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唐:母后,我太想进步了 > 第161章 她在我这里可是完全不同的样子呢
  第161章 她在我这里可是完全不同的样子呢
  大唐税收的基础在於租庸调,但只要土地兼併一兴起,全国性的流民逃户增加,租庸调根本就收不起来,所以就算是后面全国人口越来越多,税收的数目反而会慢慢下降。
  朝廷肯定是不会容忍这个情况的,大部分时候它们做的就是多设苛捐杂税,但税到头来还是收不到朝廷手里,反而还承担了大量骂名。
  武安提议让权贵手里的由从不收税变成收少税,以全国的基数来算,也能给国家提供一笔新的收入。
  但天后却瞪了他一眼:
  “你要收那些贵人的田税,这是动他们的命根子,要是他们联合起来跟我对著干怎么办?”
  “如果母后愿意的话,我可以代为催收这笔税,反正儿臣能让他们如数交上来。”
  “抵死不肯交的,你就去抄他们的家?”
  “母后英明,到时候分您五成。”
  天后的脸色十分难看,嘴唇懦了一会儿,吐出两个字:“荒唐。”
  她最近一直在收拢朝廷的中下层官吏,这部分人的背后大多是小地主和地方豪族,偏偏就是这部分人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土地上的衝突问题。
  “弄不成?”
  “不许弄!”
  武安也就是隨口提几个建议试探试探,涉及到土地方面的事情,无论哪朝哪代,都是头等大事,天后现在不同意也是常理。
  只不过对於官用田而言,天后倒是大方了许多,只是要求每年把营田收入的六成交给自己,除此之外隨便武安怎么使用那些田產和流民。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武安当即满口答应下来,生怕天后反悔。
  出宫的时候,门口有个宫女正在等他,说是太平公主在蓬莱阁设宴邀请。
  “行,带路吧。”
  武安一边走一边想著事情,抬起头的时候,已经站在了“蓬莱阁”的门口。
  有唐一代,长安城里严禁营建高楼,但宫里自然没有那么多忌讳,上了二层楼后,楼中央的大堂內有穿堂风迎面而过,四处都摆放著冰桶,在这炎炎夏日尤为凉爽。
  大堂中央摆放著一张做工精美的玉席,太平公主坐在上面,身侧放著一张案几,身上衣衫单薄,遮掩著少女姣好的身段,小脚丫子为了清凉感,往下踩著玉席。
  一看到武安出现在楼梯口,她立刻丟了书卷。
  “阿兄!”
  太平公主声音里透露出浓浓的亲切,但武安这时候已经想到了其他的事情,他揉了揉太平公主的脑袋,感慨道:“殿下长大了。”
  虽然和武安认识不过是一年时间,太平公主倒是很喜欢这个“阿兄”,后者平日里虽然忙碌的很,但每次都少不了自己的礼物,先前几次赚了钱,也都是附带著分了太平公主一份。
  相比之下,二哥李贤天天蹲號子,三哥英王没做皇帝的时候只会缩王府里找人斗鸡斗狗,四哥相王更是个闷葫芦,一天到晚不知道在肚子里晃什么坏水。
  武安长得又好看,说话又好听.....
  现在,还说自己长大了......太平公主俏脸一红,正要回答,就听武安开口道:
  “殿下已经快要成年了,到时候朝廷必然会正式加封公主之號,殿下又是天后之女,
  天子之妹,按理来说,应当有实封的食户。”
  太平公主愣了一会儿,她心里现在对这些东西没有太大的概念,反正平日里想要什么东西,贵的就去跟母后或是少帝索要,便宜的就让武安给自己买,对钱財不是很在乎。
  “殿下知不知道宣州?”
  太平公主想了一会儿,点点头:“以前看到过几次,好像是江淮那边的某个州,据说產铜。”
  武安沉默了一会儿,心想著这问题要是放在朝堂上,那些大臣里面估计都有不少人回答不出来。
  “殿下说的很好,宣州地方百里,去年全部出產折算为四万一千贯,如果殿下汤沐邑有一千户,每年出產大概可以达到一万贯左右。”
  一万贯其实已经是相当庞大的数目了,太平公主皱著眉头算了算帐,却没有急著回答“我听说阿兄想扩修漕运,难不成和宣州有关?”
  “是有关係,但是我想说的是另一件事。”
  武安缓缓道:“我打算今年替殿下向朝廷申请五千户汤沐邑,如果殿下同意的话,我每年都能给殿下送来五万贯,除此之外.....
  ”1
  “我不要。”
  武安愣了一下,看著面前的少女,后者嫣然一笑:“阿兄是想做什么大事吗?”
  “是。”
  “做大事很需要钱的吧。”
  太平公主看著他,认真道:“那就先用我的。”
  “不过年轻的公主扶著案几站起身,裸足踩著玉席,语气里满是调笑的意味。
  “阿兄以后可不许再哄我。”
  “瞧他今天笑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吃了什么牛粪羊屎。”
  “毕竟是县令,眼窝子浅,朝廷才发了一笔钱他就迫不及待地想伸手了。”
  “呵,穷病。”
  后宅里,几名中年人筹交错,他们都是宣州地方上几个家族的族长,或是有话语权的族老。
  距离上次和那位岑县令谈话已经过去了半个月,看样子確实是有效果的,上头的拨款一过来,那位岑县令就迫不及待地找到他们想要“销赃”。
  靠著賑灾和修工等诸多朝廷事项发財,在地上不算少见,大唐官场上的规矩其实没有那么死,很多地方都可以灵活变通。
  比如说某地灾情严重,当地的父母官合计一下地方钱粮不够用,再加上朝廷的賑灾钱粮也还是不够,这时候还能继续向上面申请再发一笔。
  这笔钱再发下来,到时候会落入谁的兜里?
  只要胆子大,铜钱放產假,天天放府库里面钱生钱!
  县令最多在当地做个十来年官,真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还是他们这些彼此有姻亲的地方大族。
  坐在主位上的那个中年人忽然开口道:
  “我看吶,这个岑县令又贪又蠢,迟早是要坏事的,平日里就好几次找藉口跟我们要钱,要是我们这次真的帮他销赃拿钱,事后我们兴许也討不了好。”
  “王兄这话说的有道理,但他毕竟是官,我们只是小门小户,被他吃的死死的,也没办法啊。”
  “刘兄说得对,我们这点家底怎么敢跟官斗。”
  把那个县令端开,自家吃朝廷的好处,自然能赚的更多,一桌酒吃完了,几个人又聊了一会儿,才各自告辞回家。
  设宴的王姓中年人在宣州城里官任主簿,只是一个小吏,但在当地已经算是相当有脸面的“王老爷”了。
  送走了一眾客人,王主簿转身回大堂里打开了一个小隔间的房门。
  里头正坐著一个面容儒雅身材略胖的中年人,面前摆著几样菜,自斟自酌。
  “王主簿的事情,忙完了?”
  “让狄公见笑了,小地方上的人就是应酬多,做事不爽利。”
  王主簿陪著笑:“再说狄公也听见了,那位岑县令可是在本地做了几年父母官的,官威......不小啊,地方上也没几个人敢出面指证他的不是。”
  狄仁杰嗯了一声,平静道:
  “你明日去跟那位岑县令谈谈,教他四个字,不怕他不做事。”
  他顿了顿,吐出四字。
  “吃拿卡要。”
  王主簿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