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民俗故事:从山村憋宝人开始 > 第76章 供销社卖皮货,林场的消息
  金河镇人口不算多,六七百户,三四千人。
  放在平原地区也就是个大点儿的村子的规模。
  放在山里,已经算是挺繁华的镇子。
  东西两条主街,东街主要是住户,西街主要是做买卖的。
  宋四喜赶著爬犁很快就到了西街的供销社附近。
  李海燕已经兴冲冲的跑向供销社里面。
  “二姐,二姐,我来了!”
  一会儿功夫,一个二十出头,长得和李海燕很像的姑娘跟著李海燕一起走了出来。
  “徐军,这是我姐李海霞,二姐,这是咱村的知青叫徐军,可厉害了,咱村今年赶冬荒的野物一半都是他打的。”李海燕嘰嘰喳喳的说道。
  李海霞的身量比妹妹高点儿,跟海燕比起来,脸长开了,也丰满一点儿。
  看见徐军脸上掛著微笑,伸出手来大大方方的和徐军握了握手。
  “晒甲营的知青挺有名的,我在镇里供销社都听说你们今年赶冬荒的事儿了。”
  徐军一听还有些意外,没想到交通这么不方便,信息居然也流传出去了。
  这会儿时间还算早的,供销社人不太多,李海燕徐军几个人趁著人少,赶快把爬犁上的皮子都卸到了后院。
  供销社后面就有专门的人负责清点和评级。
  不同的皮料算不同的价格。
  等到村里的皮料都卸完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帮村里採购。
  这些事情李海燕轻车熟路,早就干熟了。
  把清单交给供销社的人之后,就等著后晌过来盘点一下就行。
  交割的差不多了,李海燕就拉著姐姐李海霞不停的拉著家常。
  “姐,你上次给爹捎的鞋子他穿著正好,可暖和了。对了,你有大哥的消息吗?他两个月没给家里写信了,也不知道过年回来不回来。”
  “大哥他们林场最近好像有点儿事。都在山上攻坚呢,好像说是要砍树王,这个月给我写过一封信提了一嘴。要是生產任务不顺利,过年八成是回不来了。”
  “哎呀,我还指著大哥回来给我买件的確良的衣服呢,去年答应我的塑料凉鞋就没买。”
  “没事儿,姐给你买,咱供销社开春也会有时兴的衣服鞋子进来,到时候我先给你抢著。”
  “姐你可真好。”
  “快拉倒吧,这丫头片子就知道嘴甜。”
  徐军寻思著自己带过来的黄皮子也在这儿卖了。
  结果李海霞笑著对徐军说:
  “后院这边是专门收各个生產队村集体的东西,不收个人零散的,要不忙不过来。”
  “社员群眾有什么山货皮子药草之类的要卖都要在前边柜檯。”
  “现在柜檯那人不多,你先过去,我马上就来。”
  徐军一听点了点头。
  各个生產队集体送过来的东西量都很大,要是和个人的混在一起,肯定乱糟糟,效率很低。
  分开的话,互不影响,两边都快。
  李海霞毕竟还是照顾晒甲营的人,让徐军先去前边柜檯,她亲自接待,不算怠慢。
  徐军和李海燕、二坏、曹巧凤马上到了供销社里面。
  徐军卖皮料,其他几个人就在供销社閒逛,看看有什么要买的没有。
  李海霞说得没错,这会儿柜檯前面来买卖的人都不多,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
  金河镇的供销社规模挺大。
  这里从老辈子就是各路山货聚集的商號,解放后先是公私合营,后来成了供销社,附近十几个生產队药材山货皮料都在这儿收购。
  地面上堆放著不少零散的皮子,甚至还有鹿茸,各种草药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不少。
  在另外一侧,有几个大的木头架子,上面摆满了各种零零散散的日用杂货。
  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蜡烛灯油,菸酒茶,衣服鞋袜,甚至还有暖壶、香皂、水壶、饭盒这些。
  货架前面是一个木头打的大柜檯,上面还摆著几个大玻璃罐子和一个乌黑髮亮的算盘。
  “真的是,多少年没见过这地方了。”徐军忍不住有些感慨,不过也就是感慨一下,並不怎么怀念。
  很多人动不动就怀旧,对老物件老建筑情有独钟,与其说是怀念当年的物,倒不如是怀念当年那个年轻的自己。
  徐军就不一样,徐军现在真的重新回到十八九岁,看到眼前这些东西,就一个感觉——太穷了,当年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
  徐军有些好奇的四处打量,听到一阵招呼声。
  “徐军?你是去晒甲营的徐军吗?”
  徐军一看,发现是排在自己前面的一个男青年。
  看起来也是二十来岁,裹著军大衣,戴著镭锋帽,一张长脸。
  身后还有一个个子不高的女青年,围著厚厚的毛线围巾,挡住了半边脸,一双眼睛倒是挺大的,好奇的看著徐军。
  徐军脑瓜仁一阵疼。
  这两个青年肯定是附近的知青。
  但是徐军对晒甲营的这几个知青终身难忘,附近几个村子的知青印象就没那么深了。
  好在努力之下,徐军还是想起了一点。
  “二道河的马振兴?陆迎春?”
  徐军喊出这两个名字之后也是如释重负。
  对面的知青见到徐军认出了自己,显然也很高兴,马上过来打招呼。
  不同生產队的知青见面无非也就是聊聊近况。
  徐军这边的近况属实一言难尽,一咂摸全是不能说的,都跟牛鬼蛇神沾边。
  只能打打哈哈,说大家都很好,认真学习,努力生產,学习贫下中农什么的。
  几个人正聊著,原本在马振兴他们后面的几个本地社员懟估了马振兴两下,“哎,到你了,赶紧的別耽误事儿。”
  马振兴一看,原来已经排到自己了,马上兴冲冲的走到柜檯。
  那几个本地的社员看了看马振兴和陆迎春,脸上还不停的挤眉弄眼。
  “哎呀,几个大学生还能弄到啥?”
  “估计捡点儿蘑菇啥的就过来了。”
  “看提搂的那个小兜子,一共装不下二斤蘑菇,要我说都多余来这一趟。”
  这几个人说话的声音,按当地社员的意思就算悄悄话了,不过整个供销社里边都听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