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和老师的交谈!崩坏的驻蒙军
接下来的时间里,陈铭还是重复着重复的事情。
学习,开会,经常与老师讨论国家的未来,民族未来的发展道路上。
从不断的交流中,陈铭也深深的感受到了老师的高瞻远瞩。
这是超越时代的视野,哪怕是陈铭是从后世而来,都不得不佩服。
不过靠着后世了解到的信息,加上如今陈铭的眼光也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倒也赢得了老师的很多赞许。
学生能够成才,作为老师心里当然欣慰。
对于陈铭这位学生,陈铭的老师是非常骄傲的。
而陈铭和程清容之间的关系,也在老师的撮合下,逐渐亲密了起来。
一个是优秀的高知识分子革命女青年,一个是优秀的前线指挥员,战功赫赫,受无数人的尊敬崇拜。
程清容对于陈铭自然也是如此,感情有崇拜,也有爱慕。
而旅长得知了陈铭个人问题的进展后,直接就动了心思。
准备抓紧把这事情定了下来,至于感情还没有达到结婚的程度,那算什么事?
战争时期的婚姻,先结婚后恋爱是普遍现象。
只要两个人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完全可以先把事情定下,之后再慢慢增进感情嘛。
陈铭的老师对此是赞同的,自己的学生已经32岁了,要是再拖下去,等到陈铭回前线了。
这事不知道会拖到什么时候。
虽然两人都清楚,小鬼子就目前的情况,继续打下去坚持不了几年。
但打完了鬼子后,战事却不会因此停息。
抗战胜利后还会有仗要打。
真等到完全打完仗了,说不定陈铭都四十多了,到时候真彻底成了老光棍了。
于是,陈铭和程清容的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不过在婚期上,陈铭有自己的想法。
“我准备在回到前线之后举行,借此麻痹鬼子,发动一场大的战役。”
陈铭如是说道。
等陈铭回到根据地后,独立支队经过几个月的修整,战斗力能重新恢复,变得更强。
但鬼子的警惕心也会随着独立支队修整的时间而逐渐提高。
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一支部队在经历过一场大战后,需要数月的时间修整,期间进行兵力补充和战术调整,这是普遍的常识。
这个时间需要几个月不等。
无论是国军还是鬼子都是这样,发动一场大的战役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停下来。
像很多小说中,刚打完一场仗,补充新兵后居然能发挥出原来的战斗力,攻势连绵不绝,那简直就是扯淡。
别说新补充的新兵了,就算是从其他部队补充老兵,都不可能短时间内投入战斗还能发挥出完整的战斗力。
要真能那样,陈铭早就在鬼子几万主力离开晋北后再次发动攻势,二打大同和归绥了。
现实的情况是,在独立支队修整的这段时间,鬼子沿大同到集宁,归绥一线的防线愈发警惕。
双方都知道,等独立支队修整完毕后,必然还会有一战。
只不过这个时间不确定而已。
陈铭心里想的是,想要借结婚这件事,麻痹鬼子,并在当天发动战役,打鬼子一个措手不及。
岗村可是个中国通,明白对于中国人来说,结婚可是绝对的人生大事。
陈铭作为独立支队的最高指挥员,总不会在洞房烛夜这个时候搞事情吧?
而且,说不定鬼子还可以趁这个机会,在独立支队部队大喜之日放松警惕时,利用空中优势,尝试能不能给独立支队整一波大的。
要是能用飞机炸死陈铭,那最好不过了。
就算不能炸死陈铭,炸死一些前来的干部也是赚的。
陈铭作为高级指挥员,他的婚事总不至于一个人都不来吧?
