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棣拋出的问题,杨士奇率先开口说道:“臣以为此事可大可小,断不该因一时之气而损邦交之情,只需对犯案之人严惩即可,至於问罪扶桑,臣以为罪责过重了些……”
杨士奇不愧是朱高炽麾下的心腹幕僚,就连问题的看法也和朱高炽如出一辙,怀著一颗仁善之心。
可朱高炽今日却一反常態,面对杨士奇的劝阻,他开口打断道:“杨大人,此事牵扯颇多,还需谨慎才是!”
杨士奇闻听此言,顿知自己言语有失。
他只是轻轻一笑,再未开口,足可见得此人城府!
方子言在进宫的路上便已经听薛川提起此事,知道是有扶桑人在京城寻衅滋事。
可究竟是什么事情竟然能够绕过应天府,直接惊动锦衣卫。
方子言却还不知道!
如今见朱高炽对於此事竟然如此谨慎。
方子言心中不由得更为好奇。
他轻咳两声,开口说道:“我大明雄踞一方,万国来朝,又岂会被一个小小扶桑掣肘?不过就如太子所说,方某消息迟滯,的確不知扶桑人在京弄出了什么乱子,纪大人,要不你给我说说?”
纪纲虽然和方子言留有旧怨,可如今在朱棣面前,却也不敢有丝毫表现。
“回稟国师大人,这扶桑人不仅在京出售禁品,而且还在官差调查时与之大打出手,打死打伤许多性命,应天府被逼无奈,这才求助於我们镇抚司!”
“敢问他出售的违禁品是何物?”
“火銃!”
闻听得火銃二字,方子言微微頷首:“火銃本是军中利器,並不该在民间流通,既然有人胆敢在民间私售火銃,那理应问斩才是!”
朱高煦闻听此言,当即开口附和道:“我觉得国师所言有理,正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能只因为其扶桑人的身份,便要对其网开一面,不管他究竟是何身份,只要敢在我大明生事,那就该杀!”
“老二,此人身份特殊。乃是扶桑足义氏之亲眷,我大明与扶桑之间还有许多贸易往来,若將此人斩首,那岂不是要断绝两国之间的贸易关係?”
“我觉得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断不该如此轻易下杀手!”
“老大,你不要什么时候都把钱放在首位,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注重大明將士之生死,而不应该只在乎所谓的金钱利益!”
“我问你,之前为围剿他们而死的那些士兵难道就都不是爹生娘养了吗?就算朝廷对他们有所抚恤,难道就能把人命换回来吗?处处把钱放在首位,这只会寒了將士们的心!”
朱高煦对於此事显得十分激动,丝毫不顾与朱高炽之间的兄弟之情,据理力爭,直爭得口沫横飞。
杨士奇在一旁虽想插言,但却被朱高炽用眼神阻拦。
朱高燧这次倒是学了个奸猾,並未急著站队,而是眼睁睁看著朱高炽与朱高煦唇枪舌战,相互爭辩,而他也是坐在一旁老神在在,丝毫没有受此影响!
朱棣见此情景,开口对其呵斥道:“吵吵吵,一见面就吵个不停,非要在满朝文武面前將脸丟尽才肯罢休吗?”
他先是喝止了二人间的爭执,隨后又转头看向朱高炽:“这件事情汉王说的也有道理,那些死难將士的家属都还等著朝廷给他们一个交代,如果只因对方的身份便姑息纵容的话,朝廷威严將置於何地?”
“父皇,並非儿臣只將利益放在首位,而是就算要杀此人,也需给扶桑一个机会才行,此人身份毕竟不同,况且我大明又號称是礼仪之邦,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周到的话,只怕会受他人非议!”
二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兄弟之间相持不下,反让朱棣心生不满!
杨士奇毕竟是太子府的幕僚。
此时见汉王与太子相爭,却也不好从旁开口,以免落得一个偏私的罪名。
至於朱高燧,显然也是有此想法。
二人心中虽都有所偏袒,但却都未曾加入到爭辩当中,只有朱高炽和朱高煦二人充当辩手,便已经让朱棣一阵头大!
朱棣没有理会朱高炽,而是转头看向了方子言:“国师自从了解了事情经,过至此时还是一言不发,难道你对此事就没有什么看法吗?”
“陛下明鑑,臣虽不才,对此却也有些看法,只是刚刚碍於太子和汉王爭执不下,所以一直没有等到说话的机会……”
“既然如此,那便有请国师说上两句,也正好让朕听听你的想法!”
“那臣就斗胆冒犯了,臣以为此人非杀不可,不仅要杀,而且还要杀得果断,只有如此,方能震慑那些別有用心的宵小之徒!”
朱棣闻听此言,脸上流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自打继位以来,他时常觉得心中孤寂,总觉得自己是个孤家寡人。
三个儿子对於自己的不理解。
群臣对於自己的不服从。
都让朱棣为此颇感头疼。
唯有方子言,是唯一一个能够与他心意相通,並能理解他心中良苦的人!
对於此事的看法,方子言与朱棣不谋而合。
身为永乐大帝,马背上夺来的天下,朱棣岂会任由一个小小的扶桑倭奴在自己的治下轻易造次?
若是对方只仗著身份做些乱纪的勾当,朱棣或许也不会如此动怒。
只可惜对方这次踢到了铁板。
触及到了朱棣的逆鳞。
如今靖难之役才刚结束,建文帝朱允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在这个时候有人竟然敢在京城,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公然兜售火銃,这不是寿星老上吊,嫌命长吗?
所谓臥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朱棣又岂能容许別人用枪口对准自己的脑袋?
正因如此,所以今天这场谈话才会显得如此郑重。
朱高炽始终还是太过天真,他以为这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討论对方是否要死。
可实际上朱棣想要討论的却是对方该怎么死,以一个怎样的罪名去死!
所谓的两国交好,在朱棣看来不过狗屁而已。
所谓弱国无外交,起码这个时代的扶桑,还没被朱棣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