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神鵰:我学了斗转星移 > 第189章 诵经
  第189章 诵经
  这石壁上的图形果有摄人心魄之能,方鸿心中早有所知,一望之下,仍是被其深深吸引。
  不自觉间,手脚便已按照壁上的图形挥动。
  一念即起,小无相功自行运转。
  丹田之內,真气如一股清泉流向灵台,神志顿时一片清明。
  方鸿看著壁上的图形喷喷称奇。
  李秋水这傢伙果然邪门。
  我要不是修炼了小无相功,差点就被她的图形所扰。
  方鸿想起段誉北冥神功的捲轴,上面所绘的女子也颇有邪意,能引人心神。
  石壁上的图形和那捲轴的女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不知这邪法是逍遥派亲传,还是李秋水自悟。
  这片空地是公孙家子弟习武的场所。
  墙壁上钉著的铁架,正好用来放置火把。
  方鸿来到第一组图形前,將火把放置在铁架之上,凝神观图。
  石壁上的武学图谱,非內功深厚者不能学,否则极易走岔气息,后果不堪设想。
  公孙家的弟子便是前车之鑑,几乎全军覆没,折戟於此。
  方鸿修炼的是逍遥派的小无相功,还未到神而明之的地步,但內功造诣已然不俗。
  此功更是擅长控制內息,不易走火入魔。
  李秋水的武功与小无相功正好配套,对他而言风险较小。
  “我只需注意一日之內不可多练,便可无碍。”方鸿心道。
  只见那第一组图,一共八幅。
  图中的小人都是盘膝而坐。
  数条阴阳线条表示经脉。
  箭头的指向,是气息流转的轨跡方鸿凝神望去,见线条所行之处,都是阴维脉。
  旁边的注释写著:“气走阴维,意隨掌动。”
  再往下看,第二张图中,內息箭头转而沿著阳维脉流转。
  隨后的几张图,气息走的分別是阴蹺脉与阳蹺脉,“这白虹掌力的修行方式,果然匪夷所思。”
  方鸿不禁又惊又奇。
  寻常武功运转內息,大多从十二正经入手。
  而这掌法却剑走偏锋,一上来便先练阴维、阳维。
  阴维、阳维、阴蹺、阳蹺,分属奇经八脉。
  向来只有內力高深之人才会去练此处的经脉。
  江湖中多少武者终其一生,也练不到这里。
  方鸿在燕子坞遍歷群书,也没见过哪种功夫先练阴维、阳维的。
  “怪不得口诀写著“气走八脉匯丹田”,看来这白虹掌力是专练奇经八脉的。”
  方鸿这才切实明白,为什么內力不足绝不能修炼此功。
  这就好比,让一个连站都站不稳的孩童,去走万丈深渊上的钢丝。
  那孩童必然会坠下深崖,尸骨无存。
  方鸿盘膝而坐,调整呼吸,依照第一组图形所示,运转內息。
  他修炼小无相功已久,对真气的掌控得心应手。
  那图形上的经脉线路虽专走险路,他也能履险如夷,轻轻鬆鬆渡过险关。
  也不知过了多久,嘴中长长吐出一股浊气。
  第一组图的阴维、阳维已然练熟。
  只觉神清气爽,周身舒畅,並没有什么其他的异样。
  方鸿听了听动静,鱷潭那边还在闹腾,远远传来周伯通快活的笑声。
  看来是老顽童还没有玩尽兴。
  那些鱷鱼要是能开口,估计现在正扯著嗓子喊救命呢。
  他此刻心思全然不在老顽童身上,只一心专於武学修炼。
  察觉身体无恙,心中確定还能继续,方鸿起身取下火把,迈步走向下一组图。
  这组图中,圆圈之內所绘的人形,姿態各异,皆是掌法招式。
  人形中的內息线路,也与之前大不相同。
  体內真气从丹田出发,先走督脉,再转至手少阳三焦经,最终匯聚於劳宫穴。
  线路看似简单,可气息运转却比之前那组图更加繁复。
  方鸿按图中人形所示,依法修炼。
  一边挥掌,一边控制內息运转。
  那掌法招式看起来平平无奇,跟精妙二字全然无缘。
  方鸿心里清楚,那图形练的乃是掌力,而非掌法,掌力有成,即便所用的是平凡招式,威力亦自不俗。
  只是,他此刻有些纳闷,刚刚那一组图又已练成,我觉得进展是不是快了一些。
  方鸿细细一想,便已明白。
  白虹掌力的修炼,关键要点有两处,其一,是对力道的精准控制。
  要达到曲直如意,必须对力道的把握精细入微,容不得半点差池。
  第二点在於,內功的根基必须扎实,否则无法劈出凌空掌力。
  內功不强,掌上无力,也就伤不到敌人。
  这两点都不容易达成,相对而言,提升內功根基,虽非易事,但只要循序渐进,假以时日,总能达到。
  控制力道的法门则需要反覆琢磨,殊不易掌控。
  对方鸿来说正好相反。
  第一关对旁人来说是难点。
  对他而言,则是一条康庄平坦的大道。
  他所学的斗转星移,堪称天下第一等借力使力的奇功。
  控力於他而言,易如反掌。
  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白虹掌力的繁难之处,以斗转星移的法门加以印证,当中的诸般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方鸿抖擞精神,將那些图谱一路路学了下去,忽而挥掌空击,忽而坐臥行气。
  只觉得精神渐旺,手中招式越舞越急,居然停不下来了。
  不妙。
  方鸿心念一闪。
  已然察知自己为石壁上武功所迷贪多务得,犯了欲速则不达的错误,渐有走火之危。
  糟了,今天一下子练得太多。
  体內小无相功急速运转。
  虽灵台一时清明,手上的动作却始终慢不下来。
  忽然,耳边传来一阵咏唱,字字鏗鏘,韵律优美,“”.—.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天地之象分,阴阳之侯烈,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章。”
  “人徒知枯坐息思为进德之功,殊不知上达之士,圆通定慧,体用双修,即静而动,虽樱而寧..”
  那咏唱中饱含內力,送入方鸿耳中,颇有佛门棒喝之意。
  经文如黄钟大吕,直敲心田。
  这些经文方鸿自欧阳锋的口中也曾听过。
  只是有些似是而非,有的更是顛倒错乱。
  此刻听到原版经文,心明其意,顿感安寧,手上招式也渐渐慢了下来。
  他转头一瞧,老顽童正骑著一条鱷鱼缓缓而来,摇头晃脑,念念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