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咋办?我爹是奸臣! > 第141章 拒绝加班!
  胡萦绕场一周,发现墙根下摆着一排蒜蓉,旁边还有几个酒坛子,不知道泡着什么东西,发出难闻的刺鼻气味。
  他捏着鼻子退后几步,好好好,为了逃课,已经开始使用毒气了!转头去皇帝面前告了一状。
  有了前两次前车之鉴,珉王终于学聪明了,如果说打算用大蒜给父皇治病,难免挨揍,于是他灵机一动,借口道:“父皇有所不知,据臣观察,这博兼堂里时常阴风阵阵,令人后背生寒,想必是有邪祟作祟,臣是在用大蒜镇邪,熏死那个脏东西。”
  还在心中暗暗得意,跟平安相处日久,他可真是越来越会察言观色了!
  险些被熏死的胡学士脸都绿了。
  平安起先还怕以为珉王会把他供出来,这时又觉得还不如把他供出来……
  事已至此,也不能为好兄弟做什么,只好后退一步,为他默哀。
  ……
  城西,大高玄殿。
  璐王率领几个官员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虔诚地为圣躬祈福。
  大殿中的烛火摇曳跳动,映得他面孔晦明晦暗,高泰轻手轻脚地进殿,璐王有些责怪地看了他一眼——他平日里极少让高泰在属官和师傅们面前晃悠。
  高泰伏在他耳边:“殿下,来了一队锦衣卫,带着刑科驾帖,让周侍读去一趟。”
  璐王浑身血液倒流,愣了半晌。
  “殿下?”
  璐王低声道:“去通禀侯爷。”
  高泰道:“锦衣卫将这里围起来了,小人出不去。”
  璐王颓然地跪坐下去,高泰便带着周沂出去了,往后的时间好似供案上燃着的灯油,在煎熬中慢慢消磨。
  ……
  当晚,太监们将珉王腌好的蒜坛子挪到一间空置的配殿,将博兼堂上上下下洒扫擦洗一番,又敞门开窗通风了一整夜,才让胡师傅不至于一进门就作呕。
  翌日散学,平安离开博兼堂,伙伴们都从更近的东华门出宫了,他绕道去午门,打算找沈清儿讨论一下大蒜素的事,碰到了很久不见的四凤叔。
  他现在长大了,不敢再像小时候那样踩着特务头子的脑袋蹦迪了,所以在人前只叫罗大人,没人的时候才会叫“四凤叔”。
  反正罗纶也懒得纠正。
  “我正要进宫面圣,既然碰见了,一起过来吧。”罗纶道。
  平安看一眼西斜的日头:“不去不去,已经申时末了。”
  他虽然是官身,但散衙时间已经到了,哪有人十一岁就加班的?
  拒绝加班,从兴化四零后做起!
  平安话音刚落,双脚就离开了地面。
  “哎?哎!我还有正事要办呢。”
  罗纶人高马大,拎起平安往胳膊底下一夹,大步流星朝乾清门方向走去,沿途太监纷纷退避,面向高高的宫墙,后颈还直冒凉气。
  不愧是可以把皇帝从死人堆里背出来的人——平安想,皇帝大叔已经很大只了,一般人还真背不动。
  “但我觉得咱俩这样有点儿失仪。”平安提议道。
  罗纶只是嫌他走得太慢,人还啰唆,闻言也觉得有失身份,将他放回了地上。
  平安一沾地,撒腿便往宫外跑,他就不信,堂堂锦衣卫指挥使,会在宫禁之中追他一个孩子。
  “你父亲被诬陷的案子有眉目了。”罗纶道。
  平安一个急转弯又跑了回来:“咱们快走吧,别让陛下等急了。”
  ……
  珉王也在东暖阁,一脸苦大仇深地做功课,身后还坐着个苦大仇深的皇帝爹,平安今天才发现,这爷俩的神情相貌简直如出一辙。
  珉王看到平安两眼冒光:“你怎么来了?”
  平安偷偷在罗纶背后指指戳戳。
  皇帝的气色已经好了很多,见到平安,也有了几分笑意:“你怎么把他给抓来了?”
  “正是平安发现的线索,臣拿他来御前对证。”罗纶道。
  皇帝略一颔首,娴熟地将珉王撵出去。
  珉王也不问为什么平安能听,他却不能听,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毫不犹豫地开溜了。
  罗纶奉上一份案卷,娓娓道来。
  景熙二年恩科会试,周沂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担任龙门官,开考之前,会试总裁官郭恒授意他到栅门外,给怀挟夹带的贡生一个机会。
  贡生在报名时就已被分成了十人一组以便搜捡,每进一组,周沂都会让贡生们脸贴紧墙壁不许相互偷看,数十个数,怀挟夹带的考生只要在这时将小抄扔在地上,朝廷概不追究。
  十个数之后再让他们进入搜检房。这时墙根下偶尔会出现夹带,周沂便将它们统一收集起来,拿去销毁。
  周沂此举倍受广大贡生赞许,殊不知就在这的数息之间,他将提前准备好的小抄塞进了陈琰的考箱里,但因时间紧迫,没有来得及插回插削,便藏进了自己的靴子里。
  其实在陈琰去见主考郭恒的时候,缉拿搜捡组的锦衣卫早已发现考箱缺少零件,为了不影响考试秩序,在第一场考试结束之后,便重新搜查了龙门和仪门的所有官吏兵丁,周沂将插削塞进床板夹缝中,躲过了搜查。
  不料时隔数年,床塌了,插削掉出来,被老吏拿去修椅子,又恰好在陈琰分配的考房中。
  皇帝问:“周沂招供了?”
