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国產替代计划&幸福的烦恼
大致翻看了“微光”供应链厂商名单,洛川便丟到一旁。
硬体相关领域,他也只是略懂,肯定没有陈师兄和林教授专业。
见自己之前交代的十几家国產厂商,都在候选名单,或者说是扶持名单上,也就没必要再过多关注。
专业的事儿,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办。
这些厂商,虽现在藉藉无名,或是刚刚崭露头角,但在后世,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如舜宇光学,23年手机镜头全球市占率28%,车载镜头市占率38%,推出十倍潜望式镜头。
而现在,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传统功能机,供应塑料镜片,刚准备切入智能机镜头。
还有声学组件的歌尔股份,触控模组的欧菲光,传感器领域的格科微等等,都跟舜宇光学是差不多的情况。
电池领域,他们和比亚迪正在联合研发高能量密度鋰电池,以及镁铝合金一体化cnc工艺,进展都十分不错。
“微光”初代產品,够呛能用得上了,但明年的星光x2,应该可以实现国產替代。
该说不说,在电池及金属材料、精密加工领域,比亚迪还是相当有实力的。
面板领域,他们选择的国產合作对象是京东方,包销其部分lcd屏產能。
至於投资。。
暂时还是拉倒吧。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一条6代液晶面板產线,投资便高达300亿,真不是现在的星光能玩得起的。
更多还是需要国家大基金,以及当地zf的专项补贴。
晶片代工领域,中芯国际当前的情况有些混乱。
一手创办中芯国际,並在短短几年时间內,便將其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晶片代工厂的张儒京,
刚被赶下台,管理层內斗极为严重。
只能等其先稳定下来,再聊合作的事儿。
晶片、內存领域,他们选择的合作对象是展讯通信,也就是紫光展锐。
前世,紫光展锐是全球少数掌握5g全模晶片的厂商。
国內手机基带晶片市占率超40%,全球物联网晶片市占率第一,参与制定6g標准。
之前提到过,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洛川打算投资国內外的优质技术性企业,
紫光展锐便是其中之一。
年初,受次贷危机以及手机晶片市场菱缩的影响,这家公司市值腰斩,濒临退市。
洛川通过北极星创投,战略投资了一笔,並与之达成战略合作。
此外,还有兆易创新,前世的本土存储、mcu双龙头;
匯顶科技,13年实现指纹识別量產,15年实现屏下光学指纹技术突破,23年,全球指纹识別晶片市占率超35%。
总共只投了这三家企业。
不是他不想投更多,实在是囊中羞涩,只能先挑最优质、最契合的標的下手。
这三家企业,都可以为星光科技的智能机,以及之后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提供极大的帮助。
总之,以上提到的国產厂商,虽大多都还没被纳入“微光”供应链,但双方已经展开了技术合作。
只要技术达標,星光就可以为其提供订单持续输血,助力他们加速优化工艺及生產流程、扩大產能规模、回笼研发资金。
爭取儘快在低端市场,分阶段实现国產替代。
只能说,任重而道远。
但閒著也是閒著难得重生一遭,空閒之余,总不能还是只沉迷於奈子和双马尾吧干就完了洛川晃了晃脑袋,把逐渐变质的念头甩出脑海之中。
“大概多久能出原型机?”
林彬教授和陈师兄討论几句,给出了一个大致时间。
“11月中下旬应该就差不多了。”
洛川稍一盘算,他打算明年三四月份推出。
小半年时间,完成原型机的测试,並实现量產,时间多少有点紧。
不过有了之前星光x1积累的经验,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得,那先就这样吧,还有啥事儿不?”
“语音助手你上点心,別耽误事儿哈。”陈海博提醒了一句。
“害~您就放心吧,半年时间轻鬆搞定~”洛川大喇喇摆摆手。
陈海博好笑的白了他一眼,倒也没再多说什么。
自家这个小师弟,虽然性格偶尔有点跳脱,但在正事儿上还是相当靠谱的。
扯了几句閒嗑儿,三人联诀走出会议室,突然想起什么,洛川转头看向身旁的林彬教授。
“对了,星光x1出货了吗?”
“你整天都忙活什么呢,连自家產品都不关注。”林彬教授无奈的警了他一眼。
“我那不是在忙融资的事儿嘛~”洛川脸不红心不跳的隨口扒瞎。
现实情况是,他近期沉迷於女友的渐变丝和波点黑丝,有点无法自拔。
各种意义上的“拔”。
“昨天一到货,就全发出去了,现在还欠100多万台呢。”提起这茬儿,林彬教授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產品畅销自然是好事儿。
但供不上货,被用户整天追著又催又骂,可就有点头疼了。
而且,极光微博那边,仍在持续不断打造爆点话题,为星光x1製造热度。
比如,在华强北等渠道,星光x1被黄牛炒到了八九千,甚至上万一台的新闻,便引发了网友一阵热议。
也不知道这些黄牛,是从哪儿捣腾的货。
明明他们从一开始,就施行“每位用户限购三台”的政策。
悠米视频那边,科技区up的测评视频,以及游戏区up,试玩星光x1独占的十几款手游的视频,
如水果忍者、神庙逃亡等,同样在持续不断为星光x1引流。
还有诸多已经上手星光x1的用户,化身自来水,形成了极佳的口碑传播效应。
再加上因为太过畅销,被迫形成的飢饿营销效应,也进一步放大了產品价值。
种种利好因素叠加,星光x1的预售曲线,甚至隱隱出现了上扬趋势。
但问题是,真没货啊。。
洛川不由喷喷两声:“產能什么时候能提上来?”
“供应链那边,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咱们之前通过大规模採购囤了一批。”
“晶片、屏幕等核心零部件,也跟高通、夏普等厂商,签订了独家协议,以提前预支部分货款的方式,锁定了核心零部件的產能。”
“主要还是代工厂產能跟不上。”
“富士康需要优先保障苹果的订单,分配给咱们的產线,月均也就120万台左右,倒也还算不错。”
“比亚迪电子,已经在加急调整、扩充產线了,但採购设备也需要一定时间,至少也得三四个月,才能逐步实现產能爬坡。”
“短期內,月均四五十万產能,也就顶天了。”
洛川砸吧砸吧嘴,也不知道该说啥。
这或许就是所谓幸福的烦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