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二百四十二章 焦灼的萨摩城战事
  第243章 焦灼的萨摩城战事
  “臣洪承畴知罪了陛下!”
  他战战兢兢,但是皇帝却依旧在写字,边写边说道:“我大明又不止你一个洪承畴在朕耳边噪用度过甚,你有什么好告罪的?起来吧!”
  洪承畴有些志芯,皇帝將江山倾覆这种逆天之言都在口中说了,真是震的人心神不定,哪有人诅咒自家家业的?
  可是!
  这按皇帝的意思,还是否真会对倭国开战呢?
  明藩条约签订的藩国之中,倭国的军事实力自是毫无疑问的最强,一旦真的在倭国全面开打,
  幕府就能玩命招募倭兵。
  保守估计,大明得对付不少於三十万倭兵!
  朱由检却淡淡表示道:“倭国增兵是为了虚张声势,如他所料,大明若是真要对德川幕府开战,海陆官兵定然要动用四五十万人马,资费如此之重,哪怕我大明全力以赴,想要打败倭国也是颇为艰难的。”
  皇帝说的话,令洪承畴暗暗点头。
  不愧是皇帝,说的东西在洪承畴看来真是一点没错。早有民间传言称皇帝陛下有神人之资,不仅知道各种各样的知识,会造火器又会造蒸汽机,还对內外事情了如指掌。
  大明要打倭国,远比攻打莫臥儿要艰难。
  莫臥儿虽然是大国,但是小族御大国且不论,南蛮的战斗力就是比倭国要差很多,从陈奇瑜的手中战报就看得出无论是奄美群岛战役,还是现在还在继续打的萨摩城之役,大明都打得相当艰难。
  倭人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地形,令明军举步维艰无论是火器营兵还是明军精骑,都不能发挥全部战力。
  而明军对付南洋的时候,是打轻轻鬆鬆,都没有多少伤亡。
  动员方面,倭国有自己的武士道的旧有发展,各大名都有组建精锐战兵,幕府仅仅是动员部分,就已经能够拥有十数万精兵,加上大量辅兵,能够作战的人员基数非常大。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莫臥儿这方面差距很大,最多一次性动员的兵力,其实也就十万、二十万,和明军打时总计超过三十余万,对沙贾汗就已经是顛覆性的高压了。
  洪承畴还在想,皇帝就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了,说道:“如此调兵,一是这些兵马所驻扎的精兵被调应该並无大碍,调拨一笔行粮就是了,调度辽镇精骑甚至用不著朝廷资费,就地买吃就是,”
  “二是因为倭国造势徵募兵土,我大明绝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示弱,增兵逼迫,令他自行解兵。”
  皇帝諭令写完,递到案边,由洪承畴自行取来一观,这番调度涉及南洋和辽东镇,至少一次就调了七万多兵力,其中还有辽镇精锐两万人。
  “陛下的意思,是震镊为主?”
  这么多军队调度起来,对藩国进行震镊,洪承畴对於皇帝的决定,虽然刚刚已经猜出来了,但还是確定事態又问了一遍。
  “怎么?”
  皇帝警了他一眼道:“朕说的还不够清楚?”
