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 第96章 烈日淬真钢,震动人心的一幕!
  第96章 烈日淬真钢,震动人心的一幕!
  “贾环。”
  “坚持不住就离开吧。”
  十二亲卫之一的李擎注视着眼前的矮小少年,顽皮、无赖且狡黠,或许正是如此,让他小小年纪看起来有些猥琐,远不如其它人那般坦然。
  董勇等人注意到了李擎的动作,不约而同的露出了会心一笑,贾琰当然没有空亲自安排这些贾家子弟,只能是他们来调教,他们身为暗劲武者,有权利选择自己心仪的徒弟。
  “不!”
  贾环拖着沉重且疲惫的身躯,咬着牙,额间汗水不断滴落,低吼出声:“母亲。”
  “我一定要留在这里,我要向琰二哥一样上阵杀敌,为你挣个诰命回来。”
  轰隆!
  在场众人听到这话,无一不被触动。
  赵姨娘是贾环的亲生母亲,在荣国府地位卑微,甚至连那些大丫鬟都比不上,靠着聪明才智和审时度势,从众多丫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贾政的侍妾。
  然而,贾环母子时时刻刻都在受到王夫人的打压,府中上下没有人瞧得起他们。
  恰恰是这样的处境,贾环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才会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这个一直被贾宝玉光芒遮挡住的贾家二房庶子。
  “不想走就跑快点。”
  李擎脸上掠过一抹赞赏之色,呵斥道。
  “啊!!!”
  贾环大吼一声,疲惫的身躯再度向前冲刺。
  “兰儿。”
  李纨看着年岁更小的贾兰,充满了心疼,不由得劝说道:“我们回家吧。”
  她本来对儿子的安排就是效仿贾珠,科举入仕,现在贾兰又成为了荣国府二房唯一的继承人,贾环这种庶子没有继承祖产的资格,又何必在这里遭罪。
  “母亲。”
  贾兰跟在贾环身后,虽然跑的慢,但一步一步非常坚实,被晒得通红的小脸上布满了从未有过的认真,一字一句道:“我是您的儿子,是父亲的儿子。”
  “父亲不曾做到金榜题名,我一定要做到,我也像三叔一样,给您挣个诰命。”
  “兰儿!”
  一向素净淡雅的李纨眼中止不住的泪水流下,梨带雨,贾兰才6岁,懵懂小童能知道什么,无非就是出于对她这个母亲的爱,所以才会学着贾环去做这些事。
  “琮弟!”
  此时,王熙凤忍不住上前唤了声她从未在意过的贾琮。
  “琮三爷。”
  平儿看着贾琮已经摇摇欲坠的身躯,知晓他似乎到了极限。
  与之一起的还有年岁相仿的贾菌、贾茵、贾芝、贾芷,全跟在贾环身后,一个个小萝卜头体力几乎到了临界点,全凭一口气撑着。
  “哇!!!”
  赵姨娘放声大哭,声音响彻整个甬道,李纨一双玉手死死的捂着自己的嘴,生怕自己哭出来影响贾兰。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王熙凤的丹凤眼中倒映着一道道身影,这些人她平时根本没有在意过,偏偏在这里,在这一刻,每个人的身影格外鲜活。
  “嗒嗒!”
  伺候贾母的大丫鬟鸳鸯、东府的尤氏、秦可卿,还有迎春、探春都赶到了甬道。
  “这”
  一众女眷的脸色骤然发白,话语中透着颤音。
  “环哥儿。”
  “琮弟!”
  探春、迎春立马注意到了贾环、贾琮的身影,呆滞在原地。
  “这是.”
  鸳鸯看得触目惊心,这些人要么是贾家主子,要么是贾家族人,哪个不比她身份尊贵。
  现如今,一个个在这里拼了命的跑,跑得不成人样,这让她如何去回禀贾母。
  “凤哥儿。”
  “这是在做什么?
  尤氏回过神来,询问王熙凤。
  “珍大嫂子问错人了,这些可都是琰弟院中的人。”
  臻首微动,王熙凤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我”
  尤氏注意到了十二亲卫,本想问个究竟,但看着他们板着脸的样子,心中发怵,双腿像是生了根,动弹不得,只得站在原地看着。
  “那小子不错,一股子机灵劲,对自己能下得了狠手,难怪老李会看中他。”
  “我倒是觉得这个不错,倔强、坚韧,这种人学习武艺必然会突飞猛进。”
  “这几个小一点的都不错,没什么痕迹,悉心培养,来日必成大器。”
  十二亲卫没有理会一众贾家女眷,一一点评起在场的贾家族人。
  他们身上可都有正三品的世职:轻车都尉,要不是贾琰亲卫,外放出去,至少是一个正四品的卫指挥使,贾家之中除了贾敬、贾赦,没有人值得让他们高看一眼。
  “啪!”
