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武德
“如果黑齿常之离开河西,你想让谁接手那里?”
“母后觉得呢?”
“左卫將军娄师德跟隨在裴行俭帐下,战功赫赫,资歷足够。”
“儿臣想要举荐右金吾卫將军程务挺。”
天后的声音停顿片刻,她脸上带著笑,轻声道:“那这样一来,你不仅拿到了河西军,还让黑齿常之拿到了辽东的守军,朝中那边,本宫怎么交代?”
“对於母后来说,两场灭国之战,就是对天下人和先帝最好的交代。”
武安微微侧首,语气温和:
“武氏五代宗庙已经立起来了,但为什么不能是七代宗庙?
这就说明朝堂上下对母后仍有逆反的心思,母后想要做皇帝,根本就不需要朝堂顺从,如果天下人和所有边军都认同母后,所谓朝廷,在哪里不能建?”
天后默然,她看到面前的黑衣青年长舒一口气,似乎准备转身离开,於是她再度问道:
“黑齿常之本来就是百济人,让他去辽东,等於是放虎归山,谁能保证他不会被新罗收买?”
“很简单。”
天后一证。
“在大唐攻打高句丽的时候,先帝改变方略,挥军先渡海攻打百济,然后以百济的都城为熊津都督府,大量屯兵,隨后联合新罗北伐高句丽,和驻守辽东的唐军同时从两面夹击,最终攻灭了高句丽。
现在,可以让黑齿常之率军渡海收復百济,也就是...:..他的故乡。”
武安补充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如果黑齿常之收復百济,朝廷可以许诺让他长久驻守辽东,当年新罗配合唐军偷袭了百济,於黑齿常之而言,新罗有亡国之仇。”
高句丽灭国后,还有部分宗室逃到新罗,被新罗人扶持起来当傀招揽高句丽的流民。
但百济国地小国微,在最近几年里,哪怕是被俘虏的宗室,其中男子几乎死绝,年轻女子则是沦为新罗贵人的玩物。
“可是,万一他反了......
天后坚持道,她需要一个万无一失的策略。
又或者,她心里並不是很愿意这套战略彻底执行下去,因为这次明面上已经確定是武安在主导全局,就算是事后大家喊两嗓子在皇帝天后的英明领导,但军队里面会真正尊重的根本不是她。
“那行啊,儿臣今日就启程,陪著黑齿常之一起渡海,收復百济之地。”
“你去做什么!”
天后下意识选择了驳斥,武安笑著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如母后和陛下换一换御驾亲征的地点,选个良辰吉日,把西征改成东征,也算是追寻先人的足跡了。”
武安一点都不生气,天后的这种反应倒是证明她想明白了不少事情,倘若前者的势力大到极点,对天后来说也是一种威胁。
不过她能有什么办法?
武安根本不准她在边关內外搞微操。
“儿臣可以保证,等过了这一次之后,母后想要的所有东西,儿臣都能亲手送上。”
武安对她微微躬身施礼,在离开前,最后缓缓道:
“换句话说,母后不需要朝堂,也不需要天下人的认同,只需要儿臣站在母后这边,母后就可以一直贏下去,所以,请母后不要乱动。”
殿门处,脚步声逐渐远去,天后站起身不断地深吸气,眼里很快恢復了冷静。
殿门外,武安看向对著自己躬身拱手的十几名禁军將领,沉声道:
“让左右羽林军入宫,除非我的命令,要不然外面的人一个也不许放进来,让羽林军保护好陛下和天后,私传禁中消息者,杀!”
“喏!”
“喏!”
武安又往前走到宫门处,恰好和一支队伍迎面撞上。
队伍中央簇拥著一架马车,很难想像,马车居然敢在宫禁之地穿行,坐在马车里的人究竟是何等身份?
“拜见大將军!”
“拜见大將军!”
簇拥在马车周围的禁军全部停下脚步,武安挥挥手,看著丘神从队伍里走出,来到自己跟前“是他?”
“是他。”
武安不再言语,走到马车跟前,掀起车帘,看著坐在里面鬍子白身形瘦高如鬼的老者。
“晚辈武安,见过黎阳县公刘公,辛苦刘公不辞千里,回到长安。”
老者从车厢里钻出,脚踏实地的站在宫城的青砖上。
他吐出一口恶气,缓缓道:
“我刘仁愿,竟有还朝之日。”
河西,鄯州。
原先鄯州都督府的府衙,已经变成了黑齿常之等河西军將的临时办公场所,程务挺捏著一封文书来到黑齿常之面前,道:“朝廷的詔令送过来了,说是解除你的一切军务,把兵权交卸给我,然后即刻入京。”
黑齿常之抬头看著他,不说话。
程务挺的脸色片刻就垮了,道:“我只是开玩笑,朝廷让你带一支兵马,先走关中,然后去辽东。”
嗯:
黑齿常之对这种命令一点都不意外。
先前自己作为百济降將,原本是跟著一票同族驻守辽东,就是因为西疆战线吃紧,朝廷不得不转头对付吐蕃,黑齿常之才跟著刘仁轨等人去了河西。
朝堂上能用的將帅不多,不只是黑齿常之,连带著裴行俭其实也是前几年才起势,在河西会战吐蕃之后声名鹊起,被朝中誉为名將。
在这之前,裴行俭甚至还被天后按在边关,打压的十几年抬不起头。
“这么说,长安城那边,让你留守河西?”
“鄙人不才,拜左武卫大將军,检校鄯州大都督,领河州刺史。”
“嗯。”
“喷。”
程务挺看黑齿常之半点羡慕的表情都没有,不由得咂咂嘴,有些不好意思道:“你在河西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现在这么多东西全都留给我,你不心疼?”
“都是为朝廷效命,臣子怎么能顾私。”
“说假话就没意思了。”
“他肯定有让我满意的补偿。”
“呵呵。”
程务挺知道这个他说的是谁,忽然感慨道:“话说......你家在百济?”
“已经没了。”
“我听说了,当年是我大唐將士渡海.....
“不。”
黑齿常之平静的回答道:“是因为新罗那群断脊之犬背信弃义,哄骗百济君臣。”
被唐人正面锤爆了,黑齿常之是认可的,毕竟在国家灭亡之后,他和其他一些百济贵人以及將领还带著不少民兵和唐人又打了几场,最后被刘仁轨亲自劝服。
这算是对国家对自己都有了个交代。
但新罗人那边的交代,他还没討还到手呢。
“那么,我估计朝廷这次应该会採取一样的兵略,听说新罗王率军渡过大同江北伐,也就是说,新罗这次的全国主力都在辽东,然后我军这时候渡海而攻,等於是直击新罗腹心之地。”
可以预料的是,这次“抢滩登陆”会比唐军当年那次更加容易。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程务挺也是在认真討论兵事,他和黑齿常之在河西相处的很好,乍然离別,不知道多久才能再次见面。
“嗯,你说。”
程务挺不假思索地提醒道:“在当年唐军渡海强攻下百济城之后,后续援军未能按时到位,同时辽东那边的友部又不能立刻南下支援,而当时逃亡的百济太子去请来了他国救兵。”
“我知道。”
黑齿常之低头收拾文书,平静道:
“倭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