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鼓声响起!
文武百官井然有序的穿过午门,来到太和殿,也便是俗称的金鑾殿。
两边文武擎笏而立,队伍庄严。
只听太监高声道:“皇上驾到!”
身穿袞冕的弘禎帝走进太和殿,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庄重,不怒自威。
待大臣礼毕后,弘禎帝沉声开口:“那楚凤歌於北城门外作诗讥讽朕,讥讽朝廷,诸卿以为该如何处置此人?”
诸公心下一凛,果然是因为这件事。
离明司指挥使曹安当即闪身而出,道:“皇上,楚凤歌狂悖放肆,聚眾闹事,作此反诗,臣以为按律该诛!”
离明司指挥使都出来衝锋了,刑部尚书苏顺也踏將出来,道:“楚凤歌誹谤国之政策,作诗蛊惑人心,聚眾闹事,有造反之嫌。而扬州灾民衝击京都,也事有蹊蹺,当將楚凤歌交给刑部,审讯出幕后之人!”
诸公微微頷首,审讯出幕后之人?这是指楚震,还是指卫国公?
曹指挥使道:“臣愿与苏尚书一同审讯此人!定然审出幕后真凶!”
一听到这句话,有些大臣脸色顿时变了,离明司最擅长的手段就是瓜蔓抄,让曹安去审,那不得牵连出一堆人?
紧接著,六部都各有臣子站出来弹劾楚家大逆不道,当朝首辅杨世忠犹未开口,老神在在,但局势却已倾向他那边。
弘禎皇帝环顾眾臣,一字一句道:“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倘若天下儒生都欲图留名青史,动不动作诗污衊朝廷,污衊朕,这天下岂不是要大乱!”
“楚凤歌想做比干,奈何朕不是紂王!”
“怜其中秋文会立有功,朕不杀他!”
诸公恍然,皇上这是將楚凤歌的出发点说成为了留名青史,作诗污衊朝廷,如此一来,便能降低那两首《悯农》的影响。
而皇上却没有因此降罪,便能体现皇上的宽宏大量。
你作诗讥讽我,我都不杀你,可见我心胸开阔,但功过相抵,你也耗尽了先前立下的功劳了,以后要是再犯错,可就不能怪我杀你了。
高明,高明!
离明司指挥使曹安当即高声道:“皇上圣明!”
许多臣子见状,当即一起高呼:“皇上圣明!”
杨世忠朝礼部尚书陈之仲看去,却见对方垂首不发一言,不禁眉头一皱,陈之仲竟然没有趁这个时候借两首《悯农》抨击自己?
莫非是看到了皇上的不满?
还是在憋著其它东西?
弘禎皇帝道:“关於此事诸爱卿还有没有异议?”
便在这时,有太监小步跑来:“定军侯之女,白虎军统帅秦嬋归来,欲来上朝。”
弘禎皇帝正想用別的事情压住两首《悯农》的影响,心中一动,已经有了主意。
他要大大夸赞秦嬋,重赏秦嬋,让秦嬋为朝廷重赏的消息传遍天下。
大虞第一个女將军,也是唯一一个女將军,与商朝妇好媲美的女豪杰,必定足以压住那两首《悯农》!
“传!”弘禎皇帝道。
很快,在文武百官的注目下,大虞第一个女將军秦嬋走入殿中。
这秦嬋身穿红衣,肌肤白皙,容貌绝美,英姿颯爽。
秦嬋朝著皇帝作揖道:“臣见过陛下。”
弘禎皇帝道:“免礼!”
“秦嬋剿匪归来,诸卿以为该如何论功?”
说著,弘禎皇帝看著诸公,目光在杨世忠身上停留片刻。
杨首辅出列缓缓道:“秦將军將门虎女,屡次立功,青州剿匪又立大功,为我大虞第一位女將军,臣以为,可以赐予封侯。”
皇帝听了甚是高兴,道:“秦嬋虽为女子,却不逊男儿,统率白虎军屡次奇功,特封为……白虎侯。”
此话一出,诸公都是纷纷侧目,封为白虎侯?这是以军队之命封侯?
但这也有些惊世骇俗了吧?秦嬋封侯,那便是大虞第一个女侯爵了。
而且秦嬋之父是定军侯,岂不是说秦家出了两个侯爵?
当然,也有人看得出来,以秦嬋所立战功,其实並不足以封侯,封侯的目的不过是要借秦嬋压住楚凤歌作《悯农》带来的影响。
第一个女侯爵带来的热度足以压过很多事情。
秦嬋作揖道:“多谢陛下。”
沉默了几秒后,秦嬋道:“臣有事启奏。”
皇帝心情愉悦,道:“说。”
秦嬋酝酿了几秒,大声道:“杨世忠为推行改稻为桑政策,命扬州知府毁堤淹田,强征土地,致使扬州几十万人口无家可归,沦为流民!杨党祸国殃民,国之大奸!请陛下诛杨世忠!”
这番话说得鏗鏘有力,一下子,满殿文武脸色都变了。
杨世忠脸色骤变,我提议给你封侯,你要诛我?这不仅在打他的脸,也在打皇上的脸啊!
皇帝脸色也是一沉,沉声道:“秦嬋,你刚回京,很多事情不知內情,此事不必再议!”
秦嬋昂首挺胸,声音清脆悦耳:“楚凤歌作《悯农》悯惜灾民,何罪之有?何以离明司不分青红皂白便要將其抓拿入狱?並要给他定罪?难道《悯农》所说不是实话?请陛下释放楚凤歌,诛杨氏父子!”
皇帝喝道:“此事不必再议,朕说的没有听见吗?”
皇帝发火,自有帝王威严如泰山压来。
诸公纷纷低头,不敢直视。
皇帝慍怒道:“若是无事,就此退朝!”
便在这时,礼部尚书陈之仲出列道:“臣有事启奏。”
皇帝盯著陈之仲:“说!”
陈之仲道:“杨党祸国殃民,请陛下废改稻为桑之政策,释放楚凤歌,诛杨世忠父子!”
此话一出,皇帝脸色铁青。
这时侯,户部尚书侯敬也出列道:“杨党在扬州作乱,致使数几十万灾民流离失所,请陛下诛杨世忠父子!”
这……这是早便说好的吗?连侯敬也出手了……很多大臣心中一惊,终於嗅到了此事的危机。
有些人要借这件事扳倒杨世忠啊!
紧接著,武威侯大步踏出,声泪俱下道:“陛下,臣弹劾杨氏父子!杨轩於去年端午节掳走我的女儿,奸暴而死!臣请诛杨氏父子!”
此言一出,满殿譁然。
杨轩还做过这种事?武威侯敢当殿提出,必有证据,难道……杨首辅要倒台了?
皇帝怒极反笑,道:“还有何人要说?一起说了吧!”
便在这时,金鑾殿外,响起了一个沧桑的声音:“请陛下,诛杨世忠父子!”
眾臣纷纷看去,顿时脸色大变。
……
另一更晚点。
推荐朋友的书,恩公们书荒了可以看看,同题材,写的比我好:
《名诗三百震诸国,我只想当富商》
《打猎:带甲百万,你说是普通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