  洪承畴连忙明悟道:“臣明白了!这就下去安排此事。”
  “去吧”朱由检说著挥了挥手,看向侧首的小太监道:“召方正化过来见朕—”
  面对倭国的突然增加兵力,先是朝鲜应急性的增加兵马,再就是大明朝开始调兵,也是搅动风云。
  一些明藩国家很快就觉察到了这一点,一些遵守明藩条约的,对大明的宗主关係算是比较看重的藩国,也是在数月后开始遣使敦促萨摩藩和倭国,像朝鲜一样表示不满。
  其中又以暹罗和越南国最为积极,当然,此事尚在后头。
  岛津光久从六月中旬开始,把大量的兵力不断投入到防御萨摩城的战斗中,逐渐累积兵力到了三万,但即使是这样的兵力,也和明军拉不开差距,明军后劲更足,在终於突破了沿岸防线之后,
  兵力增加到了两万五千。
  明军的炮火被拉到岸上,衝著岛津家防御阵线成天的炮击,也是最终突破了所谓的壕沟防线,
  隨著明军的马队上岸,也是令岛津光久从平面上的防御,转变成了依託出城中房屋来抵御明军。
  倭国的萨摩城除了一座主要的內城,其他都是木质结构房屋形成的城区,黄得功先是打入城中,和倭兵在城內绞杀了一阵,就退出来了。
  在明朝,自古以来都是敌军攻入城中,城內守军很快失去抵抗心思,直接投降了。
  但倭军很不一样,萨摩藩的倭兵在街头巷尾和明军缠斗,时不时地放冷枪,一些骑兵本来是聚在一起进入城中,惨遭火枪和小炮的射击,摔下马来。
  开始只是几个骑兵的损失报告,后面明军在一个千户的命令下全力进攻萨摩城,导致数百精骑被倭兵围杀,先是被火枪手街巷或者房屋中射击,又遭遇倭兵大股杀出巷子,拎著倭刀豁开口子,
  让明军措手不及,顿时折损过半。
  这么大的损失,千户只能捨弃倒地的弟兄,令全队退出来,而此事很快上报给了上级,等黄得功亲自赶到时,本来没死的明军是全部被倭军肢解杀害,死状悽惨。
  倭军的凶狠也是让明军震惊,歷来明军对外作战都是手段残酷,动輒千人以上的斩首,在后金作战时,甚至有过將万人一日间尽数屠戮斩杀的记录,但这都是明军对別人的。
  而像现在这样,自己被其他国家的兵马斩杀如此之多,死状如此悽惨,还是少见,黄得功愤恨之下,命魔下炮火衝著萨摩城连打十余日,並且纵兵放火,沿街廝杀,无论是萨摩藩的治下百姓,
  还是武土,全数杀了,作为对此事件的报復。
  明军打的凶狠起来,也是令后方的陈奇瑜没能坐得住,带著刘泽清从海上前往萨摩城,亲自督战。
  刘泽清对於黄得功的魔下残酷,也是暗暗心惊,京营很少有这么残忍的时候,毕竟是天子脚下常驻的官兵,一向很少会如此残酷的行事。
  “如此攻打下去,恐怕萨摩藩尚有余力抗击我大明,若是余下这两万左右的倭兵誓死不降,莫非我们要全数杀绝?”
  面对倭国萨摩藩的誓死不降,陈奇瑜懊恼不已,他嘆气道:“本督听从陛下的意思,主持灭掉萨摩藩的战事,焦土一般的打法过来,耗时耗力,所费资耗仅仅半年就已经掉数百万两银钱,
  唉!对比莫臥儿,这倭藩怎么这么难打!”
  他的语气疲惫不已,黄得功和刘泽清对视,刘泽清连忙向陈奇瑜进言道:“並非都督不力之过,这倭人悍不畏死也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情了,早在万历爷对付丰臣秀吉时,倭兵就是悍不畏死,
  都是由头。”
  “何况我大明天兵虽然动了几个镇的兵马,但是左右全部兵马也就是三镇而已,沈庭侯未到,
  贺人龙也未到,我们根本没有全力以赴。”
  “是啊,大人,刘总兵所言极是,我们虽然调了两万多官兵登岸作战,但比起倭军,我们兵马本就不占优势,这些月份我大明天兵以一敌五,兵少却依旧灭掉了上万的倭兵足够给陛下递呈战报了。”
  “哦?”
  陈奇瑜看了一眼黄得功,淡淡道:“黄总兵知道陛下心思?”
  此话一出,黄得功也是张了张嘴,只能答覆道:“这———末將不知。”
  “不知?不知你就別说出来,我陈奇瑜不蠢!”
  陈奇瑜鬱闷的说:“就算是朝廷怪罪下来,我陈奇瑜也不会自认无用,我们已经打到了萨摩藩城,这便已经是大功一件,陛下自然不会责怪。”
  ..
  二人对视,並未插嘴。
  陈奇瑜说道:“祖宽未到,贺人龙也在路上,我大明天兵尚未全部到位,如此二镇官兵皆至,
  我们不会束手束脚,如果我大明船舶调度合当,全力攻打,区区一个萨摩藩城,本都督尚且並未看在眼里。”
  他说著,立刻看向边上的副將道:“即刻下令,命登莱水师、福建水师的官兵,携带盾牌枪矛以及火铁骑,全部登岸作战!把船上舰炮给本都督用马拽到岸头,塞入铁砂炮子,轰平萨摩城!”
  这就是陈奇瑜的方法?
