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萨摩藩之战前夕
  琉球国事態突然的紧张,令整个东亚文化圈都极为震动,明藩关係中的许多王国和地区中的海上商船都撤了不少。
  尤其是朝鲜人,许多商业活动都临时终止,令倭国的菸叶、生丝、粮食生意都遭到突然受挫,
  许多贸易都损失很大。
  明朝先是直接拍传书到了德川家,要求德川幕府惩戒萨摩藩。
  但对於西南方向的德川家,萨摩藩本来就是个刺头,的確难以管束,甚至於双方很长一段时间內都是对峙的状態,岛津家的魔下战力又非常强,幕府再三尝试,也没有得到岛津家足够的诚意。
  但隨即事態迅速升温,明朝皇帝连发三份諭旨,一份去了琉球王国,一份送去了幕府,一份送到了岛津家。
  要求琉球凑出土地,留出港口,並在琉球的两千官兵开始构筑防御线。
  琉球王尚贤对此也有些大喜过望,自从丰臣秀吉之后,琉球的安全问题就是极为艰难,而自从岛津家开始要挟琉球王签署《锭十五条》,琉球其实也就变成了岛津家的內藩了。
  按照血缘关係算,琉球从明朝儿子,一下子变成了曾孙—.
  直到明朝崇禎帝即位,崇禎二年以后开始陆续废除这些旁支的附属协议,並且还派遣了大明官军和舰队常年驻守琉球,震忆了岛津家。
  但即便如此,岛津家依旧闹出许多事件,来折腾琉球王,比方说要求琉球王前往岛津家参拜,
  就引起过明朝的极大不满。
  这一次显然是彻底令明朝皇帝震怒了,决心发动大军攻打萨摩藩,这是令琉球王尚贤很庆幸,
  连忙命自己的琉球人给明军修筑更多临时的棚屋和港口。
  毕竟明朝这次来的是大军,还有大量舰队船舶,明朝不仅需要棚屋和营帐,也更要琉球建造更多的粮草仓库。
  而明朝决定出兵,彻底解决萨摩藩的消息,自然是德川幕府和岛津家这段时间的头等大事,从七八月份开始至今,二者就明里暗里进行联络,背地商议。
  如朱由检所料一样,德川幕府的眾多家臣和德川家光商討之后,都做出对此事不加干预的决定,只不过他们决定向明朝提出:在战爭之后,明朝军队需要退出萨摩藩的土地,將其交由德川幕府控制。
  这算是他的一种要求,毕竟德川家光虽然亲明,但不代表他会允许在日本出现域外势力,控制日本的西南地区。
  如果明朝不同意德川家的要求,德川家光会趋向於暗中支持岛津家,至少会提供钱和粮食。
  对抗明朝这点兵马的调度,德川家光还是有能力办到的。
  德川幕府相当强大,他能够轻鬆拉出十几方的倭兵军队,德川家光有自信让明朝答应这项条件。
  至少他是这么看待和明朝关係的。
  如果可以,日本可以是明朝的孝子,但不能允许明朝踏上日本的土地,这一点是他相当坚持的相比较那些强藩,明朝的威胁当然远远不是强藩可以比擬的,连印度人都被大明打的晕头转向,人口相对更少的倭国自然会压力更大,只能是要求明军放弃倭国土地。
  至於说岛津家的现状,在得知明朝动作的消息之后,岛津家就一直志芯不安,而隨著皇帝的諭令到了萨摩藩,他就已经开始內部动员兵力了!
  大量的倭人被徵召进入军队加紧训练,並且岛津家依仗著有钱,开始招募倭国內的民间武士,
  军队迅速的扩大。
  他自己原本就有一万五千人的倭军,短时间就扩张到了三万七千多人,並且这些人手里有万支火绳枪和大量的精良倭刀,甚至还有四十余门国崩利炮。
  除了扩军准备御敌,萨摩藩主岛津光久还联繫了东边的土佐藩主山內忠义、沃肥藩的藩主伊东祐久,请求了支持和援助。
  对於大明即將到来攻势,幕府可能的坐山观虎斗,他们这些倭国西南藩国很可能需要联合。
  当然,是否能得到这两位的支持,岛津光久自己也没有把握,毕竟大明朝来势汹汹,近十万大军踏海而来,还有名震南洋的陈奇瑜、郑芝龙坐镇,谁知道战爭的结果如何。
  陈奇瑜在崇禎十二年的下旬,年节待至,便开始调足魔下官兵,沿海整训。
  尤其是各营的火器、弓马,他是带著各镇总兵检查了数遍,將缺额的补上,並就粮秣船舶俱一查补核对。
  尤其是刘泽清和黄得功,他们两路的马队,合起来是超过了六千人,但光是军中战马就有一万四千匹,是多出一人双马很多的,这些多出来的马被陈奇瑜调拨出来,自己搭了个六百人的亲卫骑兵,加强对各镇的管理能力。
  其次是牟文綬的一万两千多人官兵,主要是陆军步卒为主,他也是进行火器的改配,从苏杭二府调拨三千杆库中崭新击发枪,用来更换刀盾兵手中的兵器,主要训练火枪射击和白刃刺杀。
  陈奇瑜手中最多的其实是火炮,各种磅数以及口径的火炮他都搞的到,尤其是莫臥儿那缴获的四干磅以上青铜巨炮,他就凑了十多门!
  至於其他类型的火炮,明廷兵部给陈奇瑜至少有四百多门,並且对此是无所谓的態度,
  如果他真的需要,兵部千门火炮调拨出来给他都可以。
  大明朝有的是火炮,明朝火炮相当便宜,小的虎蹲炮其实只需要两三两白银即可,而八磅到十二磅的红夷炮也只需要十儿两银钱,还不如一桿击发枪贵。
  並且大明朝的仓库中,多有缴获的南洋火炮,明军现在打仗,依仗的是骑兵,火炮这种东西就连京营都不是很喜欢用,因为骑兵军高。
  陈奇瑜知道倭国火枪厉害,武士挥刀更是犀利,用骑兵打倭寇,在岛上不一定管用,可能还是得依靠大量步军来打仗。
  也是期望用大威力的火炮来压制,那些使用火枪的倭国步兵,並且他希望调俞咨皋和祖宽二部助他作战,皇帝也一一应允,但需要时间调用。
  这样的调度,明军將再增加一万多人,皇帝虽然应允,但调度和调整军需,都要时间。
  从崇禎十七年的十二月开始,明朝驻守倭国的礼部官吏就向幕府提出了明朝即將对其內藩,也就是岛津家的萨摩藩发动战爭的消息。
  这一点上礼部官员甚至说出了自己和明朝礼部的態度。
  礼部绝大多数官员是不希望用战爭来对付岛津家的挑畔的,礼部的两位尚书以及多数上官都更倾向於斥责。
  决定对萨摩藩战爭的,其实是明朝崇禎皇帝和兵部的官员。
  隨后那个驻守的礼部官员又向萨摩藩发出了明廷的战爭通,要求岛津家向明朝投降,並赔偿明朝两百方两银钱,以及归还琉球的奄美群岛。
  相当正式的军事威胁,带著“一言不合就开打”的意味將消息发出,算是震惊整个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