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嫡姐清高了不起,这次换我来逆袭 > 第127章 水患,粮价
  “最后,父皇可以命人在宫中,或者京城择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举办一场『丰年祈福宴』,邀请各方权贵、富商以及百姓代表参加。向他们展示朝廷已经筹措到的灾银,用以安定民心,然后,再当眾朝大家揭露各大世家操控粮价、囤积居奇的证据。”
  隨著萧煜之的话落,皇帝和顾璃同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整个尚书房安静的落针可闻。
  “哦?接下来呢?”皇帝继续发问。
  “接下来就更简单了。”
  萧煜之深吸了口气,又道:“这些世家贵族面临眾人的指责和討伐,肯定会急於替自己寻找出路。而父皇只需要告诉他们,若是愿意平价出售所囤粮食,並捐出一部分用於賑灾,朝廷可对他们过往的不法之事既往不咎。
  反之,若是不同意,他们不仅会面临名声扫地,还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而同意的话,就不得不吃下这个哑巴亏。”
  轰!
  隨著萧煜之的话落,皇帝和顾璃仿佛已经在脑海中看到了世家们咬牙切齿,却又不得不打落牙齿和血吞的画面。
  光是这么一想,就觉得解气啊!
  皇权被世家压抑的太久了,久到已经让郭相等人狂妄到了和皇权分庭抗礼的形势。
  若是依照萧煜之的计策来实施行,正好可以借著这个机会,让一眾世家们纷纷伤筋动骨一番,还能解决了江南的水患问题,一举二得啊。
  “可这样一来,势必就需要大量的人手,打入世家內部,去寻找他们贪赃枉法的证据,顾璃,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顾璃点了点头,目光深沉的看著萧煜之,讚嘆道:
  “久闻六殿下天资聪颖,在楚国来使的宴会上大出风头,一开始,臣还以为是眾人言过其实了,如今看来,倒是臣著相了,六皇子,当得神童一称,顾璃佩服。”.
  顾璃说著,竟朝著萧煜之抱拳行了一礼。
  萧煜之受宠若惊,忙侧著身子,避开了顾璃的礼。同时回礼道:
  “顾大人言重了,实不相瞒,其实这都是秋寧姑姑所授的,我不过是借献佛而已。”
  萧煜之一脸的汗顏。
  而一旁的皇帝在听闻后,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摇头失笑道:
  “朕方才就说嘛,这味道怎么这么的熟悉,原来竟然是秋寧,呵,连朕都不得不感嘆,这法子果真是妙极啊!”
  皇帝捋了捋下巴,一脸的轻鬆。
  而顾璃则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確认道:“秋寧?”
  一旁的皇帝则笑著解释道:“说起这个秋寧啊,顾璃你可能还不认识,此女子真乃奇人啊。”
  紧接著,皇帝便当面將秋寧先前在楚国使团接风宴上的所作所为,简短明了的告诉了顾璃,並道:
  “你是有所不知,这秋寧啊,虽然人在冷宫为奴,但朕已经同意让她做小六的女夫子,还被封做了宫中的女尚宫,再加上此番针对江南水患献计有功,顾璃,你说说看,朕接下来,该赏她些什么好呢?”
  秋寧虽说是六皇子背后的操盘手,一手栽培了六皇子,但为了皇室声誉,绝对不能公开说六皇子之所以这么厉害,全都是她一人所系。
  因此,她的身份,就决定了她只能默默的成为六皇子背后的人。不能立於阳光之下。
  除非她能恢復到以前相府嫡女的身份。
  但这样一来就意味著,皇帝要推翻之前的判案,要给秋相一家重新平反。
  想到此,就连皇帝也不得不感嘆一句:“这秋承德虽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但朕却不得不承认,他倒是生了个好女儿啊。”
  一旁的顾璃在消化完这个事实之后,不禁接了一句:“陛下难道就没想过,当初秋相一家,有可能是被冤枉的?”
  皇帝眼睛危险的一眯,“你这话何意?”
  秋相贵为相国,当初参与反王的那件事,可是由刑部和大理寺共同审理定罪的。
  若是连这也是一桩冤案,那岂不是意味著,就连刑部和大理寺也……
  一想到这儿,皇帝的脸色不禁也难看了几分。
  话已经说到这儿,顾璃也顾不得其他了,当即就將自己的怀疑,还有这段时间自己调查到的蛛丝马跡的证据说了出来。
  一旁的六皇子在听闻后,也主动道:“父皇,孩儿也不相信,秋寧姑姑那么好的人,她的父亲会是个毫无眼界,有著狼子野心的臣子,儿臣恳请父皇,彻查当初秋相一家的案子,还秋相一个公道。”
  皇帝的眸子一阵阵闪烁个不停,依照顾璃的说法,这起案件中,的確还有诸多疑点。
  当时的秋承德在朝堂上,也曾是一番义正言辞,说自己是冤枉的,但在郭相一党的口诛笔伐之下,终究是落了下乘,被盛怒之下的他当场削去了官职,发配流放。
  但眼下賑灾要紧,以郭相等人为首的世家还有用,显然不能在这个时候打草惊蛇。
  於是皇帝朝著六皇子道:“这件事朕会放在心上,等此次江南的事情了了,若此事属实,正好可以藉此机会,朝世家开刀。”
  皇帝站在一旁的窗户旁,抬头眺望著远处的皇城,心中满是壮志满满,势要將这朝堂整顿的一片清明。
  另外,为了防止郭相等人狗急跳墙,皇帝还特命顾璃私下抽调了三万黑甲军,形成保护之势,驻扎在皇城周围。
  这番动静,自然也惊动了郭相和雍王等人。
  私下里,百官们也都在纷纷猜测,皇帝这是打算要做什么。
  很快,京城中便颳起了一股流言,今年江南水患,楚国又虎视眈眈,想著要趁大夏国內乱举兵討伐分一杯羹,来年的粮食价格只会更高,更离谱。
  当然,要形成这样的谣言,少不得要楚国的配合,这其中,楚少辰自然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彼时他人在皇宫为质,大夏要他做什么,他也是不得不配合。只能写信告诉楚皇,需要佯装调兵,做出要攻打大夏国的打算。
  而出兵的理由则是要大夏交回他们的太子。
  因此,在这个谣言刮起来的时候,为了保护楚少辰的安危,皇帝特命人十二个时辰对楚少辰形成了保护。
  而市面上的百姓和一些富商等人,也確实如同秋寧分析的那样,迅速加入了抢购粮食的队伍之中。
  粮食的价格在短时间內上涨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价格。从原先的五十文一斗,直接飆升到一百一十文。
  而以郭相等人为首的世家官员们则清楚的知道,楚国这仗,根本就打不起来,他们纷纷猜测,有人散发这样的谣言,估计也是想要趁此机会大赚一笔,发一笔国难財。
  此时,几个郭相一党的幕僚聚集在相府的书房,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