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朕,都是为了大汉! > 第136章 觐见天子
  第136章 觐见天子
  冀州,作为天下第一大洲,即便是经历了黄巾之乱时的摧残,人口户数依旧稳居首位。
  八十万户,近五百万人口。
  哪怕刘邈将近十万户百姓尽数带到江东,丹阳、吴郡加起来也不过三十余万户,连冀州的一半都无法媲美。
  有如此规模支撑,哪怕邺城的建筑布局远不如金陵,也依旧是有着远超金陵的繁盛。
  “当今天下,精华俱在北方啊!”
  鲁肃固然感叹邺城的宏大,可当鲁肃看到邺城的百姓依旧面有菜色,与中原、徐州之地无二时,就停止了这样的感叹。
  冀州再是宏大,土地再是广阔,可百姓又分得了多少呢?
  再想到江东百姓如今尽数分得了田地,精神面貌与其余地方百姓皆不相同,鲁肃毫无疑问更加坚定了自己,同时也坚定了刘邈的信念——
  “匡扶天下的大业,唯有主公能够做到!”
  鲁肃重新变的不卑不亢起来,本来面对冀州繁盛时的卑微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自信,不仅仅是刘邈给的,更是千千万万在江东的百姓给的!
  在见到冀州的百姓后,鲁肃更加相信——胜利,必将属于刘邈!
  照例递上投刺拜帖,不过让鲁肃意外的是自始至终都没有人来接待他。
  鲁肃只能使用商贾管用的方法——砸钱!
  好不容易用钱财砸开了一个邺城官吏的口,对方才与鲁肃说了实话——
  “在邺城中有几人知道刘邈之名呢?更何况刘邈本身就是袁术的麾下,邺城中有几人会待见你这个刘邈的使者呢?”
  鲁肃惊讶道:“我身为朝廷官吏的使者,竟然不能得到袁公的接见吗?”
  “见倒是也能见。”
  那官吏给鲁肃指明一条明路——
  “如今负责接待宾客的,是名士许攸。只要你给他府上送些钱财,他就会将你的投刺交给袁公了。”
  鲁肃听后只觉不可思议:“难不成仅仅面见袁公一次都需要贿赂吗?”
  “你这话说的!你可知袁公如今麾下有多少官吏?如果他们都派遣使者前来面见袁公,袁公就是累死也见不完!些钱让许攸帮你一把又有什么关系呢?”
  鲁肃顿时哑然。
  回到驿站,鲁肃二话不说就带领队伍要离开邺城。
  身边随从不由好奇:“主簿难道这就要离开吗?”
  “走吧。”
  鲁肃最后看了一眼邺城的雄伟繁华,便头也不回的乘舟离开。
  “袁绍这样的人,是不会成就大业的。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还要耗费钱财为他人当做嫁衣呢?”
  鲁肃从漳水行驶进入大河,便直接逆流而上。
  根据消息,天子百官已经离开了河东,并且在在杨奉、韩暹的保护下来到了雒阳。
  鲁肃这一次,就是要直接前往雒阳觐见天子。
  于孟津下船,鲁肃言明身份,也终于见到了本该被万人敬仰的天子刘协。
  雒阳宫室早早被焚毁,所以天子只能是在暂时居住在已故的中常侍赵忠家中。
  万万没想到,此时依旧在庇护天子的,竟然还是人人喊打的宦官。
  刘协就坐在中堂,小小的身体努力支撑起那件早已不堪重负的天子祭服,朝着跪伏在地的鲁肃问话:“你说你是谁的主簿?”
  “臣为扬州牧、镇东将军刘邈麾下主簿!”
  刘协听到这些官职和这个名字时都有些陌生,不过到底维持着天子威仪,算不上怯场:“刘邈又是谁呢?”
  “刘扬州表字仲山,是琅琊孝王之后。”
  “竟然是汉室宗亲?”
  刘协在听到刘邈的身份后,仿佛整个人都明媚起来。
  “刘扬州是琅琊孝王几世孙?”
  “回陛下,是五世孙。”
  刘协在心中默算。
  光武皇帝刘秀传孝明皇帝刘庄。
  刘庄传孝章皇帝刘炟。
  刘炟传孝和皇帝刘肇。
  刘肇传孝殇皇帝刘隆。
  刘隆早夭,以孝章皇帝之孙、废太子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为帝,是为孝安皇帝。
  刘祜崩,太后邓氏迎立刘寿子刘懿为帝,是为汉少帝。少帝在位二百零六天病逝,宦官孙程等人诛杀邓氏外戚,重立孝安皇帝刘祜之子刘保为帝,是为孝顺皇帝。
  刘保传孝冲皇帝刘炳,刘炳在位不足半年,卒年仅三岁。
  大将军梁冀立章帝刘炟的玄孙刘缵为帝,是为孝质皇帝。
  刘缵八岁即位,在位一年,被梁冀毒死。
  梁冀又立章帝刘炟曾孙刘志为帝,是为孝桓皇帝。
  孝桓皇帝无子,堂侄刘宏继位,是为孝灵皇帝。
  孝灵皇帝生刘协,为当今天子。
  这么算下来,刘协是光武帝的八世孙。
  而刘邈是琅琊孝王五世孙,琅琊孝王为光武帝第十一子,也就是光武皇帝六世孙。
  也就是说——
  “原来刘邈竟然是朕的皇叔啊!”
