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重生八皇子,搅动王朝风云 > 第四百八十六章 兜兜转转
  等谭晓走了之后,赵曙突然笑道:“他的性子太过刚烈,朕怕他惹出祸事来。”
  “陛下。”
  赵允弼进来了,赵曙淡淡的道:“朕说了什么?”
  赵允弼躬身道:“臣只是想著谭晓这等年少英雄,若是就此折损了,未免可惜。”
  赵曙嗯了一声,说道:“朕也觉得可惜,只是他的性子……朕总是担心会坏事。”
  赵允弼说道:“臣以为他不会,他的性子太直爽了,若是做事不够圆滑,臣怕他会死的很惨。”
  赵曙微微頷首,说道:“如此便好,朕再看看,若是不错……朕就封他为左驍卫统领。”
  赵允弼笑道:“陛下,谭晓此人太过年轻,臣以为他难以胜任这个职务。”
  赵曙皱眉道:“这是他自己求的,朕答应了。”
  这件事赵曙其实也在犹豫,他认为谭晓有勇有谋,可这个世界上不缺乏这样的人,可能力呢?
  赵允弼见他坚持,就微微一怔,说道:“臣遵旨。”
  谭晓出宫之后回家。
  “相公。”
  杨沫站在门外,见他回来,赶紧行礼。
  谭晓点点头,说道:“你去告诉夫人,晚饭好生准备著,晚些要出席宴会。”
  杨沫愕然,谭晓板著脸道:“怎么?不服?”
  杨沫连忙说道:“服气,小人马上去通稟夫人。”
  等消息传回了房间,杨沫说道:“夫人,官家说了,晚间要去参加庆祝楚使团抵达汴梁的晚宴。”
  张昇问道:“是何事?”
  杨沫摇头,“官家说是庆贺楚使团,至於何事……他老人家的话岂是我等能知道的?”
  张昇点点头,“这是好事,夫人……准备晚饭,官家既然说了要吃,那就好生准备著。”
  张氏欢欣鼓舞的叫来厨娘吩咐下去,杨沫低声道:“夫人,官家今日和您说了啥事?”
  张氏冷哼道:“还不是因为楚使团来了,官家觉得高兴,就多说了几句。”
  “这是好事,夫人……”
  杨沫笑嘻嘻的道:“那谭晓今夜怕是会留宿。”
  张氏瞪他一眼,说道:“官人不在家,他自然要留宿的。”
  杨沫有些失望,然后低声嘀咕道:“那等谭晓走了后,夫人您要记得……”
  “滚蛋!”
  张氏红著脸骂了一声。
  这话太污秽了,她听著耳根子都热了。
  “哈哈哈哈!”
  杨沫笑著跑了,张氏呸了一口,“这个憨货,就想著那事,可怜的孩子。”
  谭晓从垂门处进来时,看到了这幕。
  “这廝是谁?”
  “相公,这是杨家的二郎,他和夫人是夫妻,只是杨家二郎一直未娶妻,杨家也捨不得。”
  谭晓恍然道:“原来是二舅兄。”
  杨家二郎就是杨玉琳的弟弟杨玉林,他在家里排行老三。
  “这是我哥。”
  杨玉林笑呵呵的拱手道:“见过安北兄。”
  谭晓还礼,然后问道:“可要喝茶?”
  杨玉林说道:“多谢兄台。”
  谭晓去弄了茶水,然后坐下陪著聊了一阵,杨玉琳才来。
  “见过兄长。”
  杨玉琳和杨玉林长的很像,只是更斯文一些。
  杨玉琳坐下后,谭晓说道:“方才我遇到了皇城司的人,说是陛下找我谈话,没说什么,但肯定是为了楚使团的事,否则也不会召见。”
  杨玉琳点点头,“楚使团到了汴梁,官家怕是要考较谭晓,所以才让人叫了他去。”
  “楚使团?”
  谭晓讶然,“他们为何会到汴梁来?”
  杨玉琳解释道:“当初官家派人去西南招降楚,结果引发了战事,楚大败,可楚却没有投降,而是逃回了齐境。”
  这是一个耻辱啊!
  谭晓说道:“官家是想藉机敲打一番?”
  “官家说楚人野蛮粗鲁,不懂规矩,所以要让谭晓去教训一番。”
  这就是敲打,谭晓不禁感慨道:“看来陛下真的是信任我啊!”
  杨玉琳说道:“这次谭晓怕是有麻烦。”
  谭晓说道:“我知道,可楚人来了,大乾的边关怕是要遭殃了。”
  杨玉琳嘆道:“楚人凶悍,咱们大乾的边关最近不太平静。”
  谭晓笑了笑,说道:“这些都和我无关。”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赞道:“果真是清凉。”
  杨玉琳的目光闪烁了一下,说道:“官家说让谭晓去教训楚使团。”
  “那是自寻死路。”
  谭晓说道:“楚人敢单枪匹马来大乾,那必定是有备而来,而且楚和吐蕃人交恶已久,这次来大乾,怕是也是为了牵制大乾,所以我要是去了,不说別人,那些楚贵族怕是就会跳脚……”
  杨玉琳皱眉道:“这是官家的意思?”
  “不。”
  谭晓放下茶杯,“我估摸著官家是要给楚人顏色看看。”
  “那就好。”
  杨玉琳笑眯眯的道:“楚使团这次带来了许多好东西,官家定然喜欢。”
  谭晓点点头,正准备去洗漱,就听杨玉琳低声道:“兄长,楚使团的使者竟然敢羞辱嫂嫂,这事儿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谭晓的身体僵硬了一瞬,然后缓缓转过身,问道:“你是哪一支的?”
  杨玉林笑吟吟的道:“我乃是河间郡王府的。”
  谭晓的嘴角抽搐了一下,隨即就恢復了淡定,“哦!那你可得多提醒官家一句,楚人野蛮,若是被羞辱了可就丟大人了。”
  杨玉琳笑容满面的道:“那是自然,那些楚人……嘿嘿!”
  谭晓出去后,他的脸上渐渐冰寒。
  “大人。”
  “大人。”
  “谭待詔,这是官家赏赐的。”
  一队锦衣卫把装饰华丽的箱子送来,谭晓亲手开启,然后对张九龄说道:“多谢国舅,此事我铭记在心。”
  张九龄笑道:“谭待詔不用客气。”
  两人客套了几句,张九龄起身告辞。
  稍后谭晓回到屋內,拿出了纸笔,先写了一篇文章。
  “我曾经学过《论语》,当时在家中读完后,每日早睡早起,勤练武功,这便是效率,所以今日就给各位讲解一番。”
  “这是《诗经》。”
  谭晓开始讲解诗经。
  这是个极为枯燥的过程,谭晓一开始还有耐心,可到了后来就觉得无趣了。
  “谭待詔。”
  门外传来了张九龄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