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嫡姐清高了不起,这次换我来逆袭 > 第87章 启稟父皇,六弟的诗词都是抄袭儿臣的
  “那是,臣妾自然是得上天眷顾的,不然也不会遇见陛下,得陛下相中呀!”
  万溶月一语双关,即肯定了皇帝的话,又顺带夸了夸皇帝眼光好。引得皇帝一阵心情舒畅。
  “对了,方才你说小六此次的比试,亦有秋寧的帮助,这又是怎么回事?”
  皇帝似突然想到了什么,开口问道。
  这时,只见秋寧小心翼翼的从一侧的袖子里掏出来一本小册子,恭敬的递到皇帝手里。
  大概是保存了很久的关係,册子的封页都已经有些泛黄和卷边了。
  “奴婢不敢欺瞒陛下,六皇子所作的诗,包括对子,其实都是来自这本册子。”
  皇帝先是一愣,紧接著又感到一阵释然。
  他就说,六皇子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哪儿来的这逆天的本事,原来是提前准备了『法宝』。
  皇帝接过那本册子,隨意的翻看起来,里面大概有上百首古诗词,每一首都堪称绝句。
  书的后面,就正好记录了宴会上出现过的那几道算学题目。还写明了解题步骤。
  “这册子上面的诗词,应该也都是搜集而来,不像是同一人所作,此物你又是从何处得来?”皇帝出生问道。
  “奴婢不敢欺瞒陛下,这册子,其实是奴婢的姑姑所书,奴婢小时候在府中的藏书阁偶然拾得。觉得上面的东西都十分受用,便做主保存了下来。也算是对姑姑的一丝念想。”
  听闻秋寧提起她的姑姑,皇帝这这才想起来,当初名动全京城,连先帝都亲自写诗夸讚的才女——秋无燕。
  “你说的,可是当年名动京城的秋家嫡女,秋无燕?”
  秋寧点头,似陷入了一片柔软的回忆当中,“没错,后来听父亲说,此乃姑姑当年临终前的手书,十分珍贵,如今奴婢靠著姑姑当年的遗作帮助六皇子一扬国威,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秋寧的姑姑秋无燕,当初是整个大夏公认的第一美人,且极具才华,聪慧无双,自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先帝本来有意要迎娶秋无燕入后宫的,怎奈那年大夏突然爆发一场十分可怕的瘟疫,秋无燕也没能在那场瘟疫中倖存,最终红顏薄命,逐渐消失於人前。
  然而她当初所作的一些诗词文章却是很好的保存了下来,被人爭相传颂。
  圣景帝虽然没见过秋无燕,因为他那时候还小,不过也听说过秋无燕才名远扬,又是如何生的美貌等等,就连母妃(如今的太后)也都对此女忌惮不已,直言若是此女入了后宫,其余眾人怕都要成为一尊摆设了。
  好在后来她死了,先帝没过几年又重新选妃广纳后宫,世人这才逐渐將这名女子给遗忘。
  “逝者已矣,你也看开些,这册子朕拿著也无甚用处,既是你姑姑遗物,你且仔细收著吧。”
  秋寧接过册子,恭敬的道了谢,同时在心里默默的念了一句。
  对不住了姑姑,如此情景下,只能暂时拿您出来背锅了。
  这些诗词,其实根本就是秋寧根据上一世的记忆,从柳青青作过的诗词当中写出来的。因为她知道,上一世,柳青青就是仗著自己一身的才华,稳稳在后宫立足,囂张不可一世。
  而这一世,她猜测,柳青青也会用同样的手法,偶尔作几首诗来吊著郭家人,借著帮助太子的名义,想作弊让太子在宴会上大放异彩。
  只不过不好意思,这次被秋寧给抢了先了。
  为了以防太子等人后续向皇帝告发,秋寧后来又不得不偽造了这个看上去年代久远的诗册,並先一步在皇帝面前过了明路。
  这样一来,就算后面太子和皇后想要告秋寧抄袭,秋寧早已占了先机。
  她料定郭家人肯定不会主动说出这些诗乃是一个青楼女子所作,並且郭奕安还私下里给这女子换了一层身份,如今正生活在五品官礼部郎中周大人的府上。
  果然,皇帝在回到勤政殿后不久,就听闻皇后带著太子来访,说是有要事要朝著自己告发。
  待手里的最后一道奏摺批完,他便命人將太子带到了隔壁偏厅。
  “臣妾参见陛下。”
  “儿臣参见父皇。”
  “起来吧,朕听说你们有要事要朝著朕稟告,到底是何事这么著急。”
  皇帝命他们母子二人起身后,就率先发问。
  皇后看了太子一眼,朝著他微微点了点头,以做鼓励。
  太子深吸了一口气,上前一步,声音坚定的稟告道:“启稟父皇,儿臣有一事,是跟六弟有关的。”
  皇帝一听,预感到不是什么好事,眉头微皱,问:“哦?到底是何事?”
  “父皇,儿臣要揭发六弟,他抄袭我的诗词文章。”
  太子话刚说完,就笔直的跪在地上,双手还拿著一个册子,高高举过头顶。
  皇帝示意一旁的苏祁年上前,取过太子手中的那本册子。
  这时候,听见太子又道:“父皇有所不知,先前六弟在宴会上所作的那首『咏鹅』,还有后面的对子,其实都是儿臣这些日子日思夜想出来的,却不知何时被六弟给偷学了去,並在宴会上当眾朗诵了出来。
  儿臣实在不忍父皇一直被六弟欺骗蒙在鼓里,一番挣扎之下,觉得还是有必要將真相告知父皇。六弟他盗用他人成果在宴会上大出风头,此事若一旦被楚国人知晓,恐会引起巨变,儿臣恳请父皇严查此事。”
  皇帝翻开手里的册子一看,好傢伙,上面的內容,竟与他方才在椒房殿看到的別无二致。
  只是秋寧手里的那本,无论是诗词还是后面的算学题目,明显都要多一些,册子也要厚一些,更別说秋寧的册子明显就是常年翻开,纸张和页面明显都是悉心保存了多年的那种。
  而眼下的这本,一看就是才抄写上去不久的,纸张还都是新的。
  谁是原著,谁是抄袭,一目了然。
  这一刻,圣景帝心里说不出是什么心情。
  原以为太子找他是有关於利国利民的重要事稟告,他甚至都想著一碗水端平,刚在宴会上讚扬了六皇子,是不是也要给太子一个表现和立功的机会。
  结果没想到,太子一上来就送给了他这么大一个『惊喜』。
  竟然揭发自己的亲兄弟,说对方『抄袭』他的诗词文章和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