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 第53章 一个偏商务,另一个偏运动
  第53章 一个偏商务,另一个偏运动
  第二天。
  “许总,庐州本地的政府财政补贴下来,前3年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返还了50%,按照平均十亿的年营收计算,可以返还2500万……”
  “另外,我们的“电动农用观光车”生产牌照,也同步下来了。”
  财务总监梁守拙带来一个好消息。
  目前他们星辰的年营收早已经超越十几亿,有关于地方财政免税补贴这件事,从车辆上市售卖的时候就已经向当地运作申请过了。
  地方财政补贴的延迟,大约是六个月左右,到今天也算是下达了。
  除此之外,还有“电动农用观光运输车”的正式工厂生产牌照。
  没错。
  “星辰01”和“星辰02”实际上都是以农用观光车的名义,给生产出来的。
  这样一来,无论是工厂生产还是上路,也算是被列入了《省农业机械补贴目录》,能够享受相应补贴的同时,还不会被省内的交管部门拦截罚款。
  也就是说在省内这片区域,也算是走向“伪正规化”了。
  就算是不在田间,只要不是违反交规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口头警告一下这样。
  这也算是一种上有政策,地方有对策的体现吧。
  只要中央没有下达“明确要求禁止、清理违规车型”的这种文件,那么地方保护就不会失效。
  起先,庐州地方政府其实并没有太过重视,只是当一家普通的电动车厂家处理。
  可随着工厂这边的市场份额和营收飞速增长,态度很快就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开玩笑。
  谁会和本地gdp大力创收的企业过不去。
  可以说,以星辰工厂现在的地位,如果厂房换设备,能轻松申请到“新能源技改”补贴,扩张工厂拿开发用地,也可以非常容易的拿到银行低息贷款和低价地皮。
  “许总,还有一件事,针对咱们已经上了《省农业机械补贴目录》的车子,已经申请上了购置补贴,每台车地方可以补贴一千元,咱们企业这边再补贴500元/台,落到消费端,省内购车比以前足足便宜了1500元!”
  如果说上面只是普遍的企业优待。
  那么这一条,毫无疑问就是妥妥的“示好”了。
  只要你能创造gdp,那就是地方政府最关注的崽!!
  虽说不是正规资质的汽车,可他们创造的财政收益,又比那些中小型的车企少了多少?
  许易听完点点头,立刻问道:
  “有关造车资质申请方面呢,有透露话风吗?”
  其实以庐州的条件,新能源产业配套也在布局,且本地有国轩高科这一大电池厂,绝对算得上完善。
  梁守拙摇摇头:“依然是说支持,但没有太过明确表示。”
  这意思——也就是说庐州地方并没有绝对的把握。
  要知道。
  哪怕是在20年之前,能申请下来独立新能源造车双资质的,也唯有山栋国金这一例。
  显然两地在政策环境资源上有很大差别。
  而且。
  庐州本地已有江淮汽车了。
  继续再申请下去,省内第二家独立资质的难度很高,后续即使是扶持,也不可能百分百押注投入。
  之前,相关的领导许易已经见过一面,走过一番章程之后,口风也基本探清楚了。
  现在只是重新确认一下,看有没有希望。
  许易:“山栋这边呢?”
  “所有的补贴和免税政策申请都提交上去了,相关的优待一样也不会少……至于申领独立造车资质这一块,费了一番力气通过地方的内部渠道,得到了一点确切的消息。”梁守拙答道。
  “哦?!怎么说。”
  “本地挂牌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到七万台以上,或者投资建设年产能20万台的工业4.0工厂,加上拉地方城投集团入股,应该就可以开始运作了。”梁守拙说道。
  相比于庐州,山栋省内这边的意向,明显就要开朗得多。
  许易一听,顿时眼神一亮:“要求这么宽松?!”
  梁守拙:“这个年销量产值是针对一般十万块以上的新能源车,咱们进军微型车市场,虽然也算具备上路资质的新能源车,但毕竟售价低,可能要达到年销十万的水平才比较好运作。
  有了先决条件,城投集团下场入股,获得政策资源倾斜,再运作申请独立造车资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许易听完,在内心盘算着。
  其实按照他的预估,联合地方运作申请独立资质可能不好办,毕竟是售卖微型车这种产物。
  但没想到,只需要年销十万台上下,就能达到要求。
  想想也是,现在整个新能源市场,新能源车年销量能突破5万台的车企其实两只手数得过来。
  最强的比亚迪,也才不过三十万台。
  后续地方城投集团下场入股,大力跟投,无非是将双方的联系变得更紧密。
  有了这一层关系,那就说明地方彻底认可你了,各种地方资源都会优先给你倾斜。
  以后你就是地方政府最“偏爱”的崽了!
  但是——
  要达到这一步,还是要先有那个被认可的实力。
  像之前的国金集团,纯纯的套壳工厂,也无法为地方创造gdp,即使是在地方有一些关系运作,也难以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说到这里。
  梁守拙似乎是想起了一些令人难绷的事情。
  他嘴角略微抽了抽:
  “另外,咱们把星辰01的产线搬过来之后,地方的城乡结合部,以单位采购的名义,额外购置了三千台星辰01。”
  听到这话。
  许易也是微微傻眼,“呃——?单位采购?!城乡结合部这么做不合适吧,好歹也是政府单位……”
  梁守拙深吸一口气,“走的是农机运输车的采购清单,在后备箱加装了一个货斗。”
  许易:“……”
  有点绷不住了。
  这也行??
  没错。
  就是这么夸张。
  庐州那边是给买车购置补贴也就罢了。
  谁又能想到。
  到了山栋这边,愣是给他们的“老头乐”走上了单位采购。
  要不怎么说山栋是全国最大的“农机”、“老头乐”发源地。
  看看人家这政策宽容程度。
  风格是粗犷了一点,但对于他们这种新驻厂家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当下这个新能源群雄崛起的时代,只要你能表现出足够的潜力,那么毫无疑问,地方政府是不吝啬押注的。
  在发展省内gdp和产业升级这种“十年大计”面前,什么潜规则和附加关系都得让路。
  只不过。
  押注的方式跟地方产业链完善程度,与地缘政策风格也略有不同。
  总结一下。
  庐州那边早期对新能源供应链布局比较正规,资源和扶持也“偏商务”。
  而山栋这边,走的是粗犷路线,城乡结合部更多,更偏实用主义,风格“偏运动”。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