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无敌世子 > 第91章 皇帝回信
  望月湖是一个很大的內陆湖,站在一处岸边看向对岸,连对岸的树木都看不太清。
  而且多蓝支他们的岗哨完全没法覆盖整个望月湖,只是在一处岸边驻扎。
  再因为多蓝支的命令,营地进一步收缩,那能够下水的地方就很多了。
  如果能派人下水,悄悄摸到多蓝支营地,找到李建隆並且坚守,同时外面的大队人马攻进来。
  只要这支奇兵能够坚持到大部队打过来,那李建隆就能获救。
  当然,说来简单,但实际情况肯定不会有那么容易。
  多蓝支那边好歹也有好几千人,就算是大部队进攻牵制一部分兵力,但这支奇兵要面对的,依然是超出数倍的敌人。
  而且那种情况还下还没法撤退,只能死守。
  在敌人营地死守,光是想想就知道难度有多大了。
  而且寧恕就不信多蓝支没有在岸边安排岗哨,监视水面。
  这就要求摸过去的人水性一定要极好,而且数量不能太多。
  並且,最好是夜晚摸过去,以降低被发现的概率。
  这如果是这样的话,问题又来了。
  若是夜晚,树林之中光线不足,多蓝支他们提前布置,大军极易遭遇埋伏,到时候可能会损失惨重。
  若攻不下来,那这支奇兵就是白白送死。
  只能说这个办法,有希望,但成功率不高,还需要继续完善。
  但这已是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了,至少可以先把人挑出来。
  面对一眾军士,寧恕道:“诸位都是熟悉水性的了,可这水性也有强弱之分。”
  “能在水下憋气一盏茶时间的,原地不动,其余人可以散了。”
  一刻钟约莫三盏茶,一盏茶约等於五分钟。
  普通人下水闭气的时间一般在三十秒到两分钟之间,经过训练的潜水员能够轻鬆突破五分钟以上,更有甚者能憋十分钟以上。
  寧恕提的五分钟要求,说高不高,但说低,也真的不低。
  此话一出,几百人的队伍里,立刻有五到六成的人离去。
  寧恕又道:“在夜间能够视物的人不动,其余离开。”
  夜盲症是很普遍的一种大眾疾病,只是在这个时代,除非特別严重,一般不算是病。
  毕竟晚上看不见,点火把,点油灯就是了嘛。
  这一个要求又把剩下的人淘汰了五成,这下只剩一百多个了。
  寧恕道:“能在激流当中稳住身形的人留下,其余离开。”
  这个要求相比前面两个,就有点抽象了。
  因为这不是一个能够完全確定的问题,根据激流具体情况,和人的发挥,有时候稳得住有时候稳不住,很难说。
  剩下的人犹豫了一番,一部分人走了,一部分人留了下来。
  还剩四十几个了。
  “嗯,差不多了。”
  “刘將军,把他们记一下,之后或许有用。”
  刘知行连忙应声,找来纸笔,把这些人的名字记了下来。
  寧恕则是返回营帐,开始写信。
  事情已经远远超过了预期,是时候採取一些非常规手段了。
  这封信,是给皇帝的。
  当然,这些布置都只是备用方案,前提是如果朝廷那边没有谈拢,才会执行这些计划。
  信件写好,寧恕命人加急送往京城。
  ……
  周文晦发出的加急信件已经抵达京城,成功送到了皇帝手中。
  只不过这种事情堪称奇耻大辱,事关皇家和朝廷的威严,皇帝第一时间把消息压了下去。
  周文晦的信上说了,他已经求助寧恕,所以皇帝並没有急著回信。
  他知道寧恕肯定会过去,自己还需要进一步消息,再做决断。
  不过,儘管皇帝第一时间进行了消息封锁,可毕竟是八百里加急,这件事情是肯定瞒不住的。
  最多只是隱瞒一下具体的內容。
  因此,皇帝甚至一连五天都没有上朝,这般反常举动自然引得更多人注意,可他们却猜不到发生了什么。
  终於,寧恕的信到了。
  归德殿中,皇帝看过寧恕的信件之后,气得差点把这信撕得粉碎!
  他不敢说自己有多厉害,但起码上位之后,不管是政是军,都没有出过大错,为什么能生出这么蠢的儿子?!
  三万大军,被兵力远少於他们的蛮族打败,甚至还被活捉!
  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勉强镇定下来之后,他这才继续往下看去。
  寧恕的这封信,主要是交代他那边的情况,包括事情始末,以及寧恕和多蓝支的谈判。
  多蓝支不答应,想要增加,那肯定需要朝廷点头,这个都还属於正常范畴。
  不正常的,是后面的一段。
  “臣请从天门关中调集一部分火药和火油,若谈不拢,定当拼尽全力,將大皇子带回。”
  火油还好,民间能有渠道搞来,但火药却是受到严格管控的军用物资。
  没有皇上御令,即便是寧恕也无法搞来大量的火药。
  寧恕和李建隆有恩怨他是知道的,看到这里时,皇帝甚至都怀疑,寧恕是不是想趁机把李建隆搞死。
  不过这个念头仅仅只出现了一瞬,便被皇帝压下。
  寧恕悔过之后,分得清轻重,应该不会这么做。
  思索了一阵,皇帝才取来纸笔回信。
  他把自己预期的价格说了出来,如果多蓝支的要求超过,就让寧恕自己决定。
  而寧恕的要求他也答应,专门给了一道諭旨,准许寧恕从边关调集火药和火油。
  回信匆匆发出,皇帝也知道这件事情不可能一直瞒下去,是时候公布给朝中大臣了。
  自己已经有了决断,这时候再说,也好过被那些大臣指手画脚。
  但是这样的话,也意味著李建隆和太子之位彻底无缘。
  毕竟能蠢到这种地步,不会真有大臣想要去支持他吧?
  关於这件事情,皇帝其实也犹豫了很久。
  最终他还是觉得,万一以后真让这个蠢货登上皇位,简直是大魏之灾,还是早日掐断这个可能为好。
  皇帝的回信快马加鞭,终於在四天后送到了寧恕的手上。
  儘管內容和寧恕猜想的大差不差,但这种事情,必须要皇帝点头了,他才能做。
  现在,他终於可以无所顾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