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华娱大满贯影帝的诞生 > 第362章 历史,从来没能遗忘过。
  第362章 历史,从来没能遗忘过。
  2012年春节,一共有7天假期。
  包括除夕,加新年的六天。
  也就是说,《金陵》第一周的上映周期,是大年初一到初七,其中一天还是工作日。
  还有初六有一部好莱坞大片上映,堪称最大的竞争对手《碟中谍4》!
  这部电影,陈瑾可是看过关于它的诸多新闻。
  绝对是劲敌。
  无论是口碑,还是电影质量,都是阿汤哥主演电影中最佳的几部之一,放在《碟中谍》系列中,也是排在前列,比123都要来的出彩。
  全球接近7个亿美金的票房绝对不是盖的,哪怕在大年初六上映,原本的时间线华夏也是拿了将近7亿人民币的票房。
  攀爬世界第一高塔迪拜哈利法塔也成为了影史的一大经典,所以哪怕没有多少宣发,仅仅这些无聊和宣传视频,就足以让国内的无数影迷高潮。
  好莱坞电影,现在实在是太难打了,全球通杀。
  尤其是《碟中谍》系列这样的ip。
  所以,陈瑾不知道《金陵》能不能打过这个恐怖的对手,那前面的六天档期,就变得尤为的重要。
  这是《金陵》能否成功的关键。
  “第一天,应该问题不大!”
  “按照预售情况来说,单日破亿是绝对可以的,好一点,甚至可以冲击2个亿的新高度!”
  陈瑾朝着身旁的张一谋分析着。
  孟丹清适时的笑了笑道:“我算是亲眼见证华夏这个市场崛起的,简直太有潜力了!”
  “哈哈,别说你,我拍了30年的华夏电影,都没想过有这么一天!”
  张一谋在那笑着,当初他其实对陈瑾把《金陵》放在大年初一,还是非常担心。
  因为这个档期没验证过,而且是新年,《金陵》又是这么一部性质的影片,绝对是不讨喜的;可这家伙硬是凭借着春节档的营销,把这预售票房给打出来了。
  张一谋不得不感叹,现在的电影市场,真的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这电影还能这么玩?
  不宣传电影片,宣传春节看电影、合家欢?
  “华夏的电影市场,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的!”
  “14亿人,这才几千万的群体进院线,张导应该知道以前国内看电影的民众有多少吧?”
  陈瑾看着张一谋,张一谋赶忙笑呵呵的摆手:“比不了,那时候电影院的电影都没几部,《地道战》这些一放就放好多年,你按照观影人次算的话,确实几亿人!”
  “但票价不一样啊,现在是市场经济,电影票也比之前贵多了!”
  这还是老电影人的思想。
  “张导,国内民众的可娱乐项目,现在还是太少了!”
  “电影算是目前唯一的几个渠道之一,你所说的全民观影,接下来其实也会到来,尤其是春节这个重要的节点,就当是给自己放个假,娱乐一下!”
  “而且,国内民众看电影的热情,可比很多国家都要来的热衷!”
  因为文化!
  九年制义务教育,让很多人喜欢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所以这些群体都是“影迷”。
  你不能说从没去过电影院的人,就不喜欢看电影,他们有可能看六公主、有可能看流媒体,真正的观影群体,最起码要5-6亿,这都是蓝海。
  而反观欧美的很多文盲、流浪汉,他们是真不会看的。
  你再发展,他们也进不了影院。
  这也是为什么华夏能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的原因,不是因为人多,人多只是其中一个,主要是文盲少。
  隔壁阿三人更多,十年后年均总票房都不足100亿人民币。
  宝莱坞一年生产的影片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一,票房就是上不去,经济是一方面,文盲确实太多了。
  因为众所周知,印度就1亿人口,其余十几亿都是低种姓,一辈子走不出家乡的。
  “不说这个!”
  “我是怕大过年的,看这类型不太好!”
  张一谋始终还是觉得,《金陵》放在春节档不好,大过年的让民众看这样的影片,他内心很过意不去。
  虽然看似《金陵》的预售很成功,但后续呢?
