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瞭望台
“醒醒,別睡了,该你来盯著机器了。”一个粗的声音在大卫耳边响起。
迷迷糊糊间,大卫缓缓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布满深深褶皱的脸。
那人一边打著哈欠,一边用力摇晃著大卫的肩膀。
见他终於睁开眼,这人立刻抱怨起来:“总算醒了,我都以为你死过去了,这么半天才有反应,快让让,轮到我睡会儿了,你来盯著机器。”
话一说完,这人便自顾自地走到一旁,不管不顾地躺了下去。
大卫望著对方的背影,努力让自己清醒过来。
他揉了揉眼睛,抬头仔细打量著四周。
周围光线十分昏暗,仅有头顶一盏孤零零的灯光散发著微弱光芒,勉强照亮这片狭小空间。
他发现自己身处一个类似瞭望台的地方,透过窗户向外望去,远方是连绵起伏的山野。
稍近一点的地方,能瞧见森林中城镇的灯光。
起身,大卫就注意到自己身上穿著非常脏乱的衣服,轻轻活动一下身体,粗糙的布料就摩擦著皮肤,带来一阵不適感。
“这是什么地方?”
大卫满心疑惑,晃了晃脑袋,试图回忆起喝醉前自己在思考什么,可脑袋里一片混沌,怎么也想不起来。
但他確定,自己不会想出现在这样一个陌生又古怪的地方。
看来网友分享的那个靠酒精触发看到特定世界的方法,也並非如他们所说的那般可靠。
大卫缓缓起身,按照那人所说的,寻找起那台“机器”。
他看到了一台老式电脑,机身布满灰尘,周围空荡荡的,再没有其他显眼的东西。
这台电脑有些奇怪,没有常见的键盘和滑鼠,只有一个突兀的开关把手安装在机器侧面。
这种现实中早已经淘汰的东西,如今想要找到一台都颇为困难。
但在这里,却是这个瞭望台里唯一且最主要的设备。
样的情形,让大卫越发摸不著头脑。
“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发展的?”
之前所看到的世界,基本和现实没什么太大差別,但这次,就目前所看到的场景而言,明显要落后许多。
思索间,大卫缓缓走到电脑前,坐了下来。
屏幕上,只有一个进度条,分別用绿黄橙红四种顏色显示状態。
此刻进度条正处於黄色区域。
“这是干什么”
大卫转过头,正准备向躺著的那人询问,却发现对方已经开始打呼嚕了。
“算了。”
大卫无奈地嘆了口气,回过头,开始仔细翻看桌子。
很快,他从抽屉里找到了一个小册子。
大卫看了眼,上面写著“修正观测指南”。
打开,就是一段非常简短的说明。
內容是让他留意这台“电脑”屏幕上的进度条,当其超过橙色区域时,就需要拉下开关发出警告。
大卫抬头,看向瞭望台外部,果然看到掛著一台很大的喇叭。
一个非常简单的工作。
不过大卫依旧没有明白,现在是什么情况。
“观测指南,那观测的是什么呢?”
他起身,走到瞭望台边缘,再次仔细观察四周。
瞭望台下方不远处有一条铁路,铁轨上清晰地留下了多次修的痕跡,每隔一段距离,铁轨的样式,材质都很明显不一样,显然歷经了多次更迭与频繁的维护。
周围十分空旷,除了铁路和城镇灯光,並没有太多值得特別留意的东西。
回到座位上,大卫开始仔细翻看小册子。
上面除了对这份工作的简单说明之外,还对这台“电脑”进行了介绍。
册子上的描述並不称其为电脑,而是叫显示仪,是一种专门製作出来,用於检测世界是否被修正的工具。
它由一台显示器和一个信號器组成,信號器就安装在瞭望台外面的顶部。
“世界修正?”
大卫对这个词並不陌生,尤其是在最近,他多次看到过相关討论。
因为未来消息的缘故,一些人担心,如果按照那些信息去做,成功避免了灾难,会不会触发所谓的“修正”。
也就是被人们称为“时间线修正”的一种说法,这也是不少人担忧害怕的原因。
他们担心,最终一切都会回到所谓的“正常的发展路线”。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无法確切地说出,到底什么才是正常的发展路线。
而除了这些,那就是和歷史真相发布的视频有关了。
现在中国那边挖出了一些两千年前疑似现代的物品,对於这些物品为何一直未被发现,大家討论得出的结果也是世界修正。
在大卫的理解里,这个说法就如同火车轨道,世界的发展必须按照固定的路线前进,
一旦偏离了,就需要有人去修正。
但问题来了,火车轨道有明確固定的线路,那世界的发展路线也有既定的標准吗?
大卫想不通其中的逻辑,於是决定不再纠结於此。
“所以,这里会有修正发生吗?”大卫心中满是好奇,继续翻看册子。
之后的內容,大多是一些注意事项,例如在特定时间段要保持绝对安静,严禁隨意触碰显示仪的某些部位等等。
在册子的后半部分,是许多记录。
【观测站74號,持续运行记录第7149日,一切正常】
“这么多年了,难怪这个瞭望台的一切看起来这么破旧。”
他往前翻看记录,发现有的记录中描述了一段被修正后,需要进行维护的情况。
【观测站74號,第7071日,轨道消失,需要修復】
大卫这才明白,为什么下方的轨道会有那么多修补的痕跡。
“只是,连铁路轨道也会被修正吗?”
放下册子,大卫盯著屏幕,慢慢地打起了哈欠。
这个世界的自己实在有些无趣,他原本可不是为了看到这些东西才尝试触发那个现象的。
“可以离开这里吗?”
大卫起身,在瞭望台里转了几圈,这才发现,连接瞭望台和下方地面的楼梯只有一半。
他看向下方,在地面上有一间小屋,小屋旁边就放著另一半楼梯。
很显然,这是为了防止在瞭望台工作的人私自离开而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