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二百零一章 藏身南京的豪格
  第202章 藏身南京的豪格
  豪爷出手阔绰,一口气买下小童手中这一小堆的小报,小报童面色一喜,顺带著给做他生意的財主躬腰做礼谢道:“谢大爷的赏钱!”
  “去吧去吧,没你事了。”
  豪爷隨意地摆摆手,小报童也懂事儿地立刻又摆了摆,转身接过边上男人递给的银幣,喜笑顏开地背著自己装报纸的竹篓溜了。
  就这么两枚银幣,他过去一个月的功夫,都拿不到这么多钱,按照现在第一银行的匯率,两枚银幣价值三百四十枚铜板!
  二十个铜板完全就可以下馆子了。
  豪爷只顾著翻阅报纸,时不时地舔口唾沫翻一翻,口中轻声说著:“南洋的莫臥儿叛乱,这么快就结束了?还以为明贼要些时候呢。”
  豪爷抹了把脸上的热汗,去掉了额面上的白面,露出有些黑的內里粗涩。
  原来是豪格。
  “回豪爷,南洋的蛮兵看样子就没什么真本事,两三万人的蛮兵叛乱,明贼居然简简单单就平定了。”
  两个人说话声音很小,甚至就算是一边儿给他们做凉粉的摊主,也都没有察觉得到二人的谈话。
  “南方打完,明廷又该迁民了,明朝的百姓就是多,迁了那么多回,这丁口还是这么多。”
  “哈哈哈,咱大明朝地大物博,人口自然多些。”
  摊主端著又一碗的土豆凉粉走过来,给搁在了豪格前边儿,笑呵呵地说著:“贵客看著不像是南京人,倒像是北方来的。”
  几个扈从把目光顿时放了过来,眼底深处透著几分的警惕,甚至有一人已经走到摊主后头,但並没有其他动作了。
  “某家祖籍是辽东,过去从商贩卖些辽东的人参赚钱,后来朝廷禁参,海关查的紧,
  家里又没关係,便只能是做其他生意。”
  “呦!”
  这摊主一副难怪的表情,笑著答道:“难怪贵客出手这么阔绰,原来是做人参药材生意的,那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豪格比过去变化太多了,他心思沉稳下来,和这些汉人交谈中神情自若,淡淡一笑:“也没有那么挣钱,过去是一斤六两,再跑到八两,到咱们大明也就卖个十五、六两银子,算掉船商和路引,没多少利润,等有了海关,用了银幣,就更没多少利润了。”
  “后来呢?贵客还做过什么生意路子?
  摊主一脸好奇地追问道。
  “后来啊,人参被禁,咱就只能跑河套那,做跑马和黄羊生意,马政迎上朝廷打漠北,又恰好断了,是亏了不少钱,倒是个黄羊买卖著实小赚了不少身家。”
  双方侃侃而谈的时候,有几个衙门差役的从街头走了过来,衝著摊主喊道:“黄老头子,快给上凉粉!热死了!”
  摊主连忙起身,朝著豪格这头做了个礼,隨后连忙招呼差役们去了:“几位差爷,凉粉马上就好,稍坐!”
  “快些快些!”差役们一个个將腰刀搁在一边儿,然后坐在另一桌,彼此交谈著南京城內的怪异天气。
  “都十月了,天气竟然还这么热。”
  豪格吃著碗里的凉粉,突然听到差役之中,有人说起辽东的事情。
  “看今日报纸了吗?上边儿说,建奴的代善被祖总兵抓住了!我问了军中的熟人,確有其事。”
  “是吗?”有人立刻说道:“哪位祖总兵?”
  “祖宽唄,说是一路轻骑追击跑到了北海,动用了上万人,那代善老贼跑到海边被截,逃无可逃,让祖宽抓了。”
  “那如何处置的?”
  “你们今早的小报真没看?”被问的差役疑惑,回答道:“说是要押回京师给他剐了,现在人应该都押到辽阳了。”
  其他差役露出艷羡眼神,羡慕又带自嘲地纷纷开口:“哪有钱天天看小报的,我家娘们儿看钱袋子看到紧,娃娃要上学堂了,得是送先生些厚礼才行。谁像你啊,明明混个差役的活儿,竟然能攀上兵事郎中宋家的千金————”
  “就是,兄弟几个谁家里,天天桌上能有鱼虾?”
  “行行行,我的错,我的错。”
  几个差役说著,那些跟著豪格的老奴无不色变,而豪格则面无表情,继续一边翻著小报,一边吃著凉粉。
  直到他吃完了粉,起身压下银钱,转身將报纸递到一扈从怀里,负手在背地走了。
  一行人纷纷离开,也引起差役们的注意,但隨著凉粉上来,这才撇开视线。
  “黄老头子,这是京中哪户官宦人家?竟然有钱养这么多奴僕。”
  一个差役等著豪格一眾走远了,便吃著凉粉张口问道:“看著那些奴僕的模样,也不像是中原人。”
  黄老头子露出恭敬的模样,抹布擦了擦手掌上的水渍,笑呵呵地回答道:“那位贵客啊,他不是官宦世家,而是富户。”
  “富户?”一差役抬头看过来,有些讶然。
  “是富户,家中殷实的很,祖籍辽东的药材商人,过去是专挖人参贩卖到內地的,后来人参贸易禁绝,又跑到河套贩卖黄羊,想必那些个奴僕也是他在河套收的归汉蒙古吧—这老朽就没多问了。”
  “归汉的子?那倒还真是有些像。”
  一个差役说道,若有所思地看了几个同伴,几人对视后又问:“他来南京多久了?可有缴纳养奴的税银?”
  “这,小老儿干得是买卖,这也的確不曾问过,但可能是真没交,若是知道了,恐怕也不会养那么多奴僕了。”
  大明朝的养奴税,是典型的重税,皇帝为了让江南的士绅门阀释放人口,也是將这税定的非常之高,且只算人口,不管养的奴僕是男是女,还是老奴、书童,都得在衙门签契盖印,凡是查到没有纳税的,罚金也是极其高昂。
  因此,朝廷的意思再明白不过,除了工厂和佃农,就是不支持民间养奴僕。
  百姓中的富户豪绅养奴,本身在大明律中就是违律,庶民养奴,杖一百可不是开玩笑的。
  但中晚明时期,违律现象严重,已经成了惯例,
  朱由检是怎么做的?缴税就允许养奴,但不准签署卖身契,而是由月例性质的签契取缔,过去卖身之类的契书,官衙一概不认,哪怕奴婢不再遵从主人家的意思,主人上衙门报官也是打不贏官司。
  几个差役一听可能没有缴税,目光陡然放亮,立即拔完碗里的土豆凉粉,在桌上搁了十枚铜板,纷纷起身,一个人道:“这拖欠养奴税钱可不是小事,走著!上去好好盘查盘查。”
  “走!別叫他跑远,一会儿找不著了!”
  几名差役匆匆离去,留下黄老头子皱著眉头嘀咕道:“喷喷喷,这么多奴僕跟著,这一年得交多少税钱?还是卖药材赚钱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