  电影又不是第一天?!
  当然,现在的局势已经比他料想中的,要好很太多太多;哪怕全网民众开骂,其实都不会影响这部电影盈利。
  这样的预售和宣发,首日2亿,最终5亿问题不大。
  总会有人去看的。
  也就是说,大年初一2亿票房的基础上,大年初二骂的再惨,其实也有几千万的基本盘。
  这是因为营销和张一谋、贝尔等人自带的票房号召力。
  但是,张一谋显然是不希望看到这个结果,所以才会拉陈瑾过来。
  “张导!”
  陈瑾又怎么会不知道张一谋的担忧:“你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是为了什么?”
  “不要跟我说是为了钱,因为当初钱是张伟平投资的!”
  “哈哈!”
  张一谋笑的拍了陈瑾一下:“你是为了钱?”
  “有这方面原因!”
  陈瑾是很诚实的:“如果能让全民都知道日本人曾经对我们同胞犯下的滔天罪恶,顺便把钱赚到手,肯定更好!”
  “但我让《金陵》上春节,其实赚钱只占据第二位!”
  这是陈瑾的实话。
  张一谋点了点头,喝了口茶道:“我拍《金陵》,是因为看了***的这部小说,我觉得它很适合拍成电影,而后当时正好是奥运会期间!”
  “我就在想,奥运是一个可以宣传给全世界的窗口!”
  “为什么不能在电影上试试!”
  张一谋抬起头道:“我是拍给日本人看的,我想让他们的年轻人,知道曾经他们的祖先,他们的国家,怎么样侵略过我们;我想让外国人知道,80年前日本人到底在我们华夏做了什么!”
  “钱……是你们投资该考虑的事情,当然我也不想让你亏钱!”
  这番话,陈瑾可以肯定,是张一谋拍这部电影的最真实目的。
  绝不是当着他们的面故意这么说的。
  “所以啊,那就更应该在春节上了!”
  陈瑾咧嘴笑了笑:“这就是我占据第一位的想法!”
  “哪怕遭遇民众的谩骂,我也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日本人对我们做了什么!”
  “况且,骂的肯定是少数!”
  “我想,春节他们看了这部电影,虽然会难过,但更多的,是切肤的痛!”
  “因为我对我们的电影有信心!”
  如果换了《热辣滚烫》,陈瑾还会觉得有愧疚。
  营销做的太过了。
  但,《金陵》,陈瑾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这就是陈瑾一开始的目的。
  “再说了,这也只是我们的担心!”
  “真到了大年初二、初三,会发生什么,我们也不知道!”
  民众的心情是谁都无法预测的。
  就像春节档的《长津湖》看哭了多少人,最后连圣诞节都抵制了一样;这是映前没有人想到的结果。
  因为,但凡对这片土地有眷恋的人,他们其实都爱的深沉。
  他们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爱着这片土地。
  去看看广场上升旗时下面站着的人,他们可能骂过不屑过,但真到了某种场合,内心的热血和基因就会觉醒。
  这是流淌在国人骨子里的归属感。
  “我本以为那些大屠杀亲历者,不会答应我们去电影院观看《金陵》!”
  “但他们都同意了!”
  陈瑾突然朝张一谋说着。
  “嗯?”
  张一谋猛的直起身,连带一旁的孟丹清也觉得很不可思议。
  “嗯,市场部的建议!”
  “我怕他们看了会有不好的回忆,所以也只是让人去问了下,没想到,他们都同意了!”
  这个在原本的时间线中,张卫平也做过。
  请金陵亲临过大屠杀的幸存者,还有他们的后人,去影院观影。
  陈瑾一开始怕经历二次伤害,但这些人比任何人都想象的勇敢。
  “由他们发声,我觉得比什么影评都来的珍贵!”
  “这件事,你做的不错!”
  张一谋拍了拍陈瑾的肩膀。
  其实电影最大的认可,不是来自观众,而是那些经历过电影中场景的人。
  没有人会替他们原谅日本人。
  直到现在,很多亲历者和后人,都在不断的发声,希望得到日本方面的道歉和承认。
  但哪怕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他们都做不到。
  “所以,成事在天!”
