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兄弟的底子好
潘师正看上去比九十五岁的高龄要“年轻”不少,就算是武安在看到真人后,也意识到对方大概確实有些养生的手段,不算江湖骗子。
就算他不是道土,凭著这岁数也能在当地官府里横著走,要是极端一点,被当地州县官员当成皇帝朝廷“政治清明”的祥瑞供养起来也很正常。
但如今流民百姓的平均生存年龄还不到四十岁,只有天寒地暖来煎人寿,这些人还没到函需养生的时候。
潘师正对武安的性格似乎有所了解,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武將军是治国经世的大才,我不过是一介老朽,要是武將军想要盘盘帐的话,老夫还真算不过武將军。”
武安装著没听见他的话头,开门见山道:“道观,別修了吧?”
“好啊。”
“先帝大行,国库钱磨子压手,先前许诺要给的那些,也就不给了吧?”
“可以。”
武安有点不好意思了,自己说什么人家答应什么,排除潘师正人老脑子糊涂想要调戏武安之外,那也就是说,这老道士在来长安之前就已经做好了预案。
“仙师爽快,本將军有点不大好意思啊。”
潘师正也嘆息道:“听说大將军心情不舒服就要造杀孽,还请大將军在老夫面前,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这些,本就该是大將军的。”
“仙师既然在这里应下了,本將军今日就派人去追缴所有帐目了,另外,也请仙师出面牵个头,把最近三年里新建起的各家道观里跟朝廷有关的帐簿全都抄个副本交上来。”
潘师正摸了摸霜白的鬍鬚,沉吟了一下,道:“好。”
武安本就是乾脆的人,当著潘师正的面立刻开始给手底下的人吩咐传令,武安虽然只是个工部侍郎,但他拥有隨时向三省以及天后少帝递条子的权力。
只要吩附下去,他的话就是唐律。
潘师正笑眯眯的听著,等武安对那人吩咐完了之后,他才道:“老夫有一个不情之请,可能要让將军有些为难。”
“若是仙师想要在手里保点东西下来,可以。”
不管是潘师正想要中饱私囊还是多保存一些道观,武安都无所谓,他也不指望能从这些道士手里抠多少钱出来,只要別再跟自己要钱就行。
但潘师正这时候摇摇头,道:
“並非是为了一已私利,先帝大行,老夫和诸多同道在先帝生前受尽宠信,而今作为臣民不能相送,心里惶恐,於是又各家凑了一些钱粮,想要捐入朝廷府库,算是尽一尽对先帝的哀悼之意。”
“这个,不行。”
作为道士公然向朝廷捐助大笔钱粮,这跟沈万三开口要帮朱重八搞军有什么区別?
且不说这里面的影响究竟好不好:
你们,难道很富么?
“还请大將军千万赏个脸,”
潘师正诚恳道:“出家人留著黄白之物別无他用,自当是取之於民用之於天下,只可惜一时匆忙凑的不多,除却嵩山嵩阳观所凑之外,其余各家拢共凑了钱货三万贯、救世米五万斛,余物包括金银器皿之类的赏赐之物若干。”
“多少?”
武安咽了口口水,潘师正毕竟是活了很多年的道士,他忽然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噢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不由得微微挑眉。
须知財不露白。
一听说道土们都富成了这个鬼样子,眼下虽然已经是秋天,但武安的心里已经有些躁动起来。
想啊,很想啊。
武安沉吟片刻,问道:“还有吗?”
潘师正也愣了一下,这位武將军,说话做事还真是直白。
不过他这才放心下来,微笑道:“自然也是备了给武將军的礼物。”
“我的意思是,你们还剩多少,能不能透个底?”
潘师正的笑容有些僵硬了,他沉默了一会儿,道:“明年六月之前,应该还能再给大將军拿出一笔钱来,但是......
“那就这么说定了,本將军替朝廷和百姓多谢潘先生美意。”
武安笑著问道:“潘先生还有其他事情么?”
没拿到钱之前在心里喊人家老道土,谈到钱的时候就开始称呼仙师,拿到钱了之后直接变成潘先生。
潘师正很诚恳地回答道:“大將军愿意成全,老夫很高兴,但老夫有点惭愧,这样积德的事情总不能全被我们道观占去了,佛寺里面的那些法师和高僧们也理应占一份。
我佛慈悲,想必他们愿意给的,肯定比老夫这种穷道士要多很多。”
“我都已经在道士身上栽过一个跟头了,难道还要去相信什么我佛慈悲来世得福之类的蠢话?”
说话的,是一个衣著朴素的男人,装扮上更像是一个道士,男人坐在骆宾王面前,脸上带著一抹病容。
“要不是听说孙先生和你都在长安,估摸著,我还要再在太白山再住许久。”
骆宾王和这个男人是故交,看见对方全无当年的风流气韵,倒像是个落魄的道土,不由得劝说道:“你看我如今在將军府里做一个主簿,帮著大將军处理文书,日子过得不错,你若是愿意,我替你引荐大將军。”
男人苦笑道:“可是我听说过这位大將军的为人处世,颇有些..:::.不羈。”
“更何况,这人是武氏子弟,外戚而已,若不是看你我昔日纸笔交情,今日你说出这种话来,我就.:::.:”
“长安城內宅一座,美婢五人,安家钱五百贯...:..若是有官职科举出身者,视其等级逐次增给安家费,上不封顶,愚兄我最后拿到了一千五百贯,若是贤弟来的话,或许还能更多。”
“这么多?”
饶是男人家里颇有些家资,也著实被这数目嚇了一跳。
武安表面上是一个很纯粹的武夫,不畏皇权,不敬大臣,天天窝在长安城里盘他那一亩三分地,还屡屡对朝廷大臣重拳出击,在民间不知道被多少读书人口诛笔伐过。
但私底下,他从没放弃过搜罗幕僚人才,那些正儿八经的名士自然没谁自甘下贱到將军府来帮忙写文书,但也有不少干吏选择投靠入將军府谋一份前程。
骆宾王此刻像是劝诱良家签卖身契的老钨,很懂得对阵下药,突破对方的心防。
“你身子不好,寻常轻易见不到孙先生一面,但若是有大將军出面,孙先生这两天就能过来帮你看诊。”
“这......这怎么好意思呢?”
男人呆了呆,嘆气道:“没想到我卢照邻竟然有今日这般落魄的时候,先前误听谣言,竟然对大將军有那么多恶意,现在却又要承受人家的恩泽,这..:...
“没事的,卢兄,大將军最喜欢你这种读书人了。”
多拉一个有才学的人进来,过几天又可以去大將军面前討点赏,骆宾王捻了捻手指,
盘算著究竟是再买一处宅子还是再让人去老家买点田。
自从官田令出来之后,关中境內的很多土地隨时都处於朝廷管控之下,私底下买卖的举动往往会被官府强行打断。
“那......大將军什么时候回来?”
卢照邻很是有些不安。
“大將军这时候应该是在外面做事吧。”
骆宾王拍拍对方的肩膀,安慰道:
“放心,大將军真没外面传的那么坏,他一向与人为善,不会做什么过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