  年岁最小的贾兰第一个扛不住了,正要一头栽下,被关烨捞在了怀中。
  “兰儿。”
  见状,李纨俏脸煞白,想要上前关心贾兰,却被人拦住了。
  “老大。”
  “这里交给你了。”
  关烨留下一句话,身形如影随风,直接进了宁国府后院。
  “啪!啪!啪!”
  贾兰的倒下似乎引起了连锁反应,年岁较小的贾环、贾琮等人都坚持不住了。
  李擎等亲卫一人拎着一个小萝卜头,跟在关烨身后离开。
  “环哥儿。”
  “琮哥儿。”
  这一幕落在赵姨娘、探春、迎春眼中,心都被攥紧了,有些喘不过气来。
  “瞧他们的样子,想必琰弟早有安排,你们也不用太担心。”
  “府中的哥儿都是他的兄弟子侄,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
  “兴许这倒是一桩旁人求都求不来的机缘。”
  旁观的王熙凤比起李纨等女更加灵醒,看出了一些端倪,十二亲卫不像是在故意折磨,更像是一种筛选,只有贾家子弟坚持不住,他们才会出面送往东府。
  “凤哥儿说得对。”
  “二弟院中起了火,大量药材在熬煮,必然不会让这些哥儿有任何意外。”
  “你们要是真担心,不如随我一同前往。”
  身为宁国府大太太的尤氏出言安慰在场众女。
  “好。”
  李纨、赵姨娘想也没想,答应下来,跟着尤氏前往宁国府,探春、迎春、鸳鸯都一并跟了过去。
  “奶奶。”
  等到女眷都散的差不多了,平儿有些不解的唤了声愣神的王熙凤。
  “要是他也在这,多好啊。”
  王熙凤长叹了声,一双丹凤眼中说不出的遗憾和懊悔。
  “奶奶。”
  平儿知晓她的意思,开口道:“东府的蓉大爷刚才也在,二爷来了”
  “是啊,以他的性子,怎么能坚持到最后。”
  王熙凤自嘲一笑,她当然想要贾琏加官进爵、出人头地,可她很清楚自己的男人是个什么货色。
  “奶奶可是在担心琮三爷?”
  平儿冷不丁的一句话让在场氛围变得有些诡异。
  “琮弟确实让我刮目相看,不过,我并不担心他。”
  “现下,我在意的是这么多贾家族人入了琰弟的眼,都中八房怕是要有热闹瞧了。”
  “我们也过去吧。”
  王熙凤已然迈开了腿,走向了宁国府后院。
  早在那日,贾赦与他们夫妇聊的时候,就告诉了她,上报宗人府,将贾琏列为袭爵人,贾琮只是一个庶子,再怎样都不可能威胁到贾琏继承荣国府。
  不过,贾琮的崛起恰恰会让大房势力更盛,这对于贾琏夫妇而言,愈发是一件好事。
  宁国府后院,露天的地方架起了一个个大缸,下面熊熊烈火燃烧,上面漂浮着一层褐色泡沫。
  “噗通!”
  关烨第一个将贾环丢进了缸中。
  “噗!噗!噗!”
  而后赶来的亲卫一一把贾兰、贾琮、贾菌、贾茵、贾芝、贾芷丢进去。
  “好热,好热。”
  炽热的温度一下子让几个小萝卜头瞪大了眼睛。
  “安心待着,没有一个时辰,不许下来。”
  瞥了一眼几小只,关烨面色严肃道。
  “是。”
  贾环、贾琮等人这才强忍住燥热,待在大缸中,吸收烹煮了一个时辰的药液精华。
  等李纨她们赶来时,看见的是一个个头颅,身子都浸泡在了大缸中,活像是被煮熟的大虾,皮肉通红,一众贾家女眷心中更加担忧。
  “小雪。”
  “二弟这是做什么?”
  尤氏本不想多言,碍于李纨她们可怜巴巴的看着,只得上前询问道。
  “诸位不必担心。”
  小雪落落大方的站了出来,解释道:“方才疾跑耗尽了他们的体力,同样打破了他们的身体极限。”
  “在这个时候进行药浴,不仅可以修复他们身体的损伤,还能够进一步强壮筋骨。”
  “只这一缸就需要耗费数十两银子,寻常勋贵人家打基础的方子效果远远不及这里。”
  ‘咯噔!’
