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唐:母后,我太想进步了 > 第180章 女帝
  第180章 女帝
  “大唐和吐蕃的关係一直都很好。”
  “大唐和突厥的关係也一直都很好。』
  “但是大唐和你们新罗的关係现在不是很好。”
  新罗王金仁问闻言,露出了的笑容,回答道:“国內之事,都是由逆兄主持,在下长久不得归国,不知道国內的事情究竟如何。”
  武安伸手给这个长得白白胖胖的男人倒茶,后者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连忙一边亲自接过茶杯,一边谦让道:“我旅居长安,早就听说了武侍郎的贤明,大唐文成武德,后继贤能之辈多如过江之鯽,是新罗小国远不能及也。”
  武安心想这人也是个睁眼说瞎话的天才,笑眯眯道:“如果我让熊津府大都督李谨行率军护送你归国做王,岂不是比在长安作人质要好得多嘛?”
  金仁问立刻放下茶杯,离开书案,走到武安面前直挺挺的跪伏下来。
  “小国之民,得沐上国光辉,何等.....
  》
  武安也没管他,继续默默地看著面前的舆图,开口道:“其实叫你来,只是想了解了解新罗国內的一些情况,放心,我不可能借你去做出什么事的,反正你也就是一个什么用都没有的人质。”
  金仁问抬起头,胖胖的脸上满是委屈。
  “现任新罗王金法敏是家父武烈王之后,亦即家兄,为人狡点多诈,自高句丽百济亡国之后,新罗尽得三国领土,又立小国名『报德”,立高句丽王室子安舜为王,意在笼络高句丽残党。”
  先前大唐需要集中全力去对付北疆和西疆的问题,大部分兵力和强將名帅都驻守在这两块地方,相应的,负责经营辽东的熊津都督府治下兵员几乎都是高句丽和百济人,质量也就那样,极容易战败。
  可一旦唐军腾出真正的主力向东,新罗每次都必然会迎来一场惨败。
  所以新罗几乎每次都挑在类似的时间点上,按时出击抢掠土地人口,等唐人一腾出手来,他们立刻就跪在地上称臣请降认罪。
  除此以外之后,熊津都督府被迫內迁,双方以大同江为界,往南之地尽属新罗。
  新罗人得意洋洋,金仁问却对此恨得牙痒痒,身为人质,大唐高层自然知道他对这种情况无可奈何,但在这种环境里,金仁问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仇视,他的子女也大多受此牵连。
  “还有什么细节吗?
  “听..:.:.有,在下留在国內的心腹在今年年初曾经传信过来,说家兄曾经准备將小妹嫁给报德王安舜,但是因为一直在关注大唐对吐蕃和突厥之间的战爭,不知道为什么,
  他最后又停止了这个决定。”
  “小妹?”
  “是家父武烈王之女,也同样是在下最小的妹妹,今年才及笋。”
  “知道了。”
  武安站起身,道:“今日多谢大王教诲,某来送大王。”
  “这怎么好意思。”
  如果光看金仁问的行为举止,甚至是外貌,根本看不出他今年已经五十岁了,这个胖子平日里保养得很好,倒是看不出半点受委屈的样子。
  到了门口,胖子动作灵活的爬进马车里,武安默默看了一会儿,等马车彻底消失在视线內,他才转身回去。
  下午的时候,天后又派人詔武安入宫议事。
  “今年的賑灾至少消耗了超过九万斛的粮食,若是再多一些,朝廷是真的要撑不住了她提议道:
  “要不然,还是准备迁都吧,在秋天的时候迁都,冬日正好减轻关中的负担。”
  武安呵呵了两声,天后对於迁都洛阳似乎有一种很强的执念,只不过当然不可能是因为当年被她害死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在大明宫里鬼喊鬼叫扰她清梦,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洛阳的某些条件確实比关中要好得多。
  迁都到洛阳,现在的很多问题马上就会迎刃而解。
  只不过武安目前的重心仍是西疆。
  一旦迁都,不仅意味著自己手中好不容易堆彻起来的权势要被瓦解掉大半,迁都之后的朝廷几乎不可能再对吐蕃做出什么强硬政令,毕竟后者现在是真的没有多少还手之力了,没必要浪费人力物力继续攻打。
  但继续下去的话,北疆大部分部族都被强硬镇压了一遍,就算心里有怨气,短时间也不敢再反抗了,只需要通过后续调整政令来逼迫他们同化和適应,儘可能地將北疆永久固化为大唐的疆土。
  最大的问题则是落在辽东,一旦唐和吐蕃再度开战,新罗肯定会尝试越过大同江向北进攻。
  他当然不希望到时候又生出诸多波折出来,所以得提前考虑。
  “那些流民你准备怎么安排?”