  刘协欣喜异常!
  而鲁肃在此时,也直接说出了自己赠上的礼物——
  “刘扬州已知陛下重归雒阳,料想雒阳宫室被毁,必然需要重建,特命臣奉万金,以供陛下修筑宫室!”
  万金!
  万金!
  此言一出,整个中堂都寂静一片,即便是贵为天子的刘协也是愣在原地。
  片刻后,刘协终于难以维持自己的天子体面,对鲁肃哭诉道:“子敬可知道,在长安时那李傕是如何待朕?”
  “当时李傕掳朕至北坞,隔绝内外,不许宫人、侍臣携带谷米进入。朕请求请求李傕给五斛粳米、五具牛骨以以赐宫人、侍臣。李傕却只是送来五具发臭的牛骨……”
  左右百官已经传来啜泣之声,显然想到了当时的惨状。
  刘协又说起当日从关中逃亡到河东时的场景——
  “李傕、郭汜之卒在背后追击,朕与公卿步行出营,到达大河边,岸高十多丈,不能下去,还是校尉尚弘用细绢将朕背在身上,然后下岸。其余人或是从岸侧匍匐而下,或是从岸上直接跳下,死伤数量已不得而知!”
  “到达河边时,士卒争相上船,不可禁止,还是董承将军与李乐将军便用戈击打士卒,斩断的手指落在船上,已经多到能用手捧起来。待朕登船后,同船共渡的仅有伏皇后、宋贵人、郭赵两位宫人及杨彪、董承等数十位公卿了。”
  即便是鲁肃,在听到这样的事情后,也终于忍不住掩面哭泣。
  堂堂大汉啊!
  堂堂大汉啊!!
  怎么,怎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鲁肃的痛哭也让百官哭的更加伤心,这赵忠的府邸内一时间尽是哭丧之声。
  最后还是天子刘协最先维持体面,止住了哭声。
  “可在今日听到还有皇叔在外保境安民,朕心中亦是宽慰!子敬不要听朕说了,快与朕说说皇叔的事情!”
  对于刘邈的事情,鲁肃只能挑着去说。
  不过即便如此,也足以震撼天子与百官!
  尤其是那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更是让刘协都感到振奋!
  “天下有这样的忠臣,何愁汉室不能兴盛呢?”
  同时鲁肃也有些懊悔:“之前陛下被困关中,刘扬州兵力不足,不能救援。后来又得到传国玉玺,刘扬州又害怕被宵小夺取,只能将其托付给后将军袁术代为保管……”
  在听到刘邈手中有传国玉玺时,刘协百官皆是色变。
  而在听到刘邈竟然将传国玉玺交给袁术后,众人又是五味杂陈。
  “罢了。”
  刘协安慰道:“以皇叔当时的兵力,恐怕很难保全玉玺吧。”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为大汉忠臣,将传国玉玺放在他那里,总好过被其他贼寇抢夺了去。”
  鲁肃见刘协天性慈爱,弱而神惠,到这个时候还在安慰刘邈,也是愈发难受。
  之后鲁肃又与刘协讲了许多刘邈的事情,比如安置百姓,均分土地,开垦荒田,清剿山越,讨平许贡……
  刘协越听越为之向往:“倘若朕也能做这么多事就好了。”
  鲁肃鼻头一酸,素以言辞闻名于世的他此时却是彻底寡言。
  刘协又朝宫人言语一二,那宫人小心翼翼走到两名将军面前问话,片刻后才返回,朝着刘协耳语。
  刘协听后立即欣喜道:“子敬,之前你说皇叔的官职名号都是由后将军袁术表奏的,想必还一直没有官玺绶印,这一次便一并领了去。”
  鲁肃这才知道刘协派宫人去和那两名将军说什么话。
  所料不错的话,那便是如今护送天子,掌管大权的杨奉、韩暹。
  堂堂大汉天子,竟然连制作一些官玺绶印,都要询问臣子才能去做!
  帮帮他!
  帮帮天子!
  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汉的威严还在!
  鲁肃再次想到刘邈。
  “倘若主公在此,必然会拔剑斩杀两人吧?”
  鲁肃此时只恨自己不是刘邈,不能在此时意气拔剑。
  可鲁肃还是瞪着杨奉、韩暹二人——
  “如今天子东归雒阳,正是汉室中兴的证明!”
  “刘扬州虽在江东,可若听闻天子受辱,必然提雄师百万前来勤王!汝等皆好自为之!”
  大汉,还没亡呢!
  这大汉的天子,还轮不到一些贼寇来羞辱!
  汝等莫要忘了,这大汉,始终还有忠义之士正在匡扶汉室!
  《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第六十二》:帝步出营,临河欲济,岸高十余丈,乃以绢缒而下。余人或匍匐岸侧,或从上自投,死亡伤残,不复相知。争赴舡者,不可禁制,董承以戈击披之,断手指于舟中者可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