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二百五十四章 非洲的明朝皇商扩张后
  第255章 非洲的明朝皇商扩张后
  非洲南部的葡萄牙人这两年过得很不顺,尤其是明朝皇商开始因为崇禎十六年的巨大损失,而开始更大规模的投入资本,招募僱佣兵开始针对葡萄牙人之后,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就开始日渐受挫,遭到了明朝皇商僱佣军队不断攻击。
  明朝皇商的僱佣军队是在崇禎十六年的战事后,迅速扩张的,各家发展各家的,招募兵丁和將佐,还有不少的明朝小旗官从军中直接招募过来当指挥。
  皇商们第一次爆兵就增加到了近万人,后期陆陆续续增加到一万六七千人,並且其中加入的汉人都是明朝退役的役兵,有一定的军伍经验。
  就战斗力来说,商人们招募的僱佣兵们都是明朝役兵出身,边军是相对较少的。
  朝廷皇商僱佣军在对付这些葡萄牙殖民者方面,可以说兵力上的压制很厉害,並最终在崇禎十八年的年中,彻底控制了阿居兰苏丹国南部的一大片沿海区域。
  而在於朝廷近年推进的州府“慢八撒”,皇商们也逐步將手中的一些早年契书,掌到慢八撒的明朝官府衙门处,得到售卖盖印,有了正当许可以后,就可以安安心心得以开发手中土地上的矿產资源了。
  交出土地和矿產,然后买到朝廷的土地许可证,这才开始放心於挖掘非洲土地上的矿產资源。
  说出来有些古怪,但因为商会的存在,在吕宋和南洋都贯彻的很好。
  前期皇商们和皇帝、朝廷都往里投钱,等到皇商或者朝廷占领了当地之后,就开始瓜分这些土地上的利益,这一点贯彻的很好。
  毕竞明朝扩张的步伐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朝廷、皇帝、商会皇商其实成了个分赃的利益共同体,与其说明朝商会是皇商一方的商会,倒不如说这是一家庞大的融资公司。
  浙商、粤商、徽商以及在四大商帮中稍显弱势的晋商,在商会中被拧巴在了一块儿,一大笔钱都在商会的许多產业里头,按投资比例分赃,已经成了惯例。
  这些土地怎么瓜分?矿產资源怎么分?那么广阔的土地是用来种土豆还是小麦?以及非洲外省的税收怎么个额度,通通可以在皇商內部商议个七七八八。
  皇帝很喜欢搞制度化,自己说的事情真就是一个唾沫一个钉,只要是自己御笔写下的规矩,皇帝自已也会遵守承诺和规则,久而久之,皇商们在朝廷衙门刚刚搭建起来不久就开始按旧历来办,
  消息在明朝据说皇帝还相当欣慰。
  驱赶走了非洲土地上的葡萄牙人,明朝皇商的殖民队伍同样对自己控制土地上的非洲土著,是赶尽杀绝。
  按《新大明律》的制度,包括西夷在內,除明藩体系以外国家的蛮夷除皇帝特赦以外,都不允许留境大明除互市口岸、沿海贸易港口以外的土地,一经发现,是要驱逐乃至被边镇官军绞死的。
  这一点起初是为了对抗西方传递的各种流行疾病以及脏病的,后来为了杜绝海外的可能鼠疫,
  也被贯彻至今。
  而现在和葡萄牙人对付成这样,明朝的皇商们即使手中握有一些非洲土著,在不能继续控制著种地和放牧以后,转手就贱卖给了荷兰商人,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像海外被明朝设立州府外省的地区,通常会安排一支明朝分舰队和陆军官兵,做两年制乃至三年制轮换的驻扎兵团。
  这种驻扎兵团主要就是朝廷的役兵组成,加上几百个募兵来应付了事。
  主要的功能就是保卫港口和州府衙门,以及开放地区市场和维护朝廷威仪,朝廷的兵马入驻,
  皇商们也配合著朝廷,迅速地解除掉手里头的各家兵马。
  毕竟这些僱佣军的军餉、吃用、抚恤吃的都是皇商们的钱,皇商的钱也不是大风颳来的,怎么会拿来给这些他们眼里的穷鬼们,自然是通通解散个乾净。
  背靠大树好乘凉,过去是朝廷官兵不在非洲这种蛮夷之地,现在朝廷官兵来了,有人保护他们的產业了,自然而然不用钱自己养兵了。
  可以靠著让朝廷钱养的兵来保护他们家的產业,他们自己的养兵钱,还是都拿来给他们富家翁们春宵一刻方是正途。
  原本朝廷的各路言官对此还忧心,天天劝导皇帝约束皇商手中的兵力发展,说商人拥兵自重的可能性,只不过皇帝当做是耳旁风,根本不当一回事。
  可令百官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商人压根就不想养兵,券养兵丁完全是皇帝强迫的!
  商人影响朝廷文官们变得腐败,同样也被官本影响严重。
  受到千年以来官本的惯性思维影响,商人们对於那么多钱养兵丁丘八们,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自己养兵不仅要比养仆奴贵的多,还容易招人忌惮,把钱都在他们身上,对於商人们而言,
  是完全的累赘。
  甚至关係到身家性命。
  想用的时候不一定用的上,不想被私兵牵扯上关係的时候,又不一定能完全解除他人的忌惮情绪,商人不求千秋霸业,求的是家族繁茂,財源广进,至於拥兵自重,甚至是最后那一步—
  他们基本上没人想过。
  大明朝现在正值中兴,武运昌隆,皇帝也是个英明神武的帝王,自己等商贾之辈哪儿有胆子在崇禎爷在位的时候,想这种逆天之事。
  和所谓的至尊果位相比起来,性命显然更加重要。
  於是乎,除了仅有的几家皇商,尚且有要扩张其他海外利益的想法,保留了几百精锐的私兵外,都解散了大量招募的魔下僱佣兵。
  对此皇帝早有预料,知道消息以后,也没有太多惊讶的神情,反而找上商会,让这些皇商最好还是在非洲备一些私兵,不要求多,各家最起码也得安排三五十个私兵吧。
  毕竟朝廷管理非洲的这块殖民地,本身就没有安置太多官兵,一旦出现土著攻击,產业在非洲零散的土地上,千八百名明军士兵也不可能全部保护好。
  三五十个私兵,全养骑兵一年也用不著多少银子,蔗种植园、葡萄园、麦地、土豆种植区这种產业的安顿,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精力,还要费许多的物资和人员,一旦出事,那损失的就不是几千儿方两那么简单了。
  而且皇帝基於朝廷官员们的思维去考虑,也觉得全解散这些私兵根本不现实。
  文官们可不是皇帝,他们对於保护这些皇商產业的意愿根本就不强,只要损失的不是国库收税的外省市场和港口收益,那不就行了?
  商人產业受损,关乎我朝廷什么事?
  到时候土著部落来毁掉这些种植產业园,而外省地方官又不是很乐意打击这些土著,事情闹大搞得不可开交,就不是好事了。
  毕竟商人们和官员现在水火不容,彼此之间被皇帝折腾成了半敌对关係,朱由检也不敢说在皇商解除私兵上面视之不理。
  即便是非洲的土地,不是神州大地闹事,爱怎么闹就怎么闹,但损失產业就少一份的税收,皇帝看在眼里,自然就请这些皇商们重新招募回一小部分的私家僱佣兵,做那么一个提前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