  “拒不招供。”罗纶道:“但臣诓他,说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显现指纹的药水,在上面找到了他的指纹,磨了几日,总算招供了。”
  “你也变狡诈了。”皇帝笑骂一句,又问:“先时在诏狱中自尽的那个搜检官呢?是屈打成招?”
  “那位姓钱的搜检,应当是替罪之人,臣这几暗访了他的家人,此人老家通州,上有年迈父母,中间一对不成器的弟弟,下面有个没娘的孩子,头几年没什么变化,近两年家境突然好了不少,起了新房,两兄弟也娶上了媳妇。
  “收人钱财了?”皇帝问。
  “街坊都传是卖了祖上传下来的一尊玉雕发了笔横财,但钱家祖上三代都是瓦匠,何来的玉雕。”罗纶道:“其实幕后之人处理地还算干净,头几年看不出任何异常,只是没想到,时隔多年,陛下一直挂心这个案子。”
  皇帝又问:“周沂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他说……因为他的座师郭恒总是打压他,久而久之便起了报复之心,他手里又有陈琰进京时拜访郭恒的证据,便企图利用陈琰诬陷郭恒舞弊,并收买钱其浈为自己顶罪。”
  “你信吗?”皇帝道。
  “臣不信。”罗纶道:“但为免重蹈覆辙,臣暂时没有动刑。”
  “璐王府的投名状罢了。”皇帝口吻平淡,像在讨论一顿寻常的午膳:“看来璐王还是买账的,朕还记得他向朕讨要周沂时的场景。”
  平安却越听越觉得心惊肉跳,向来爱打听八卦的他,破天荒地举手打断了两人:“那个……臣也先回避一下。”
  “无妨,想必你也不敢往外说。”皇帝道。
  平安只好捂住耳朵,假装自己是个聋子。
  “璐王为什么要陷害郭恒?只是因为郭恒不肯依附于他?”皇帝问。
  “臣……”这话连罗纶都不好接了。
  “在北镇抚司腾个地方,将周沂的家人接过去。”皇帝道:“周沂暂时关押在诏狱,看好他,别动刑。”
  平安举手:“还有贡院的两个老吏。”
  说完,再次捂住耳朵。
  皇帝颔首。
  罗纶道:“调到北镇抚司做些杂活吧。”
  “平安。”皇帝道。
  “哎。”平安松开耳朵。
  “回家之后,知道该怎么说吗?”皇帝问。
  平安察言观色,终于明白这二人把他抓到这里的目的了,眸光一转,回答道:“臣就说,陛下自有圣断,让大师祖、二师祖、小叔公和我爹都不要再插手此事。”
  “还有你祖父。”罗纶道。
  “这您放心,我祖父从不多管闲事。”平安道。
  罗纶点点头,这孩子还真挺上道。
  ……
  离开乾清宫,平安惦记着清儿在等他,直奔太医院。
  太医学果然只剩清儿一个人,正坐在那里鼓捣着什么,走近一看,不知从哪里买了一嘟噜葡萄,正在用细薄如柳叶的手术刀切开葡萄的外皮,再缝合起来。
  沈清儿一边操作,一边给他讲了许多外科常识,平安这才有了一些基本概念。
  大庸的医学发展正处在高峰时期,时下已经有了手术刀,也有缝合技术,可以把痈疽切开引流,甚至能使截肢的病人存活下来。
  “麻醉呢?”
  “什么麻醉?”
  “就是暂时让手术部位失去知觉的药。”平安道。
  毕竟镇痛的目的除了减轻痛苦,还有避免因疼痛而产生的应激反应,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皇帝就算是关羽转世,有强大的意志力可以一动不动地完成手术,身体的应激反应也会使肌肉紧张,影响手术效果,更不要提对心理和生理造成的创伤。
  “山茄子花、火麻子花研末服下,或者喝药酒,都可以缓解痛苦。”
  平安:“………”
  “想全然失去知觉是不可能的。”清儿道。
  “好吧……”
  平安暂时放下麻醉的问题,将自己正在制作大蒜素,并想尝试通过大蒜素治疗皇帝的疾病的计划告诉了她。
  “我听珉王殿下说,淑妃娘娘的老家,把一切疮毒称作‘癀’,其实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细菌引起的。”
  “细菌?”
  “对,我只知道它是一种……很小的活物,可以导致食物发霉,也可以导致人生病。”平安道:“可惜现在的显微镜倍数太低,还看不见……我做大蒜素,就是希望杀灭导致陛下发病的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