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你是打算盖个小镇吗??
晚间。
西郊別墅。
爽吃一顿,嗑瓜子閒聊。
洛川给便宜老丈人倒上茶,提起正茬儿。
“宋叔,我感觉现在的行情,再等也没什么意思了,我打算直接拿地开始建总部。”
“你自己决定就好了。”宋启明翘著二郎腿看电视,瞅都没瞅他。
“位置挑好了吗,打算拿多大地?”
“先拿个三千亩吧,不够再加,位置无所谓。”
客厅內瞬间一静,仅剩电视中新闻联播的声音。
宋启明转头看向满脸无所谓的洛川,忍不住扯了扯嘴角。
“你是打算盖个小镇吗??”
梁婉君、宋锦娘俩儿也不嗑瓜子了,跟著转过头来。
这么说吧。
现阶段,魔都最大的小区,魔都康城,占地也不过1500亩。
正在扩建新校区的復旦,也差不多才3600亩而已。
“要建就一步到位唄,省得以后还得折腾。”洛川耸耸肩。
今年年底,星光+极光,总员工规模指定能超过8000人,五年內扩招至3.5万人左右。
而他想要打造的,是一个集合企业办公、研发中试、技术孵化、生產服务、配套居住等多元化功能的复合型產业社区。
这个社区將成为“未来智慧城市”的试验场。
比如,让极光云支持园区智能管理,为之后的“城市大脑”计划,提前做技术筹备。
又比如,跟华威联合研发物联网设施,预埋其中,之后一步步升级、试验,为之后的“万物互联”做准备。
极光科技的各项技术,也都可以注入其中。
一家三口懵懵的眨巴眨巴眼,眼神异常清澈。
城市大脑是什么?
物联网又是什么?
万物互联又又是什么??
建个总部而已,干嘛搞这么复杂啊。。
暗自腹誹三个没见识的“土老帽”,洛川无奈的嘆了口气。
“总之,我有自己的打算,而且现在的地价也便宜,盖就完了~”
“再便宜也扛不住你这么瞎搞啊。”宋启明撇撇嘴。
“三千亩地,放郊区,均价都差不多两百万了,光地价就得60亿上下了。”
“就算能通过zf协议出让,或者產业用地定向供应,50多亿肯定也打不住。”
“你还要在里面盖实验室、配套设施、景观设施,建安成本比正常的总部还要高出不少。”
“全拿下来,估计至少得120~150亿,你顶得住嘛你。”
“隔!”
听到这个预估成本,宋锦嚇得打了个隔,不自觉挽住男友的骼膊,一双小鹿眼中满是惊恐。
前几天刚出一千亿,现在盖个总部,又要150亿吗?!
个二三十亿,盖两栋总部大楼就完了唄!!
洛川好笑的白了女友一眼,隨手把手上的香蕉,塞进她的小嘴巴里。
这个数字,跟他这两天打听完预估的价格差不多。
確实不少,但又不需要一次性掏出来。
比如,可以用通过“產业园区”或“总部经济”项目的名义,申报土地出让金分期支付。
首付只需要30%,余款可分3到5年付清。
以极光科技如今的体量,以及跟zf部门的关係,申报起来没多大难度。
而且如果建在青浦、南匯等郊区,还可能获得重大项目转向扶持资金、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其次,还可利用今年底“四万亿计划”发布前的宽鬆信贷窗口,爭取到国有银行的低息项目贷款。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期开发的方式,拉长建设周期,进一步降低资金压力。
一期工程,完成园区景观、办公区、研发楼、核心实验室、基础配套等设施。
通过种种政策兑现,差不多三四十亿就能搞定,
对於现在手握庞大现金流,且营收连日增长的极光科技来说,轻轻鬆鬆甚至可以直接再开一轮融资,放出几个点的股份,换个百八十亿现金流,就跟玩一样二期工程,扩展更多实验室、会议中心、孵化中心、员工文体中心等配套。
还可通过一期现金流,继续抵押融资,或是引入战略投资者。
三期工程,完成最后的高端配套、人才公寓、內部火车站线、地铁接驳专线等等。
整个周期,可拉长至四到六年。
不过洛川感觉,以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二三期工程直接合併开展,应该也问题不大。
听完洛川的计划,宋启明思付片刻,缓缓点头。
这还算靠点谱。
“回头我喊上孙行长、刘行长,咱们一块吃顿饭,zf那边你自己去谈吧。”
极光科技在魔都,也算是数得上號的企业了,且还是魔都网际网路產业的门面,已经不需要他过多帮忙疏通了。
想到这儿,宋启明不由有些感嘆。
他也算是全程看著两个小傢伙,一路走过来的。
不到三年时间,极光科技就从办公室都要白的小破公司,成长为估值破千亿的超级独角兽。
这种恐怖的成长速度,哪怕是放在资本市场更成熟的欧美地区,也算是凤毛麟角了。
在国內,更是开天闢地独一份。
想都不敢想的那种!
不得不说,洛川这小子,確实优秀的有些离谱。
技术实力顶尖。
战略眼光长远。
为人处世方面也很有一套。
他之前帮忙引荐的人脉,这小子都维护的很不错。
不过就是脑迴路太跳脱了,经常搞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骚操作。
就像前几天的“一千亿计划”,今天的“百亿总部”计划。。
不过总的来说,对於这个“未来女婿”,宋启明上嘴上嫌弃,但心里其实还是相当满意的。
扯了会儿閒嗑,想起什么,宋启明问道:“你之前说的那个金融云,现在怎么样了?
北“还在构建量化模型呢。”洛川削著苹果,隨口解释道。
“我们得先把您那边的交易歷史数据,结合全网的股市情绪数据,做个系统性分析,
构建出一个量化模型,然后部署到云端,进行实战验证,继续优化模型。”
“整个验证优化周期,大概需要四到六个月左右。
“你们这些搞技术的就是麻烦。”宋启明吐槽了一句。
洛川暗暗翻了个白眼。
要是有那么简单,量化交易早就在国內泛滥了好吧!
更何况,他打造的还是更超前的云量化模型。
小半年时间,其实已经非常快了。
这就是他不喜欢跟丈育交流的原因。
真的会被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