  天后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武安想了想,道:
  “一部分安置在官用田,另一部分迁到河西,参与屯田,最后再从其中招募良家青壮,补充入府兵里面。
  除此之外,还有负责在当地修筑粮仓和沟渠的人力。”
  武安的思路很清晰,而且他说的每一种设想都已经成为了现实,天后一如既往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但片刻后她又微微证住,似乎是在回忆。
  先帝在朝的时候,其实也曾忧心过类似的事情。
  天下东西皆有大敌,於是连年征战,薛仁贵最出名的是大非川之败,但他本身还是大唐名將,所以又被调到辽东,然后他带著百济人和高句丽人又输给了新罗人一次,最后还是刘仁轨和李谨行等人带著唐军过来帮忙擦屁股。
  大唐年年都是打了东边又要打西边,战火总是灭不乾净。
  而关中的饥荒亦是连年有之,甚至不仅是关中,全国范围內的类似灾害层出不穷,所以大唐虽然富,也仅仅是总体上可以概括为稳中向好。
  权贵门庭的兴衰倒是寻常,不消多说,但政治范围肯定算不上清明。
  在这种情况下,大唐天子的身体还一天比一天虚弱,每天都要带著病痛处理政务,因此越发的嚮往健康和长生,在全国大肆修筑道观,尊道崇佛。
  而武安是当初孤身从吐番军营里杀出来的悍卒,虽然算不上什么一骑当千的霸王或是神將,但身体素质肯定远远比先帝要好得多。
  其次他的思路永远很清晰,態度足够强硬,自身的需求足够低,大唐又不是他继承的江山社稷,所以武安根本无所谓后人如何评价自己,他甚至不需要和那些世家大族和说理,不交出他需要的钱粮和各种资源,下场就是死。
  他想尽办法让大唐奋尽全力打残了吐蕃,但他的下一步不是要想办法再去经营辽东,
  从而稳固疆域,武安的下一步依旧是继续对西疆用兵,直至攻灭吐蕃。
  至於说武家在这之后会遭到多大的反噬,或者是自己的家族能不能长远存续,甚至是说十年二十年会不会出现人死政息的事情,他都不在乎。
  在他活看的时候,他有一个很大也很正当的自標,很多事情都只是为了这个大的自標而服务,虽然说在完成这个目標后肯定会有无穷多的茫然和繁琐,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依旧是完成那个目標。
  天后默默的听著武安说完话后,她开口问道:“你现在是我的儿子,我也很认可你这个儿子,你这一生都可以躺下来享受富贵了,为什么还要这么著急?”
  “我並非亲生。”武安敷衍道。
  天后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大唐的开国皇帝其实是高祖皇帝,但后人提起来的时候永远只会说自己是太宗皇帝之后,血脉,只因为人而尊贵。”
  她伸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
  “而血脉、门第,都在人心里,是真是假,又有什么必要?”
  她看向武安,此时殿外隱隱起秋风,自西来入长安,穿堂过殿,让人越发清醒。
  既然武安已经说清楚了心意,天后觉得,今日也是时候说一说自己的心意了。
  她深吸一口气,第一次郑而重之的对一个外人说出了深藏在自己心底的事情。
  “我要做皇帝。”
  天后顿了顿,重复道:“我要做古往今来的第一个女皇帝。”
  不管是汉代的吕后竇后还是北魏的太后,確实都是权势滔天,但有唐一代的女子终究是比她们更骄狂一些。
  世人,尤其是男人,在听到这句话后绝对会露出无法接受的表情。
  天后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说服自己这个儿子,她预备下了很多办法,不管后者如何需求,她都能应允之。
  在先帝驾崩的那个晚上,天后就已经想了很多很多,而后的这段时间里,她只是一直在思考如何开口。
  她目光炯炯地看向武安。
  后者只是哦了一声,问道:“然后呢?”
  天后愣了一下:“你不反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