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二百六十三章 岂能尽遂人愿?
  第264章 岂能尽遂人愿?
  坎大哈的形势突然恶化,並且莫臥儿的道拉特汗在被困之后选择投降,使得整个坎大哈都沦陷了。
  波斯帝国向坎大哈发动攻势,提前了三年时间,原因是因为莫臥儿此时实在太过虚弱了,波斯皇帝阿拔斯二世也是准备了许久,才终於发动了战爭。
  这场战爭更显现出了莫臥儿此刻的虚弱,波斯人的伤亡情况並不大,並且莫臥儿失去的土地要比原先更多一些。
  投降的军队数量,在波斯和莫臥儿人那都不大明確,但朱由检早已安排好的一些锦衣卫间谍、
  密探,还是给了一份不大明確的数字,有人推测五千,有人则上报七千,大致是这么个数量。
  信息在民间传播,成了这段时间里,百姓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谈资,信息的传播速度因为航线打通和外省迁民,从而方便快捷了太多,以至於明朝人对大明周围的发生的事,还是很感兴趣的。
  这起发生在西域的突发边情,以及倭国萨摩藩的事情,都是在民间传的纷纷扰扰,以至於明廷很快就有了反应。
  对於边外,由礼部京官陈玉鉴替朝廷巡抚朱兹詹,並调了副总兵孙可望,率领两千明军官兵,
  驻防朱兹詹。
  朱兹詹位置紧要,明朝对此地的经营虽然一直不多,但自从和布哈拉汗国言和之后,双方也是划定了边界,明朝就在朱兹詹设立了一处军镇,以及十来个边堡。
  这里的军镇就是洪承畴所设立,明朝一直没动过,现在在陈奇瑜魔下听用的贺人龙。
  贺人龙带著绝大多数兵力现在正在倭国作战,当地的军镇的战兵是不够多,明廷也是准备增兵而这样的突发情况,也逼著皇帝要让倭国战事早日结束才行。
  为了全力支持,明朝先是派去了洪承畴到倭国,而后也是將东洋巡抚杨嗣昌责罚贬去了雷州,
  算是重罚。
  无论如何,欺君之罪在他杨嗣昌身上,贬官是必然的。
  洪承畴是三月末出发,五月初赶到了倭国江户,也是见到了火灾之后,草草復建的江户港。
  江户港的土地都有种奇异的灰褐色,有一些特別的黑色石头,在阳光底下泛著五彩斑斕的奇异顏色。
  洪承畴一下船,就立刻前去见过杨嗣昌,而杨嗣昌此刻尚未接到调职,依旧在督管著江户的港口重造工作,並且也安抚了还在江户城中了,没有离开的倭国百姓。
  江户港基本上已经被修造的七七八八,只不过停留的都是大型明朝战舰,原本这里是渔民为主的港口生態算是被彻底改变。
  见证了杨嗣昌现在的所作所为,其实很有成效,就想起晃动的安排,带著不少朝中官员的洪承畴脚步急促的快速走过。
  杨嗣昌还在忙著给明军扩造江户兵营的事情,他本就不善於兵事,又要忙著修造十万人用的大型兵营,是令他颇为劳累。
  只是眼下,朝廷的责罚来了。
  当他听到洪承畴亲口说的,皇帝將其贬去了雷州做地方知府,他是神情自若,对此早有预料。
  “文弱此行性逆了陛下,但陛下念在你过去的江南大案功劳,並未立斩,只是贬官这已经算是宽宥了。”
  洪承畴说完,杨嗣昌就摇了摇头,平静道:“若非洪阁老在陛下面前好说列说的諫言,陛下是绝不可能轻易放过我杨嗣昌的。”
  杨嗣昌坐在位置上,將一份份重要的档案搁置到一边,眸光黯淡,显得十分落寞。
  “做此事之前,杨嗣昌就有筹谋此事,如今算是事情了结,也算是一切都该值得。”
  洪承畴摇了摇头,否定了他的肯定道:“可惜,陛下並没有应你的意思,而是让洪某人前来,
  与德川幕府结束误会的。”
  等等?什么意思?
  听到这句话,杨嗣昌不淡定了,皱著问道:“你说什么?结束误会?”
  洪承畴点点头,肯定的答覆道:“陛下的意思就是要解决掉萨摩藩即可,至於其他倭国土地,
  你擅自主张的荡平倭国乃是欺君大罪,洪某虽然有所劝諫,但归根到底是陛下不想杀你。”
  “陛下有意保下你,也是明白的告诉本官,要让倭国不要求怨愤之下让朝廷杀你杨文弱,所託之事由我负责。”
  洪承畴嘆息道:“朝廷不愿意此时与倭国交恶,相信你也明白此间原由,我早已规劝了你,唉的確,洪承畴早已劝过。
  只不过杨嗣昌沉默著,许久都没有再开口说话,最后起身却是与洪承畴道:“是杨嗣昌太想建立功业,却没成想白白烧杀十万倭国人的性命。”
  “陛下有意节省钱粮用於他用,全因我一人贪心功绩,而浪费百姓血汗,皆是我杨嗣昌一人之罪也·...
  “文弱勿要因一时得失就否决自己的功劳,陛下是有意保你性命,便已经是天下文官,做官、做人,做事,又岂能事事办的皆尽遂人愿呢?”
  皇帝既然给了贬官的圣旨,再说多余的话都已经是无济於事了。
  杨嗣昌並没有因为洪承畴的规劝,昂扬起斗志,而是直接送客,开始整理行装。
  洪承畴看著他无精打采的模样,嘆了一口长气,並没有再做开口。
  崇禎十九年的五月十九日,洪承畴带著两营標兵和皇帝圣旨,直接亲自奔赴日本的京都。
  代表明朝皇帝的王命旗牌开道,纵使此刻明朝和倭国的关係类似於开战,一路上也没什么倭军主动上前阻拦,即便真有一些阻拦的,也会被洪承畴厉声喝退,他是一路前行赶到京都。
  在京都安顿一段时间的德川家光,也是一边募集各处的军队,一边要求各大名和家臣们的粮食,动员效率很高,不仅短时间就凑出来了近三百多万石的军粮,还有一支十几万人的军队。
  其中光是各藩大名的军队,就超过五万人!
  这个规模已经相当超模了,毕竟此刻的南亚大国莫臥儿,在被波斯萨法维进攻后,也只能勉勉强强拉出来五万人来对抗而已,可是人口远远少於莫臥儿的倭国日本,却轻易就拉出来了十几万大军!
  而且兵员的战斗力质量,更远超莫臥儿这种土邦兵,大多都是精干的倭刀武土,除了身材矮小,这种悍不畏死的土兵,几乎没什么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