  “我能做的,就是让《金陵》,做到最大的舆论影响力,哪怕是骂声,也总比没有波澜来得好!”
  “国际上,也是一样的!”
  “……”
  孟丹清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他也是到了国内,才知道所日本人对华夏的罄竹难书。
  之前,这种事他都不知道。
  陈瑾的这种做法,真就是把电影当成了一种宣传工具。
  电影院内,观众看了电影知道当时最真实的影像和历史;而电影院外,哪怕没看这部电影的民众,也都通过新闻知道了这件事。
  这才是《金陵》最大的意义所在。
  “嗯,你这么说,我就理解了!”
  张一谋算是听明白了。
  之前他其实也有这方面的猜测,为什么陈瑾这么执着于春节。
  所有人以为陈瑾是看好春节这个档期。
  这确实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但流量,也是陈瑾所考虑的。
  这个节日,大家都在家,显然都会看看新闻刷刷微博啥的,那就是最大的舆论场。
  通过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让民众都知道这件事,这绝对也是会发酵到国际上的。
  回家探亲的,对华夏春节感兴趣的……总之,国外也不是完全信息隔绝,肯定多多少少都会知道一些。
  而后,再通过柏林电影节,再次发酵。
  未来的《长津湖》,分为了上下两部,下部哪怕放在春节档,票房也不如上部,差了10几亿;但圣诞节、硬土豆、战争的相关新闻,却比第一部上映时,出圈很多。
  这就是春节所带来的流量影响。
  陈瑾要做的,就是把日本人对华夏所犯下的罪恶,彻底扩散出去。
  目前的社会态势,年轻人亲日的特别多。
  而反观日本,鼓吹华夏一直仇恨教育,他们自己的国人,却特别讨厌华夏人。
  这就是说没有仇恨教育的日本!
  “行吧!”
  “那我这个春节,就好好跟家里人一起过了!”
  “交给你了!”
  张一谋也算是放下了身上的担子,对《金陵》的票房也没了压力;因为按照预售来看,盈利是基本没问题的。
  他是怕陈瑾当时临时接了张卫平的盘,要是电影还亏了的话,张一谋内心绝对会过意不去。
  现在,反而是无事一身轻。
  “嗯!”
  “放心吧!”
  “您老就好好过个春节,而后跟我一起去柏林!”
  “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战场!”
  国内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大屠杀,宣传只是为了让国内的年轻人,不要忘了这笔血海深仇。
  而国际,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个事件。
  两者性质其实是不一样的。
  ……
  告别了张一谋一家,陈瑾把朱颜曼兹送回家,看着沿路张灯结彩的家家户户,过年的气氛越发的临近。
  噼里啪啦放炮的声音……
  沿途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迎接着新年,小区内更是挂满了灯笼,小孩子在那嬉戏打闹,还有沿街的叫卖声,鞭炮烟……到处布满红色的街道和路面。
  从车里往外看,随处都能看到城市里来来回回穿梭忙碌的人影,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希冀的笑容。
  曾经的十里长街,如今繁华如斯,贯穿万古的红色,于星夜中绽放,与烈日相争辉。
  但陈瑾,却还沉浸在刚刚跟张一谋聊天的思索之中。
  七十多年前,金陵城的竹林被日军砍去扎营,未及抽芽的竹子成了焚尸的柴火,此刻满街的喜庆红色,像极了史书里被血浸透的晚霞。
  油墨印出的“岁岁平安”,每个笔画好似都压着三十万冤魂的呜咽;门帘金纸剪出的“春”字,仿佛是当年万人坑里被日军刻成笑脸的孩童颅骨。
  春节,辞旧迎新,却常忘记旧字的含义。
  那些被屠杀的、被掩埋的、好似被遗忘的,终将以另一种方式在年轮里生长,长成守护当下的荆棘!
  但历史,从来没能遗忘过。
  也,不敢遗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