陈铭就是要借着结婚的这个档口,发动一场战役。
鬼子的鲜血和生命,作为新婚的礼物是最好不过了。
这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虽然陈铭结婚这件事,能让鬼子放松警惕的程度有限。
但胜利的天平上,哪怕增加一点胜算都是值得的。
“这会不会太委屈你和小程了?”陈铭的老师问道。
对于陈铭和程清容而言,大婚之日这样大喜的日子,却要委屈牺牲自己,为了大局。
对于个人而言,这是不公平的。
“老师,我们的个人命运,早就和革命融合在了一起,为了革命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我和清容同志都商量好了,不过是没了一些传统的仪式罢了,只要能多消灭鬼子,那就是值得的。”
陈铭笑着说道。
“不错,等打完了仗,我亲自给你补办婚礼的仪式。”
陈铭的老师欣慰的说道。
自己的学生主动舍小家为大家,这是非常高的政治觉悟。
但自己作为老师,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受委屈。
所以他虽然赞同了陈铭的这个决定,但准备在仗打完后,亲自给陈铭弥补这个缺失的遗憾。
“谢谢老师。”
陈铭笑得很高兴。
“我明天就把这个计划汇报给领导。”陈铭开口说道。
独立支队何建新部的营地深处,总能看到何建新攥着拳头巡视阵地的身影。
自从上次在与丁伟、孔捷的战术演练中失利后,他心里就憋着一股无处发泄的火气。
那股气不是对战友的不满,而是对自己“没能做到最好”的较劲。
在他看来,输给自己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松懈”会影响到真正的战场。
于是,这股憋在心里的劲,全都被他转移到了对鬼子的作战上。
每天天不亮,他就带着参谋们研究驻蒙军的动向,对着地图反复推演战术,连战士们的训练强度都比往常提高了不少。
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何首长这是要把对自己的“不满意”,全变成给鬼子的“颜色”。
而此时的日军驻蒙军,早已没了往日的嚣张气焰。
自从上次在晋北战役中被独立支队打垮后,驻蒙军在日军内部就彻底被边缘化了。
大本营不仅没给他们补充精锐兵力,反而把原本属于他们的装备调去了太平洋战场和华北主战场。
虽然后来补充了一部分新兵,但这些新兵的素质简直一言难尽。
鬼子的后备兵员本就捉襟见肘,优秀的士兵早就被优先分配给了战斗力更强、战略地位更重要的部队。
像驻蒙军这样的“边缘部队”,只能捡别人剩下的“残羹冷炙”。
以至于到现在,驻蒙军的编制都没能补充完毕。
一个步兵大队本该有一千一百人人,现在最多只有六百人;一个炮兵中队本该有四门火炮,现在能凑齐两门就算不错。
在独立支队各部的持续渗透和进攻下,驻蒙军更是节节败退,逐渐难以支撑。
他们失去了对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控制,只能龟缩在城市和铁路沿线。
大同、归绥、包头这几座重镇,靠着坚固的碉堡和铁丝网勉强守住;
平绥铁路沿线,每隔几公里就有一个炮楼,鬼子士兵躲在里面,连出来巡逻都要小心翼翼。
整个驻蒙军的头上,都笼罩着一层“随时可能覆灭”的阴影,每个士兵都能感受到局势的崩坏,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甚至就连铁路线五百米以外的地区,都成了鬼子不敢轻易染指的“禁区”。
有一次,一个鬼子小分队想走出炮楼,去附近的村子抢粮食。
结果刚走出铁路线,就遭到了独立支队何建新部一个连的伏击,十几个人只跑回来两个,还都带着伤。
从那以后,鬼子再也不敢轻易迈出“五百米”的范围,五百米外,已经成了禁区。
新上任的驻蒙军司令官叫七田。
七田是岗村在关东军时的同僚,两人同属一个派系,关系还算不错。
这次把七田调过来,名义上是“临危受命”,希望他能凭借在关东军的经验,稳住蒙疆地区的局势。
实际上,不过是因为其他实权将领都不愿意来驻蒙军这个“大坑”,只能让七田来“填坑”。
岗村在东京召见七田时,还特意拍着他的肩膀,郑重其事地说:
“七田君,蒙疆之地关乎对苏战略,一旦失守,苏联很可能趁机南下,你必须像在关东军时一样,稳住局面!
这不仅是为了帝国,也是为了你的前途!”