  一众贾家女眷你看我,我看你,脸色茫然。
  最先平复心情的是赵姨娘,口中嘟囔不已:“环儿这没造化的种子,几十两银子,用来做什么不好。”
  “姨娘。”
  探春连忙喝止住了赵姨娘,开什么玩笑,这可是多少人求不来的福泽,怎么能用银钱衡量。
  ‘.’
  李纨、尤氏、秦可卿等女眷看了赵姨娘一眼,果然是小家小户出身,上不得台面。
  “小雪姑娘。”
  “不知琰弟在何处?”
  姗姗来迟的王熙凤不禁问起了贾琰。
  “琏二夫人。”
  小雪温和道:“爷从大同回来,一路车马劳顿,没有睡过一个安生觉。”
  “现下在里间休息,交代过了,就算是姑娘都不许打扰。”
  “后院非比它处,诸位要是无事,还是先请退了吧。”
  “至于他们,晚间自会有人送回。”
  “这”
  闻言,李纨、赵姨娘等女眷有些犹豫。
  “珠大嫂子,赵姨娘。”
  “环哥儿、兰哥儿在这里,你们大可安心。”
  “这后院毕竟是琰弟居所。”
  王熙凤劝说了几句。
  “嗯。”
  李纨、赵姨娘这才反应过来,她们可都是妇人,徘徊在贾琰这个还没加冠的男子院中,传了出去,指不定会有多少闲言碎语。
  “二妹妹、三妹妹少有来东府。”
  “不若就在这顽,我遣人领你们去四妹妹、林妹妹院中坐会儿可好?”
  尤氏不比王熙凤五八门,却也礼数周全,瞧见了迎春、探春的留恋,建议道。
  “有劳珍大嫂子。”
  迎春、探春惦记着贾琮、贾环,并未拒绝。
  “蓉哥儿媳妇。”
  “你且带二妹妹、三妹妹过去。”
  “是。”
  秦可卿识趣的在前引路,将迎春、探春带往了惜春院子。
  “我就不留了,西府还一大摊子事等着,让平儿在这看顾些便好。”
  没等尤氏挽留,王熙凤扬了扬手,径直往荣国府回去。
  “我还要去回禀老太太,大太太留步。”
  鸳鸯没有托大,微微躬身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李纨、赵姨娘见后,尽管不舍亲子,但碍于礼法,还是一并走了,只剩下平儿一个人在这看着这些贾家子弟,暗自将所有的事情一一记下,好晚些告诉王熙凤。
  没一会儿,荣国府,荣庆堂。
  “他倒是舍得。”
  贾母倚靠在榻上,满是褶皱的老脸上陷入了回忆之色,曾几何时,贾家都中八房杰出子弟都要前往宁、荣二府,接受药浴,服用药膳,为武道奠定基础,从而做为宁、荣二府主事人的亲兵。
  开国一脉无一不是如此,早早的就为以后做足准备,代代承袭,薪火相传。
  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不如一代,甚至都吃不了练武的苦,四王八公十二侯,又有几个能像先辈一样出类拔萃,贾家亦是如此,贾琏、贾珍一点武道基础都没有。
  不单单是因为这一点,还是因为习武的支出远远超过了习文,一个武人要想迈入明劲,从小开始就得投入资源,至少需要数千两开销,哪家能扛得住?
  纵然贾琰淘汰了许多,剩下只有一、二十人,加在一起那也是不菲的开销,多达数万两,宁、荣二府哪个又愿意平白无故的用在这些连支脉族人身上。
  “老太太。”
  “东府的蓉大爷,族中的瑞大爷、芹大爷都没留下。”
  鸳鸯一五一十的讲述她看见的那些个自愿放弃的族人。
  “他们自己不上进,怪不得旁人。”
  “告诉凤哥儿,这些个淘汰的族中子弟,各送去十两银子。”
  贾母浑浊的老眼中闪烁着异色,吩咐道:“其它人,送些布料。”
  “是。”
  鸳鸯心领神会,淘汰的人各自得了十两银子,心中怨气自消,日后就算后悔也没处去说。
  留下来的贾家族人有贾琰看重,怎会缺了银子,习武之人日常衣物折损过甚,这些布料足够让他们添置几身衣服,结一份情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