  黄得功和刘泽清目光一凝,將水师舰队的兵马调来岸上攻城?
  还要把舰船上的大口径火炮拖到岸上加入进攻?
  那可是一堆二十四磅、三十六磅的大炮,装入铁砂炮子,不说轰平城郭,对这些木质房屋为主的街巷,的確可以打出来摧枯拉朽般的效果!
  陈奇瑜的命令一下,郑芝龙也没有办法,只能听从文官身份的陈奇瑜调令,將两大舰队的主力舰船逐一靠岸卸掉船上炮床处的火炮。
  这些火炮都是数吨重的长管大炮!
  明朝从崇禎改造传统船坞,开始大力修建军舰之后,就逐步將后来的舰炮重新进行了设计。
  皇帝对於过去的舰用火炮极其不满意,不仅亲自设计製作了炮的模具,还亲自参与了標准化的火炮结构设计。
  比方说炮床,比方说炮管长度,又比方说工艺上,都有朱由检在里头操持,一份份图纸都是他自己亲力亲为做的。
  为了造出心仪的火炮,皇帝废寢忘食,用尽了自己散碎的时间,成天忙碌其中,令炮匠们也是有些感动。
  这些长管火炮被陈奇瑜通通拉到岸上,用几匹马来拖运,拉到城外对著萨摩城进行狂轰滥炸,
  一直轰了半月,萨摩城不仅变得一片狼藉,甚至於闹出一场大火灾,引得数百倭人百姓在火势中烧死。
  萨摩城也是被铁炮打的坑坑洼洼,不仅仅是黄得功之前炮击的结果,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陈奇瑜的这一次,拉来太多长管舰炮的缘故,令墙体都受到了重创。
  但令陈奇瑜更没想到的是,在明军打出来了真怒,对萨摩藩的攻击开始不断加码的时候,萨摩藩反而有了继续抗击下去的信心。
  先是熊本家继续增加了投入,从两千五百兵力的援助,增加到了六千,再就是倭国的德川家光亲自给了要求他继续抵抗下去的书信,並且给了萨摩藩一大波的粮食和暗中支持,
  比方说已经枯竭的火药,也是拉来了许多,还有钱財和家臣武土,也有两千人加入进来。
  这些加入萨摩藩抵抗明朝侵略的武土,打法一样凶狠,而且也让兵力迅速衰竭到两万不到的萨摩藩,能够维持对萨摩城的控制,不至於在守城战的开始就失败。
  萨摩城非常重要,关係著四国岛和本州岛之间的联繫,无论是商业,还是政治,都非常重要和关键。
  一旦明军拿下这里,可以说萨摩藩就已经失败了,而现在,萨摩藩依旧控制著萨摩城,依靠不断的武士加入,令明军无法消灭城內倭兵。
  只要能够长期拖下去,明军未必还能取得战爭的最终胜利。
  毕竟大明朝是远道而来,兵力的优势只是对於萨摩藩而言,如果萨摩藩的背后是日本德川幕府,那么陈奇瑜手中的这十万海陆兵力还远远不够。
  幕府的態度,直接决定了明军相对困难。
  即便是陈奇瑜把舰炮拉到岸上,对倭国军队这样的狂轰滥炸,毫不在意倭国態度,对於战事而言,明军依旧不能说占据完全上风。
  时间拖得越久,明军掉的钱,和让倭国百姓厌恶愤怒的情绪,都能让明朝逐步失去对倭国继续扩大战事的能力。
  战爭继续拖到六月末,明军的火炮都因为火药缺乏,开始出现部分火炮供应不足的情况。
  这些没有火药和炮弹的炮,其实也就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
  大明朝的舰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明朝地大物博,一些地区的库房可以提供,一些库房需要调出,无法稳定的供应这些军队火炮的使用。
  陈奇瑜没有办法,不断给皇帝写上书信,希望明军的火炮继续增加,也希望皇帝给他提供稳定並且更多的火药。
  至於战场上的窘迫,陈奇瑜也是没有办法,命水陆官兵不断上前征战,也是迫切需要一场大胜,给自己提振士气,稳定朝中的局势。
  战事越闹越大,甚至引得南洋各国都有了扩大军备的需求,不断有藩国使臣向皇帝上呈疏言,
  求购火器和明朝铁甲,以求將来可以替明朝征战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