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天启大明 > 第26章 狗屁的铁证如山!
  郭明振和张艮面面相覷。
  朱由校开口解释:“骆养性表面恭顺赤诚,实际机巧奸诈,不可用!”
  不用骆养性的原因不是他能力不足。
  歷史上,骆养性是崇禎朝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十几年间,在猜疑敏感的崇禎帝手下干活,能躲过朝中诸多风波,全身到明亡,说明他確实有些本事。
  要知道崇禎年间,首辅阁老换得跟走马灯似的,多少大臣名將先是被极度信任,然后都被打入大狱,或被斩首。
  不用骆养性是因为朱由校知道他在歷史上降清了!
  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拷打他索银,纳银两万两得以保全性命。
  可恨的是满清入北京,他率领锦衣卫部眾向多尔袞投降!
  这就绝对不能忍了!
  骆养性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朱由检最信任的人,最后居然降清,做起带路党?
  这就好比苏美爭霸,老苏陷入危急时刻,老苏的kgb主席投奔老美的cia,带著美军来打老苏。
  没有把他拖出去剁了,都算是我接受过现代文明的教育,还要用他?
  朱由校用人原则的底线就是歷史上不能降清。
  你可以菜,但是不能怂!
  你可以奸佞,但是不能叛国!
  不要说什么迫不得已。
  明亡后,你可以不殉国,不自杀,但你隱居起来,不出来仕清,算你还有一份气节。
  你噗通一声跪下投降,还做起带路党。
  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绝对不能接受。
  在大明存亡之际你能毫不犹豫地投降,那自己跟文官縉绅集团、宗室勛贵集团等对手爭得你死我活时,怎么保证你不会背叛我?
  至於怎么知道骆养性是降臣,做资深公务员时,经常在网上键政,自己与人爭议过明末降清文武大臣名单,吵得一个多月,记得上面的主要名字。
  骆养性,你就跟洪承畴等人一起,老老实实做人,勤勤勉勉在最苦最累的岗位上,为大明效力。
  要是敢有半点怨言,立即扣你们一顶怨望君上的帽子,砍了你们!
  至於孙之獬这样无耻和坏到透顶的人,咱们等著瞧。
  “王世德,你们此前说得刘保案里那位指挥使僉事,你们擬定举荐他什么职位?”
  “回皇爷的话,王世德是锦衣卫老人,实务嫻熟。这几年田尔耕、许显纯胡作非为,锦衣卫全靠王世德带著一群老人勉力支撑著。
  臣举荐他为都指挥副使,兼管庶务厅。”
  “嗯,王世德可为都指挥副使,兼管都尉司指挥使。庶务厅选一个老成,实务嫻熟的老人管起来。”
  “臣遵旨!
  ...锦衣卫下辖的十七千户所,合计两万一千兵马,改编为翊卫军,分十二营四十七支队。
  设翊卫军都指挥使司,以新城伯王升为锦衣卫都指挥副使,兼翊卫军都指挥使。”
  这一点是重中之重。
  锦衣卫有出京平叛的能力,甚至可以单独编成一军,跟隨大军出征漠南和海外。它下辖的十七千户所,就是它的作战部队。
  由於它的特殊性,皇帝需要它镇场子,所以一直优待,抓得也比较紧。
  这十七千户所的兵马,还能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虽然比不上西军、川军、西南土兵,但比闻风而逃的辽东军户兵要强。
  这属於朱由校能直接掌握的一支军队,必须加以整编和加强。
  同时计划把他们调到南北两京,以及扬州、苏州、西安、开封、江夏、临清等富庶大城和要津之地的附近。
  新城伯王升是朱由校生母孝和皇后王氏的亲弟弟,亲舅舅。
  博平伯郭明振是朱由校嫡母孝元贞皇后郭氏的亲弟弟,嫡舅舅。
  两位舅舅能力一般,但是都属於朱由校亲近外戚,胜在忠诚。
  在这个微妙时刻,朱由校必须用他们出掌锦衣卫和翊卫军。
  不要他们经办相关事宜,只需要坐镇在那里,看住下面的人尽心办事,不要“三心二意”。
  具体事宜,朱由校会选调精干可信人手,比如张艮、王世德等人去处置。
  听完郭明振和张艮的整编计划草案,朱由校切切叮嘱。
  “锦衣卫对朕很重要,对大明也很重要,你们必须严格按照朕批覆的计划进行整编和改造,必须一丝不苟地执行到位,不得敷衍,也不得走样。
  遇到什么困难,及时稟於朕,朕自会想法子解决。
  你们齐心协力,儘快让锦衣卫脱胎换骨,重新焕发出战斗力来!”
