力,来对抗北上的阿德力叛军。
而隨著阿德力的叛军突然冒出来,吞没了两百方石粮食和五方两黄金,也让明朝的鸿臚寺使臣和陈玉鉴讹诈了个寂寞,於是很快就再次前来莫臥儿的阿格拉,向沙贾汗索要钱粮。
按照陈玉鉴的意思,如果不能在下个月前筹集到钱粮,没准就得让西孟总兵祖大弼,
带著大明铁骑前来抢掠了。
態度很强硬,但是也给足了期限。
当然他是在恐嚇,也是因为皇帝发的諭旨很清楚,不要引起大战。
事情要是办砸了,那就是他陈玉鉴的锅。
按照朝廷的旨意,这一趟差事办完,他也该调回南京就任京官,好不容易凑到升迁陈玉鉴也是不想在此事上面坏事。
对於阿德力叛军迅速的起势,一直打到大明崇禎十五年的一月末,消息才终於传到明廷手上。
这事令礼部的两位尚书没有料到,此时的礼部尚书是接替刘宇亮就职的陈演,以及南直隶尚书周延儒。
现在的明朝体系相对繁复,但同归內阁和皇帝控制,其实朝廷是能够控制南北各省的。
两位尚书非常鬱闷,因为这场莫臥儿的叛乱,他们不仅没从钱跃升和皇帝的法子里得到期望的政绩,还被户部贬评了劣政,闹到了內阁里头。
五万两黄金,在大明约合一百万两的银钱,而加上粮食,对户部来节省国库亏空是极大的好事。
但就是因为这场叛乱,到手的鸭子飞了,户部的侯恂是把二人的名字念叨到了文渊阁,当看眾多內阁阁臣和太监的面,將陈演和周延儒骂了个狗血淋头。
不仅仅是没给户部减少销,兴许还得户部多在南洋添上十万两的银钱。
根据西孟总兵官祖大弼的报告上,莫臥儿的叛军已经增加到了两万多人,並且人数增长的势头很盛,报告在兵部很受重视,皇帝也过问了此事,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往西孟地区增调官兵了。
从其他地区调兵遣將,如果只是从最近的阿拉干地区调兵,那费还算好说。
如果阿拉干不够,那就是上方人了,得从关內抽调,关內调兵也就是陈奇瑜的五省总督范围最合適,行粮费户部必须考虑进去。
不得不说,对於户部来说,这两年都是多事之秋,税银虽然都比万历、天启高两三倍,但大明的军费可也在屡屡拔高,这笔三四千万的银子是最基础的银子。
也难怪户部这回是有些鬱闷,对礼部意见很大,皇帝给你支招了,你不仅没给我国库里头要到钱,还让我给你倒贴钱!
你手底下的鸿臚寺是怎么办的差事?
乾脆这笔银子就从你礼部官员的俸禄里扣好了。
当然这只是户部官员的抱怨,扣不扣钱还是皇帝说了算,皇帝没说此事,此事就和礼部没关係。
另外关於西京的重造,皇帝和內阁,在明廷的调子已经定了。
等两年后,明廷忙完了南京城的外圈扩建,朝廷就得立刻著手筹备,给西京扩建城墙了。
至於这段时间,就是忙著找商人准备接手建设铁路,另外把西京的地方官人选给他商定了。
选在西安府圈划土地作为西京,將来肯定是要大量人口添进去,修造一条通往河南开封府漯湾河镇的铁路是非常必要的。
常设五千兵马的西京卫,加文官户、吏、兵等三部,选出的官吏至少得有四百人。
这些都需要钱。
其实西安作为西京,对於大明来说也就是变成第二个南京,前期是要砸不少钱进去。
过去南京怎么玩,西京就大概怎么玩,加进去大量官员,慢慢的汉化当地叶尔羌人,可以加强明廷对於西域的管理。
毕竟很多事情拿到南京来办,明朝的反应速度和调查能力,因为距离问题,局限性太大。
明代依旧是古代,哪怕现在的民用船舶航速上都变得极快,陆地上也有大量商人、朝廷的驛站,这消息传递依旧极慢。
就单论如何管理战事了,大明在调查明朝官兵的员额问题上,在天启年间,就连山海关一带、东江镇所在的群岛,这么点距离上,朝廷调查起来都极为费劲。
像袁崇焕报告东江镇有一万两千多匹马,但是实际上毛文龙的东江镇只有不到三百四马。
这么近的辽东镇和东江镇,明朝就已经管不过来了,一是官员太少,二来用人的问题。
朱由检怎么解决的?他作为后来人,了解过一段时间的明末史,他当然清楚这一点。
如果要想维持朝廷长久的统治西域,西京是必须设立的!多的朱由检和朝廷不管,管钱、官、兵这三件事就成。
在明廷的內阁外廷费心思忙著筹备西京建设的时候,莫臥儿闹出那么大的叛乱,还把谈好的给钱给粮搞黄了,也是令明廷群臣及皇帝本人都十分鬱闷。
皇帝本来已经是再三强调別出事,而礼部的鸿臚寺办事儿也確实没出什么问题,本来事儿都谈妥了,但就是没想到莫臥儿在交割钱粮的时候闹出了乱子。
五万两黄金,那可就是近两吨重了,皇帝和文官对此说是垂涎三尺都不为过。
这笔钱没到手,对於財大气粗的皇帝来说也是有些心疼。
更何况两百万石的稻米,也是现在南洋急需的要物,少了这些粮食,明朝就得多出钱来买运粮食供应。
坏消息不止一个,黑云龙的报告也到了朱由检手里,说是沙俄军队是被明军打退了,
但是他魔下兵少,需要增兵才能继续维持纳雷姆的防御。
並且因为北方苦寒,现在就急需更多煤炭和皮革、衣来抵御北方风寒。
消息是去年九月份的,按照兵部的考虑,要么再调一支辽东镇的千人骑兵过去,要么就是从漠南抽调一部分吴三桂的步军。
两个方案互有优劣,和朱由检在看待明军出不了辽西走廊时的情境一样,让皇帝都思考了几天时间。
步军相对於补给来说,费少,可以调动的兵也更多。
但是相对来说,步兵们的战斗力守屯堡肯定是没有问题,靠著燧发枪和火炮,足够守住纳雷姆。
但是给黑云龙拉出城去和沙俄兵、准噶尔人野战,哪怕是明辽军也不可能做得到。
但是派遣骑兵,一匹马一天吃的草料、穀物重量,就是五个人的重量,这些东西要漠北输出过去,途中依靠马匹託运,其间的损耗实在是太高了。
从河南运粮到漠北,也已经很远了,一石粮秣到损耗乃至中间可能的贪墨,就是九两价值的银幣,还不到十两,但若是目的地选择在纳雷姆,每石粮秣的损耗就是四十五两银钱!
算到人和马上的费用,更是不在一个级別上,马的吃嚼太贵了,又不能任由骑兵冒著风险跑准噶尔人那里抢草根吃,大多数是靠明廷从漠南草原和河套地区给他筹运粮。
马吃的多,人吃的少,这么远的距离,一匹马实际上的损耗是一名土兵的十几倍了。
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检在对待黑云龙增兵需求的时候,如此抠搜的主要原因。
黑云龙请求皇帝给他增兵,费了一年时间才给他多调了一千名辽东弓骑兵,这也是实际问题摆在这。
想了好些天,皇帝最终决定也是从漠北地区,调派两千五百名步兵前往黑云龙那给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