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谁家祖坟冒青烟
武安一觉醒来,粮食已经凑好一半交付到了户部的府库里,走了公家的帐簿。
不用想,这也是刘仁轨多了个心眼,没有直接把钱粮交到武安手里一一反正你自己都说拿钱粮是为了让朝廷賑灾用钱,那我现在就交过去让那些流民吃饭,你总没话说了吧?
武安能看出来刘仁轨的小心思,但他现在更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外头有人在敲门,武安应了一声,丘神推门而入,手里捧著一只木匣,甚至都不用打开,武安就已经闻到了淡淡的腥臭味。
武安没有伸手打开,直接问道:“谁的?”
“稟告大將军,吐蕃大相赞悉诺首级在此。”
不久前还在武安和朝廷百官面前摇唇弄舌的吐蕃大相就这样平白丟了性命,接下来必然会在边关上引发出一场风暴,彻底点燃吐蕃和大唐的关係。
武安把玩著手里的毛笔,隨即轻轻放在一旁,伸手去接木匣。
木匣入手颇沉,打开后,可以清晰看到首级面孔上残留的浓浓不解和茫然,仿佛不清楚为什么大唐朝廷为什么要一夜之间把这么大的屎盆子扣在自己身上。
天唐就真的不怕和吐番陷入不死不休的境地吗?
“尸身呢?”
“已经拿去餵狗了。”
“嗯......首级派人送到河西的京观上,让他和他的弟弟团聚吧,给他们留一个人,让那个人回去復命。”
“大將军仁慈。”
丘神勒把木匣重新盖上,抱著木匣走出去,迎面就看到武安的正妻裴韵领著几个婢女走过来,
肚子已经肉眼可见地隆起。
“末將丘神,拜见夫人。”
“辛苦將军了。”
裴韵微微頜首,丘神立刻侧身让出道路,始终保持躬身施礼的姿態,没有丝毫不敬。
书房的门打开,裴韵站在门口,武安立刻起身走过去,扶著她坐在太师椅上。
“孩儿在肚子里很安稳。”
裴韵把武安的手按在自己的肚子上,夫妻俩脸上都浮现出笑容。
两人简单聊了几句,裴韵就缓缓开口道:“方才族中有人找过来,被我打发走了,我既然嫁给你,家中的事是我管,外头的事只能你管,若是裴氏对你不利,君且自取。”
武安笑了笑,在裴韵的注视下凑近了些,侧耳听著她肚子里的动静。
就算这时候胎儿在腹中可能还没成形,但初为父母的人们总是很喜欢重复这种温馨的动作,幻想著未来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景象。
但现实无比清晰,裴韵终究还是要替自己的家族说个情,主动提起孩子的事就已经等於是在祈求丈夫。
天下最大的国家是大唐,大唐境內最尊贵的家族名为世家,虽然裴家並不是世家里面最出挑的家族,可也算是权势炙手可热。
不过一夜之间,就算是裴氏也要开始恐惧和武安彻底撕破脸的后果。
河北和长安距离数千里,而河东裴氏的老家和长安相距不算太远,黑甲骑兵旦夕可至。
武安在长安城外都已经杀过那么多府兵和流民了,没人会觉得他不敢对家族动手,更何况天后对世家的態度一直很差,接下来她或是武安趁机找由头灭掉裴氏的可能性极大。
武安蹲在她面前,把她的手握在手里,问道:“今早被你赶走的是谁?”
