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 > 第160章 《大空头》首日票房……好莱坞六大:什么?还有高手!
  “哎,我只是想拍部电影,蹭蹭热度,赚点零钱。”
  “怎么感觉事情突然有点偏了?”
  方元站在不远处,看著那些金融大佬,无奈地嘆了口气。
  不过,其实也不算是坏事。
  至少《大空头》的影响力越大,票房就越值得期待。
  很快,影厅內灯光熄灭,银幕缓缓泛起光亮。
  《大空头》在前世改编自同名纪实小说。
  不过现在的话,次贷危机刚刚爆发,小说自然连影子都没有。
  所以观眾里无人知晓具体剧情。
  大家只通过聚光灯影业放出的几支预告片,大概了解这部影片,就是讲述次贷危机是怎么发生的故事。
  而这,也是当下所有人关心的重点。
  危机爆发得太过突然,大家都没能反应过来,事情怎么就演变成这个样子。
  不就是稍微做多了一点债券,泡沫小小的吹大了一点。
  按理来说,凭藉市场的自我修正能力,不应该造成如此剧烈的震盪啊。
  所以,无论是金融专家,还是普通观眾,现在都聚精会神地盯著大银幕。
  他们不是在看电影,而是想从中寻找到救赎之道。
  《大空头》的开始,源自2005年,独眼基金经理麦可·巴里通过分析房贷数据,发现次级贷款违约率异常高。
  他敏锐地发现,银行將高风险贷款包装成“优质债券”出售。
  於是,麦可·巴里决定做空房地產市场,向高盛等银行购买“信用违约互换”,一种针对房贷债券违约的保险。
  不过很明显,他这种行为,招来了许多嘲笑。
  嗯,就像《大空头》刚刚开始宣发的那段时间。
  华尔街银行家嘲笑巴里是疯子,认为房价永远不会跌。
  对此,麦可·巴里只是冷笑:“他们给狗批贷款,这市场还不崩?我不是在预测灾难,我是在准备灾难。”
  隨即,2006年。
  某银行交易员韦內特发现巴里的策略后,同样生出想法。
  他拉拢愤世嫉俗的基金经理马克·鲍姆加入做空,实地调查房市,发现大量空置房和贷款欺诈。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只能说是触目惊心。
  韦內特:“华尔街的人都是骗子!金融就是一场庞氏骗局!”
  鲍姆:“没错,我们不是在做空市场,是在做空整个腐败系统。”
  电影发展到这里,观眾已经看出来了。
  《大空头》的主题非常明显,通过多线敘事,分別讲述不同的人,不约而同发现市场存在的隱患,从而选择大胆做空。
  不过……
  “这种剧情会不会有些太夸张了?”一名观眾小声对同伴说道,“投行贷款给无收入者,这不是在搞笑吗?”
  同伴看了他一眼,回道:“我去年就是无业游民,但很轻鬆就拿到了贷款。”
  “呃……”顿时间,观眾不说话了。
  只能说,现实远比电影魔幻。
  放映厅內一些金融大佬倒是面色平静,不过心中隱隱生出想法。
  影片中揭露的评级机构失职,將垃圾债券评为aaa,他们倒是清楚现实中確实发生过这样的事。
  但或许,並非偶然操作,而是一种常態。
  所以,这才是次贷危机爆发的核心缘由吗?
  影片继续。
  时间来到2007年初,两位“车库创业者”查理和杰米。
  他们很年轻,也算是投资人。
  发现了“债务抵押债券”的层层包装陷阱,隨后在隱退银行家本·霍克特的指导下和投行对赌。
  其实在年初的时候,次贷危机已经有了爆发的火苗。
  但在拉斯维加斯证券年会上,他们却目睹华尔街精英仍在鼓吹“市场稳健”。
  嗯,又和现实对上了。
  別说年初的时候,就是现在,依旧有许多机构尝试隱瞒风险。
  年会上,一位厨师如此说道:“债券就像用烂鱼做的寿司,裹层华服就成了高级料理。”
  霍克则在警告两位年轻人:“你们庆祝的是一次可怕的经济危机,很多人会失去家园。”
  很快,剧情高潮到来。
  危机爆发,次贷违约潮降临。
  债券价格暴跌,但投行仍隱瞒风险。
  空头们试图兑现利益,但过程很艰难,因为投行试图赖帐。
  主角团们最终只获利了区区数十亿美元。
  嗯,区区。
  观眾席里的金融大佬们,脸色终於出现一些变化。
  因为,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前几天次贷危机爆发,確实有一些空头找到各家机构,想要兑换“保险”。
  可如此大一笔“保险”,他们怎么可能同意?