可岗村的这番话,不过是安慰和激励罢了。
了解七田的人都知道,他的晋升并非因为卓越的战功,而是得益于鬼子编制扩张和前线将领大量损耗导致的职位空缺。
他的晋升背景是资历大于能力。
鬼子参谋本部的内田银之助,就曾在私下里评价七田:
“傲气十足但战术呆板”。
明着是说他性格骄傲,暗着却是指他能力不足,只会墨守成规,不懂灵活变通。
甚至连后世的历史评价,都把七田定义为“典型的守成之将,无进取之力”。
他能守住现有的阵地就不错了,根本没能力主动进攻,扭转战局。
把这样一个平庸的将领放到驻蒙军,实在是鬼子无人可用的无奈之举。
鬼子的实权将领都不愿意来驻蒙军这个大坑当中。
以如今驻蒙军的形势,别说七田了,就算是让抗战时期侵华日军中综合能力和影响力最突出的冈村亲自指挥,也未必能挽回颓势。
驻蒙军的问题,早已不是“换个将领”就能解决的,而是兵力、装备、士气全面崩盘的系统性危机。
七田到任后,看着地图上被独立支队压缩得越来越小的防区,了解驻蒙军的具体情况后,心顿时凉了半截。
他召开了好几次军事会议,让参谋们出谋划策,可讨论来讨论去,除了“加强防御”,再也想不出别的办法。
最后,实在没辙的七田,只能把主意打到了伪蒙骑兵身上。
他下令,调伪蒙骑兵两个师过来,协助驻蒙军防守,策应铁路沿线的战斗。
伪蒙骑兵在抗战初期还算活跃,不仅在察哈尔省到处烧杀抢掠,还曾被调到华北战场,配合日军进攻国军。
可后来,他们在与国军杂牌部队的战斗中被狠狠揍了一顿,损失惨重。
从此就彻底老实了,再也不敢主动出击,只能躲在后方,当起了只会欺负老百姓的二流治安部队。
七田心里比谁都清楚,调两个伪蒙骑兵师过来,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陈铭手下的骑兵支队可是出了名的“劲旅”,战士们骑术精湛,枪法精准。
以前在草原上,曾以一个大队的兵力,击溃过伪蒙骑兵一个师。
现在就算调两个伪蒙骑兵师过来,也不过是给独立支队送“军功”罢了。
可他实在没别的兵力可调。
驻蒙军的兵力已经被死死钉在城市和铁路线上,一动就可能出漏洞。
大本营那边,多次请求增援都被驳回,只说“让他自行解决”。
无奈之下,七田只能让伪蒙骑兵来“填线”,哪怕只是稍微缓解一下压力也好。
可伪蒙骑兵也不傻,他们早就看透了驻蒙军的处境。
这些年,他们跟着鬼子吃香的喝辣的,战斗力本来就不行,一来鬼子的支撑。
现在鬼子自己都打不过八路,他们来不就是送死嘛!
毕竟,他们跟着鬼子是为了混饭吃,不是为了送死。
伪蒙军的总兵力大约有十万人,但大部分都是没什么战斗力的步兵,核心战斗力主要是八个骑兵师。
可在独立支队骑兵的长期袭扰下,这八个骑兵师早就损失惨重。
有的骑兵师只剩下一半兵力,有的师连战马都凑不齐。
要是再抽调两个师去支援驻蒙军,被独立支队消灭了,伪蒙政权就没多少“家底”可用了。
到时候别说混饭吃,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都难说。
要是骑兵师全没了,伪蒙军的德王,不就成了光杆司令吗?
所以,面对七田的调令,伪蒙骑兵开始百般推脱。
一会儿说“部队正在休整,战马需要调养,暂时无法调动。”
一会儿说“辖区内有八路活动,需要留下来保护地方治安,不能离开防区”。
一会儿又说“粮草不足,需要等鬼子补充粮草后才能出发”。
总之,就是找各种理由拖延,迟迟不肯按照命令到达指定地点。
而在私下里,伪蒙军已经在私下里通过中间人,给独立支队传递“友好信号”。
表示愿意“互不侵犯”,只要独立支队不打他们,他们就绝不主动进攻独立支队。
甚至可以在关键时刻,给独立支队提供一些鬼子的情报。
十足的“墙头草”做派,哪边强就倒向哪边。
七田得知伪蒙骑兵的态度后,气得在司令部里摔了茶杯。
他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心里满是焦虑。
随着独立支队逐渐的修整完毕,独立支队的动作也慢慢变得大了起来。
驻蒙军的兵力被死死压缩在包头、归绥、大同这几座城市里。
一旦独立支队切断平绥铁路,这几座城市就会彻底变成“孤岛”,失去粮草和弹药补给,到时候被独立支队逐个敲掉,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在晋北、察哈尔、归绥地区的战场上,主动权早已牢牢掌握在独立支队手中。
什么时候打、在哪里打、打多久,都由独立支队说了算,驻蒙军只能被动防御,疲于奔命。
七田坐在司令部里,看着桌子上堆积如山的战报,急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烟,脑子里反复想着应对的办法,想了整整一晚上。
这并不是他想通了,而是因为天亮了。
“岗村这个混蛋!明明知道驻蒙军是个火坑,还把我推进来!”
七田忍不住在心里咒骂。
他原本以为,当上驻蒙军司令官,是自己军旅生涯的“机缘”。
能独掌一方兵权,说不定还能立下战功,为自己的履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他万万没想到,蒙疆地区的局势竟然崩坏到了这种地步。
驻蒙军就是一支即将崩坏的部队,别说立功了,能避免去和筱冢义男,野音三郎打斗地主都谢天谢地了。
“难怪其他实权将领都不愿意来这里,原来这根本不是机缘,是火坑啊!”
七田苦笑一声,看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眼神里满是绝望。
他知道,自己可能要步野音三郎的后尘了。
ps:今天被骂了,有读者骂我没有格局,没把免费渠道开通,导致他找盗版了半个小时,看完盗版后又回正版骂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