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楚凤歌似在犹豫,孟阔道:“对了,许三公子届时也会参加,楚兄你可不能缺席啊!”
京都谁不知道楚家世子跟许三公子就是穿同一条裤子的?两人经常一块逛青楼。
楚凤歌思前想后,参加这场秋分文会对自己更加有利,还是收下了射阳侯之子孟阔的请柬:“既然孟兄邀请了,那到时我一定去参加立秋文会。”
孟阔大喜道:“好,我与凌云社恭候楚兄的大驾了。”
送走了孟阔,楚凤歌便打开请柬,发现时间是秋分的下午,地点在內城的望江楼。
离秋分也就只有两天了。
“到时候去看看吧。”
如今他和紫莞知根知底,也算掌握了一个情报渠道,等武十回出版,就能赚第一桶金,当然,只是这些还不够,如果能掌握兵权,那才有自保之力。
楚老爷子其实是有兵的,如果没有兵,也就不会受到皇帝忌惮。
楚家军號称十万,囤在凉州……当然,实际上並没有十万。
可是楚老爷子却是个愚忠的,当初原身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抓进大牢,楚老爷子竟然一声不吭。
在老爷子眼里,凉州军只能用来守边疆,不能用来造反。
所以楚凤歌想要凉州的兵是不可能的,想要自保,只能组建自己的势力。
一连两天楚凤歌都是待在紫莞那里,一来是增加这个女人对自己的好感,二来是年轻人血气方刚,在得到紫莞这种美人后,满脑子扔昆,而且还要夯。
在暗香阁待了两天两夜,饶是楚凤歌体格健壮,也是感觉双腿发软。
这紫莞果然是天生魅骨啊,跟她在一起时,楚凤歌满脑子都是夯烎。
很快就到了秋分这一天,楚凤歌没有再去教坊司,而是坐上许云愁的马车,跟他一起去望江楼参加秋分文会。
“老楚,你怎么看上去似乎憔悴了很多?这两日做了什么?”许云愁打量著楚凤歌问道。
“没做什么,就是待在紫莞那里而已。”楚凤歌道。
许云愁顿时一脸羡慕,这廝艷福不浅啊!能让紫莞仙子侍候了两天,太羡慕了!
“紫莞仙子如何?”许云愁忍不住问道。
楚凤歌想了想:“嗯,很润。”
许云愁羡慕得快要质壁分离了,“老楚啊,以前咋没发现你有这么好的才华呢?”
楚凤歌笑道:“许兄,这场文会的主题是什么?”
许云愁道:“选在秋分,那自然是以秋为主题,不过也不是不会选其它题目,有时候也会以菊为题。”
在这个菊还没被污名化的年代,菊象徵著高洁的隱士,是中四君子之一。
楚凤歌点了点头。
两人在马车上閒聊著,聊著聊著便聊到了永寧公主身上,许云愁道:“老楚啊,我真没想到皇上竟然会將二公主嫁给你,这位二公主容色绝美,你艷福不浅啊!”
“得了吧,娶公主可不是什么好事。”楚凤歌翻了个白眼,在大虞娶公主真不是什么好事,每天得向公主请安,同房得等公主同意,如果公主性子好那还好,若遇上性子跋扈的,不知得遭多少罪。
有些公主还喜欢养面首,駙马爷知道了也不能阻拦,只能受气。
“永寧公主原本要嫁给杨轩,而今嫁给了你,你算是截胡了杨轩,打了他的脸,那小子不知得多恨你。”
许云愁嘴角微翘,轻轻笑了起来。
他这一笑,宛如春绽放,娇媚动人。
楚凤歌不禁看得一呆,隨即摇了摇头,这许云愁才是天生媚骨吧?要是那些搅屎棍看到,一定很喜欢。
这时候马车停下,车夫道:“公子,前面便是望江楼了,停了不少马车,需得下车步行。”
两人当即下了马车,只见望江楼便佇立在一条向东而流的江边,路上停了各种绿尼马车,金漆轿子,不少公子哥下车步行。
楚凤歌跟著许云愁来到望江楼下,出示了请柬,才走进一楼的大厅中,只见大厅里陈设典雅,有书桌,有瓶,有古玩,有字画。
当中的平台上有八个衣衫单薄的舞姫正在跳舞。
许多衣鲜靚丽的读书人都来到大厅里,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二楼走廊也站著一些读书人,还有一些打扮得很华美的大家闺秀。
虽然文会还没正式开始,但望江楼里已经来了不少人。
“楚兄,你来了,这边!”这时候有人喊道。
楚凤歌抬眸一看,便见穿著天青色袍子的孟阔大步走了过来。
孟阔身为射阳侯之子,本就是备受瞩目的,他这么一喊,在场许多人纷纷向楚凤歌望去。
“姓楚?难道他就是卫国公的孙子,平阳侯的儿子,卫国公府世子楚凤歌?”
“除了他还能有谁?”
“那就是写出《治安疏》的楚凤歌?”
“陛下修玄误国,唯有他敢写文章劝諫,实乃我等文人的榜样啊!”
“孟阔以前很看不起楚凤歌,可看过那篇文章后,却也无比佩服楚凤歌。”
“哼!你怎么就確信那篇文章就是他写的?我看倒也未必!”
许多人盯著楚凤歌议论纷纷。
孟阔笑道:“楚兄,你来得刚刚好,文会才开始,我们正在玩联语,田老大人刚准备出个上联,你要不试试?”
联语就是对对子了。
楚凤歌笑道:“对对子我不太会,待会看看。”
“好,那咱们这边坐。”孟阔请楚凤歌和许云愁来到一处临窗的位置坐下,正好可以看到外面的江水。
“这田老大人是……”楚凤歌喝了口茶,问道。
孟阔道:“便是国子监的田碧田老大人啊!”
“噗!”楚凤歌把刚喝进嘴里的茶直接喷了出来了。
田碧?这名字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
“楚兄怎么了?”
“没事,没事……这场文会是田碧……田老大人主持的吗?”
“嗯,田老大人德高望重,这次秋分文会请他主持並担任出题人,还有两位紫府书院的大儒则为评判。”孟阔解释道。
三位大儒,这场文会够隆重的……楚凤歌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