  “臣遵旨。”
  “对了,梃击案你们跟刑部沟通了吗?”
  “回皇上的话,梃击案由保安司与刑部沟通,梁指挥使在与刑部沟通时,双方爭论不休...”
  朱由校转头对刘良相说:“下午叫刑部尚书李养正,刑部右侍郎王之寀,还有梁之栋进来紫光阁,朕要听听梃击案的事。
  你们两位届时旁听一下。”
  “遵旨。”
  下午未初三刻(下午一点四十五分左右)刑部尚书李养正和刑部右侍郎王之寀,身穿朱色官服,头戴乌纱帽,坐著轿子来到左掖门前。
  下桥后直奔左掖门,由锦衣卫侍卫司的军校验过腰牌,两人径直进去。
  过社稷街门,转到左边的金水桥,过去后是谦巽门。
  这道新建的宫门,以及两边高耸的宫墙,把西苑与承天门和午门之间的区域隔离开。
  进了谦巽门,就是西苑地界,首先映入视线的是制置司衙门。
  跟其他进来面圣的大臣们一样,李养正和王之寀会用怪异的眼神,打量著这座横空出世,完全由天启皇帝掌控的机构。
  一位內侍迎住两人,引他们在旁边的一间屋子里暂时候著。
  透过敞开的窗户,更能看清楚制置司里人来人往,大家都在忙碌著,仿佛天底下的军国事都集中在这里
  王之寀看著就不爽,转头对李养正说。
  “元白公,这制置司无非是正德年间的东西官厅,靡费民膏之举。公为大司寇,何不行进肺腑諫言,守赤诚正臣之心。”
  王之寀的话,夹枪带棒。
  很正常。
  王之寀是东林党党人,只不过他比较“机敏”,藏得深,没有事事出头,只是暗地里出手,所以一时没有引起魏忠贤阉党注意。
  天启五年了,不仅没被驱离朝堂,还迁升为刑部右侍郎,专事鞫讞大案要案。
  既是东林党人,自然有东林党脾性。
  对人不对事。
  要是看不起你这个人,你做多少政绩实事,都会被他们看不起,认为你不是奸猾小人,就是奸佞贼臣,反正就是奸人,跟他们那些正人君子不是同路人。
  李养正做过漕督,那是天底下最肥也最难做的督抚。
  李养正督漕数年,没有被人抓到把柄弹劾贪墨纳贿,又確保了漕运通畅,没出乱子,还“顺手”剿灭运河边上的白莲教作乱。
  怎么看都是能臣干吏,又是进士,道德文章也不差,王之寀应该视他为同道中人。
  不!
  王之寀鄙视李养正。
  因为李养正没有站在道义的这边,没有出来指责阉党,在阉党迫害杨涟等正人君子时,他没有出声反驳。
  这是附贼!
  他李养正就是阉党!
  所以儘管李养正是刑部尚书,是顶头上司,王之寀依然看不起他,敢出声讥讽。
  这就是东林党人的风骨和脾性。
  李养正看看他,没有出声。
  未正初刻(下午两点左右),刘若愚前来接二位,同时郭明振、张艮和梁之挺也到了。
  李养正客气地拱手作揖,对三人招呼了一声。
  王之寀隨意拱了拱手,鼻子一哼,算是打招呼。
  五人被刘若愚带入紫光阁。
  朱由校一身青色团龙交领常服,头戴翼善冠,在正上首的御案后坐著。
  五人上前跪拜,唱名行礼,朱由校客气地叫免礼平身,並赐座,叫上茶。
  寒嘘两句,朱由校直奔主题:“朕召五位臣工前来,是咨问万历年间梃击案详情...”
  朱由校话还没说完,王之寀直著脖子顶了回去:“皇上,梃击案铁证如山,何需再问!”
  朱由校脸色一沉,目光阴鷙,突然抓起一支湖笔,对著王之寀掷了过去。
  “铁你娘的铁证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