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被骂上热搜后,顶流赖上我炒CP > 第284章 我们到了
  灯光彻底熄灭,只剩下舞台中央那一束追光。
  会场里安静得能听见呼吸。
  大屏幕上,几个烫金大字浮现——最佳导演。
  “下面,让我们一同欣赏获得本届金雀奖最佳导演提名的作品。”主持人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了会场的每一个角落。
  第一个片段,来自那位德高望重的国际导演,一部关於战爭与人性的史诗。画面厚重,配乐恢宏。
  掌声响起。
  李姐的手在苏晚的膝盖上,攥得很紧。她的手心全是汗,比苏晚本人还要紧张。
  苏晚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她的身体是放鬆的,靠在椅背里,甚至没有往前探寻。
  她像一个真正的观眾,在欣赏一场与自己无关的电影。
  顾沉的话就在耳边。“冷静是旁观。”
  是吗?
  大屏幕切换,出现了《星轨》的第一个镜头。
  那是一个长达三分钟的长镜头,从外太空的星辰,缓缓降落,穿过大气层,最终悬停在一座城市的上空。没有一句台词,只有宇宙间细微的环境音。
  冷静,克制,疏离。
  就像一只上帝的眼睛,在俯瞰人间。
  顾沉说得没错,太冷静了。
  冷静得像一块冰,映照出世间万物,却唯独没有映出她自己。
  她看著屏幕上那些熟悉的画面,第一次產生了某种陌生感。那是她的作品,但又不完全是。它缺少了一样东西。
  一段最锋利的剖白。
  “……凭藉《星轨》获得提名的,是导演苏晚!”
  主持人的声音拉高,聚光灯“刷”的一下,从舞台上移开,精准地打在了苏晚的身上。
  一瞬间,她被白光笼罩。
  全场掌声雷动。
  那掌声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热烈,都要持久。甚至盖过了主持人的声音。
  镜头推进,她被放大了的面孔出现在两侧的巨大屏幕上。没有表情,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可越是这份安静,越是显得有力量。
  李姐在旁边已经热泪盈眶,不停地用手帕去擦。
  这掌声,不仅仅是给《星轨》的。
  是给她的。
  是给那个曾经被行业封杀,却带著一部更惊艷的作品,重新杀了回来的苏晚。
  这掌声里,有敬佩,有惊嘆,有迟来的歉意,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苏晚缓缓地,对著镜头的方向,微微頷首。
  没有起身,没有挥手,只是一个极轻的动作。
  却比任何夸张的姿態,都更有分量。
  掌声持续了將近一分钟,才在主持人的几次示意下,渐渐平息。
  颁奖嘉宾走上台。
  是上一届的最佳导演,一位法国新浪潮的活化石,也是苏晚非常尊敬的一位前辈。
  “五个名字,五部杰作。”老导演打开手卡,用他带著浓重口音的英语说,“但今晚,我们只有一个贏家。”
  他没有故弄玄虚。
  会场安静得落针可闻。
  苏晚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不快,但很沉。一下,一下,敲击著胸腔。
  她想起顾沉递给她的那个剧本。
  想起他说:“你的剪刀,应该更锋利一点。”
  她也想起自己说:“我只是拒绝了那个走投无路,想找你庇护的自己。”
  现在呢?
  她还需要庇护吗?
  “获奖者是——”
  老导演顿了顿,拿起信封,拆开。他的动作很慢,像一个充满了仪式感的慢镜头。
  苏晚的视线越过人群,落在了斜前方的一个位置上。
  顾沉就坐在那里。
  他没有看舞台,也没有看大屏幕。
  他在看她。
  隔著十几排座位,隔著攒动的人头和晃动的光影,他在看她。
  那一刻,苏晚忽然觉得,奖项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牌桌已经重新洗过。
  而她,终於拿回了属於自己的那份筹码。
  “弗朗索瓦·伯格曼,《尘世的重量》。”
  名字被念了出来。
  意料之中。
  全场起立,为那位白髮苍苍的国际名导献上掌声。摄影机跟隨著他从座位上起身,与身边的妻子拥抱,然后步履蹣跚地走向舞台。
  李姐的身体瞬间垮了下去,靠在椅背上,喃喃地说:“就差一票……我听说了,评委会投到最后一轮,就差一票……”
  她的声音里全是惋惜,是那种触手可及却又失之交臂的巨大失落。
  “李姐。”苏晚开口。
  “……什么?”李姐转过头,眼圈还是红的。
  “我们到了。”苏晚说。
  不是“我输了”,也不是“没关係”,而是“我们到了”。
  李姐愣住了。
  她看著苏晚,看著这个在最耀眼的白光下,都没有流露出一丝脆弱的女人。她忽然明白了苏晚的意思。
  是啊。
  能坐在这里,能和弗朗索瓦·伯格曼这样的大师竞爭到最后一轮,能贏得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她们已经到了。
  到了一种,不再需要用一个奖项来证明自己的地方。
  苏晚也在鼓掌。
  她为那位值得尊敬的前辈鼓掌,也为自己鼓掌。
  舞台上,伯格曼导演接过了奖盃,发表著获奖感言。他说了很多,感谢了很多人。
  苏晚的手机在手包里震动了一下。
  她没有立刻去看。
  等到伯格曼的感言结束,会场灯光重新亮起,进入gg时间,她才拿出手机。
  一条新信息。
  来自那个她只存了一个字的联繫人。
  顾。
  信息很短,只有五个字。
  “旁观结束了。”
  苏晚看著这五个字。
  他说,冷静是旁观,而她不该只是一个旁观者。
  他说,她的剪刀应该更锋利,去剪开一些別人不敢碰的东西。比如她自己。
  这场盛大的典礼,这场虽败犹荣的加冕,就是分界线。
  从今晚开始,她不再是那个站在岸边,冷静记录潮起潮落的旁观者。
  她要走进那片海里。
  掀起属於自己的风浪。
  “苏导。”
  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是《尘埃之上》的製片人,王总。一个总把“合作共贏”掛在嘴边的商人。
  “恭喜啊,虽败犹荣。”王总递过来一杯香檳,“年轻就是资本,以后机会多的是。伯格曼都快八十了,他拿奖,是敬老。”
  他说话的方式,一如既往地令人不適。
  苏晚没有接他的酒。
  “王总有事?”
  “没事就不能来祝贺一下未来的大导演?”王总笑呵呵地说,“《星轨》我们都看了,拍得好啊。艺术性,思想性,都是一流的。就是……”
  他话锋一转,“就是票房上,稍微欠了点火候。苏导这样的才华,要是能配上我们顶级的商业运作,那才是真正的强强联合。”
  又是“强强联合”。
  苏晚想起了天台上的那场对话。
  她看著王总,忽然问:“王总觉得,顾沉是个什么样的演员?”
  王总愣了一下,没想到她会突然问这个。
  “顾沉?当然是顶级演员,票房保证啊!《尘埃之上》要不是他,哪有二十亿的票房。”
  “是吗?”苏晚说,“我倒觉得,他是个不错的文艺片演员。”
  王总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他听出了苏晚话里的意思。
  苏晚没再理他,转头对李姐说:“走吧,有点闷,出去透透气。”
  李姐立刻起身,护著她往外走。
  经过顾沉那一排时,苏晚的脚步没有停。
  她甚至没有往那个方向看一眼。
  但她知道,他还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