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重启后我成了罗马人 > 第285章 猛料
  按照导师的说法,在m国及其他一些学术发达的西方国家。
  “带资进组” 现象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说是学术界的一种潜规则。
  学术研究不可能用爱发电,而是高度依赖资金扶持。
  而项目资金来源却不能仅限於传统的政府科研拨款、基金会资助。
  同样是政府科研拨款,並不是所有的国家的科研拨款都旱涝保收。
  有的国家的科研拨款就很不靠谱。
  而m国科研拨款就是这样不靠谱。
  毕竟四年一届,很多东西研究的再好,下届可能直接翻篇,推倒重来了。
  甚至很多时候中期选举,就直接翻盘了。
  在许多顶尖大学,尤其是涉及尖端科技、医学、人工智慧等领域的实验室,资金紧缺是常態。
  许多教授的研究团队需要不断申请科研经费。
  而政府拨款往往周期长、限制多,竞爭也极其激烈。
  最关键的是竞爭晦涩,潜规则眾多。
  一些长期浸润於学术的根本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在这种情况企业赞助和个人投资反倒成了优先选择。
  当考虑到包括企业赞助、个人投资甚至富裕家族的捐助的情况下。
  一些潜规则也自然而然应运而生。
  带资进组相当具有普遍性的。
  能够带资进组的研究者能获得更好的学术资源、实验条件,甚至更大的话语权。
  在某些高端实验室,如果研究生或博士生能够搞到外部资助,那么他们不仅更容易进入名师的实验室,还可能在学术资源分配、研究项目选择等方面获得更大自由度。
  一些导师甚至会优先录取带资的学生。
  甚至有的导师直接在收学生阶段就直言將能不能拉到投资视作准入条件。
  资本主义的社会,有钱就是爸爸这一標准放诸四海而皆准。
  既然带资进组是一种成熟的学术运作方式。
  那么理论上,林枫只要掌握足够的资金,並通过合理的学术投资,就能轻鬆获取学术积分。
  当然,按照系统的说法,这种以贡献物质而间接参与的学术项目相比於一力操持的或者是贡献idea的学术项目获得的学术积分是会折损的。
  但这样也有好处。
  这样林枫只要提供资金就好了。
  他根本不需要亲自去钻研太多数学,只要砸钱支持相应的学术项目,那么他的名字自然会出现在核心论文、项目成果甚至某些前沿学术报告上。
  如此一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商业上的成功已经给了他极强的资金调度能力,而现在,他只需要以一个“投资人”的身份介入学术界,便可以打破原本的限制,迅速积累学术资本。
  林枫越想越觉得可行。
  当然,虽然觉得可行,林枫也不会在电话里授人以柄。
  林枫缓缓开口,对电话那头的导师笑道:“威廉教授,我过些日子就要回去,等我们再见面的时候倒是不妨继续聊聊……”
  教授当然知道林枫的潜台词,兴奋之情溢於言表啊:
  “前不久我还在为项目资金髮愁,凯恩斯教授让我联繫你,我还將信將疑,看来真是真人不露相啊,没想到我的学生里还藏著这样一位大金主。”
  这话引起了林枫一丝好奇,林枫询问道:“教授,您说的凯恩斯教授指的是约瑟夫·凯恩斯教授吗?”
  威廉教授给出了肯定的答覆:“是的,我们当年在普林斯顿数学系的时候可是同窗。”
  约瑟夫·凯恩斯在哈佛任教的教授,也是林枫先前在房东。
  林枫所购置的第一个別墅就是在约瑟夫·凯恩斯那购置的。
  记得约瑟夫·凯恩斯也提过他先前曾经在普林斯顿数学系就读,没想到居然还和自己的导师是同学。
  这让林枫不由得感慨世界还真是小。
  林枫略微思索了一下,既然自己的这位导师又和凯恩斯教授有旧交情,而且导师所需要的资金缺口也不是很大,只是五十万美元而已。
  是的,林枫的身价来说五十万美元似乎也没必要再特地见面商谈。
  当然,这种资金交易以及学术上的潜规则。
  林枫还是不愿意授人以柄。
  想到了还在m国的那位。
  林枫直接叫威廉教授同李思雨联繫了。
  李思雨利用林枫前不久提供的微软的信息,收穫颇丰。
  而且李思雨在m国混跡多年,而且不像原身那样的资深宅,很多事处理起来不见得比林枫本人要糟糕。
  又寒暄了几句后,就掛断了电话。
  放下手机后,林枫靠在椅背上,眼神深邃地盯著天板,嘴角微微扬起。
  这件事的可行性,似乎比自己最初想像的还要大。
  不太多的学术投资,就能蹭到一些学术积分,
  虽然这种蹭到的学术积分肯定没有直接搞科研搞来的多。
  但直接搞是有风险的,林枫可不想哪天突然被自杀。
  林枫也不愧疚,学术积分这种门槛在林枫看来本质上不一定是为了证明学术上的个人能力有多强。
  有可能也是学术声望之类的证明。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就算林枫没有任何实打实的学术成就,但如果林枫广交善缘。
  一堆诺奖、菲奖得主都管林枫叫老板的时候。
  那个时候一堆大佬给林枫背书,估计林枫也同样能达到累积学术声望的目的。
  如此一来,自己似乎也不用亲自时间去钻研数学,现在看来,何必那么辛苦?
  只要用资金建立起自己的学术网络,他可以像投资商业项目一样,在多个领域建立自己的学术版图,藉助各类顶尖学者的成果,迅速累积学术影响力。
  至於数学……確实適合装逼。
  但林枫的目標是效率。
  想到这里,林枫嘴角的笑意更深了几分。
  他拿起手机,给李思雨发了一条信息提及最近的事情。
  信息发出去后,没多久,几个身著黑西装的人就找到了林枫。
  给林枫晃了眼证件之后,不由分说就带著林枫进了一辆黑色的红旗。
  当然,林枫也没有反抗。
  因为这些人的证件赫然显示著属於华国某某警卫局。
  华国警卫局不止一个,但副大军区的仅此一家。
  如此高的级別,拱卫的人的身份可想而知。
  这些人为什么突然找到林枫,林枫对此也有猜测。
  应该是他之前跟自己的爷爷林政说的那件事有了下文。
  那天聊得比较投入,林枫也跟爷爷爆了些猛料。
  林枫提到了当前的核战略太过保守了。
  继续奉行有限的核威慑战略等於巨大的战略冒险。
  尤其是在承诺不首先使用的情况下。
  事实上,前世因为某事件之间m国人的表现充分证明了m国的决策者在决策的时候从来就没考虑过全部m国人的死活。
  这之后就已经在快速扩核了。
  前世事实如此,林枫不觉得自己的思路有问题。
  不一定追求毁灭全球吧。
  但起码得有能在遭遇大规模核打击之后依旧能够把主要几个拥核国家轮上一遍的能力。
  能战方能止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