裴韵沉默了片刻,嘆息一声。
“我父亲。”
城外的几个流民营今日多了很多新面孔,但一个个看上去都格外恭顺,甚至比原来那些驻扎在长安流民营里的青壮还要勤恳,一个个像是鹤鶉似的蜷缩著。
旁人要是问起他们那日在战场上做了什么,这些人马上就面露恐惧之色,然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发著抖。
但很快新的命令就传达下来,后续那些新入营的流民要重新整编,到时候会有人直接把他们组织起来到边关上开荒。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年初就一直待在流民营里替朝廷干工做事的,不仅在过去九个月的时间里替自己和家里人爭取到了足够的食物果腹,在今日还领到了一笔安家费。
流民营的营门处排起两条长队,一支队伍即將向西,一支队伍则是即將被就地安置。
卢三是一个拥有万年县户籍的平民,他的日子还算幸运,比如说生下来就有家里的田地,至少比別人多一口饭吃:
他长大之后也很幸运,相比於一些被迫加入流民军造反的父老乡亲,他不仅没被裹挟到其中,
后续甚至还受到了官府的徵辟,做了一个临时差役。
卢三在数十名同乡青年人里面算是头领一类的人物,到时候他们要沿途监督自己那些触犯了朝廷律法的同乡前往陇上,到那儿会有其他人接手继续押送。
此时,
营门处同时飘出粥米和墨汁的味道。
质量很差的墨汁味道臭且薰人,但坐在营门处的几名老文吏对这味道习以为常,时不时把笔尖放到嘴里润一润,而他们皱著眉头的样子也並不是因为墨汁出了问题,而是因为那些流民的名字重复率实在是太高。
单说张三,一页兴许就能记下好几个。
不过大家唯一能看明白的就是,左边那条队伍里死气沉沉,而右边那条队伍则是时不时爆发出兴高采烈的喊声一一他们在分地。
左边的人看著右边的人,一时间不知道有多少人心头髮苦。
替朝廷做工上役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谁都不傻,要是天发旱灾庙里的龙王不管用,乡间的稚子都敢以尿灌之,更何况是在天灾人祸之下还要拼命徵收赋的朝廷?
要是想把人逼死,那就反了他娘的!
所以大家再怎么想,也没想过替朝廷做完工之后,居然就能直接分地!
要知道,朝廷先前一直都是管饭的。
就算是卢三这样的普通人在看到眼前界限极为清晰的一幕后,心里也能想得明白。
天灾人祸之下,大將军会尽全力替平民百姓爭取好处,但若是不领情的话,大將军也就不讲人情了。
当然,若是实在有人不愿意去边关,朝廷这边也给了另一个机会。
关中接下来要大规模修水利河工,到时候依旧需要很多民夫。
昨日城外还在乱战,今日战场就变成了分地大会的主会场,很多人都看不明白眼下的局势究竟如何,但还是浑浑噩噩的继续往前走著自己的一生。
长安城在这种略有些奇怪的氛围里迎来了秋天,旱灾倒是消弹於无形之中,因为先前处处布置妥当,蝗灾並没有出现,或者说已经被治理了下去。
现在漕运已经畅通,如果不出预料的话,关中的情况会在未来十年之內得到极大改善。
狄仁杰站在城头上,看著城外吵吵的人群,头也不回道:
“裴炎已经抓到大理寺狱中了,只要你一句话,他就死了。”
武安问道:“他现在毕竟是宰相,我若是贸然把他杀了,是不是有点不好?”
他当然不至於连宰相都不敢杀,武安只是想试探一下狄仁杰的態度,笑著道:“我现在倒是无所谓官声,但若是裴炎在我手上死了,只怕要惹得不少人不满。”
后者沉默片刻后,居然认真道:
“有谁不满,皆可杀之。”
“喷,你这就不对了,外人要是听了,都以为是我把你带坏了。”
武安伸手拍了拍狄仁杰的肩膀:“这样吧,我帮你要一个人情,等明日早朝的时候,你当朝进諫,让朝廷不杀裴炎,贬他回去做庶民。”
“这是.为何?
狄仁杰有些不明白。
“无非是再等几个月时间,正好让他和裴家养肥一点,等年后再动手,现在不急。”
狄仁杰沉默了一会儿,心想著武安居然真能对这种仇人网开一面,现在恐怕也不过是託辞,不由得对武安的品行肃然起敬。
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大將军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