  当然是能拖则拖。
  不过最后终究是无法违约,该给还是会多多少少给点。
  影片里那笔数字就挺好的。
  区区数十亿美元,各机构平摊下来,还是能勉强支撑。
  “我们贏了,但这个世界输了。”
  “每一次危机都写满教训,但华尔街只记得怎么忘记。”
  片尾字幕缓缓浮现,影片结束。
  首映礼上,全场观眾先是一阵良久的沉默。
  隨即,如雷鸣般的掌声响起。
  要说故事有多精彩刺激,其实也不见得。
  但关键在於,大家感同身受啊!
  《大空头》通过多线敘事,既还原了金融危机的技术细节,又讽刺了华尔街的贪婪与盲目。
  而且,还都正好和现实的情况对上。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
  这部影片,艺术已成。
  至於票房……
  这是艺术!艺术懂吗?
  谈钱简直俗不可耐!
  嗯,方元其实也觉得有点俗。
  但奈何他就是一个俗人。
  而且,拍过《梵谷之死》的他也很懂艺术,知道艺术品向来很赚钱。
  所以究竟有多少观眾,会因为“艺术”走进电影院呢?
  ……
  “你说多少?《大空头》开画影院数量是多少?”迪斯尼的奥伦·艾维夫一脸震惊地看著自己的助理,眼中充满了不信任。
  没办法,主要是助理刚刚说出的那个数字,有点过於离谱。
  首日上映4409家院线?
  聚光灯影业哪来的这么恐怖的发行能力?
  要知道,就算是他们迪斯尼的《加勒比海盗3》,首日开画数量也才只有4362家!
  就这,已经是北美影史开画规模最大的影片!
  结果这纪录还没揣热乎多久,你就给我直接打破了?
  而且还是一部金融商业片?
  我们的杰克·斯帕罗船长,难道最终要输给金钱吗?
  助理解释道:“先生,聚光灯影业的发行网络最多支撑3000家院线开画,但还有一些院线,拥有十分强烈地意愿引进《大空头》放映,所以才最终突破了我们的开画纪录。”
  “为什么?”奥伦·艾维夫看上去十分愤怒,“之前不是说过,不要给聚光灯影业机会吗?这些院线难道以后不想再上映我们迪斯尼的影片了?”
  助理无奈道:“先生,《大空头》现在热度太高了,全网都在討论,院线也是要赚钱的。”
  “就算如此……”奥伦·艾维夫还想再骂,但却骂不出口,只能无奈地嘆息一声。
  因为助理说得很对。
  院线是要赚钱的,鬼才管你们製片厂之间的爭斗。
  虽然单家院线不是迪斯尼的对手。
  但数十家院线联合起来,即便好莱坞六大也得掂量掂量。
  这是什么?
  这就是以力破万法!
  方元早就知道好莱坞六大不怀好意,看到聚光灯影业称霸今年暑期档,背后肯定会偷偷搞小动作。
  所以,他才选择將三部影片压在今年上映,隨即又是《大空头》正好蹭上次贷危机的热度。
  而且,《大空头》的上映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
  太早的话,票房方面没有保证,而且还会被舆论骂死。
  太迟的话,就会像前世那样,全球票房破亿。
  虽然对於一部小成本製作电影来说,上亿美元票房已经算很不错。
  但想要打破好莱坞六大的院线封锁,方元必须要藉助这场危机的力量。
  “接下来,就是等票房出炉了。”
  方元內心稍微有些小小的激动。
  这一世,他率先將《大空头》拍出上映。
  前期宣发几乎做到聚光灯影业能够做到的极限。
  再加上次贷危机的爆发,该片已然成为现象级电影。
  引起了无数媒体、影迷、阿美莉卡普通观眾,乃至金融圈的关注。
  所以,首日票房要是低於4000万美元,简直枉费我这一片苦心。
  很快来到第二天。
  好莱坞六大所在办公大楼,一片繁忙。
  但不是为了自家新片的上映,而是都在打听《大空头》的首日票房情况。
  终於,大概到了中午时分。
  某个知名统计机构,率先公布《大空头》首日票房。
  “多少?是多少?快点给我看看!”
  “你们別急,反正肯定不会太低,估计能破4000万美元。”
  “呵呵,4000万?我觉得能破5000万!”
  “5000万?我觉得能……”
  “好了!都別吹牛了,快把数据包列印出来。”
  华纳影业一位主管呵斥出声,隨即如愿率先拿到票房统计报告。
  他不紧不慢地低头看向那一行数字。
  隨即,整个人微微一愣。
  “主管,怎么了?”旁边有员工看到他奇怪的神情,小心翼翼地问道。
  主管皱著眉头,將报告收在怀里,道:“你们先等著,我去和阿兰·霍恩先生匯报一声。”
  很快,主管来到华纳影业掌门人阿兰·霍恩的办公室。
  他的神色看上去非常慌张,颤抖著声音说道:“先生,不好了,聚光灯影业的新片首日票房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