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1978从长影厂开始 > 第115章 进京
  第115章 进京
  1979年的第四届文代会,在中国的文艺歷史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可以说,未来三十年的文艺发展情势,都跟这次的会议脱离不开关係。
  这次会议最大的意义,就是给文艺事业鬆绑。
  从此以后,被摧残殆尽的文艺事业开始重新焕发生机,进入了百齐放的新时代。哪怕中间偶有波折,但大趋势不可逆转。
  就是没想到,这样的盛会居然跟自己也有关係。
  但事情的发展,更加出乎他的意料。
  苏耘又道:“还有,这次的文代会,你小子也得参加。”
  “啊?”
  李子成脑子乱鬨鬨的。
  “我也参加?我哪有资格参加啊?”
  他也不是谦虚。
  这一次参加文代会的,基本上都是全国文艺领域里的大佬。隨便一个名字,那都是宗师级別的。
  他一个十九岁的小年轻,去里面给人家端茶倒水,都得被人家嫌弃。
  苏耘却看他是越看越喜欢。
  “不去不行,这是上面要求的。”
  我这是被钦点了?
  得知情况,李子成难免有些飘。
  要不这么给上头回覆:
  我也不是谦虚,我一个拍电影的怎么就到京城来了呢?
  虽然你们讲,大家已经研究决定了。
  要不我就念两句诗.
  算了,不作死了。
  於是他也参加文代会这件事,就这么愉快地定下来了。
  李庚和贝聿成才是最不好的人呢。
  “不是,凭啥呀?这小子整天游手好閒的,凭啥他去参加文代会啊?”
  李庚絮絮叻叨,充满了不忿。
  这儿子一下子跑到老子前面去了,今后还怎么管教?
  贝聿成的心情却很简单。
  “到了文代会上,见著的都是了不起的前辈,凡事多看多听,少说话,记住了没?”
  拳拳爱护之心,溢於言表。
  现在,电影的后期製作完事了,中戏的艺考也结束了。李子成突然閒了下来,一时无聊,乾脆將手头的事规整规整。
  首先给中岛美雪回了信,探討了一些音乐问题,又请她告知川上並彦,对於那些人的转变十分高兴。
  同时拜託中岛美雪能否邮寄一台轻便的录音机和磁带过来?
  他记得没错的话,就在今年,walkman应该是面世了。
  之后则是《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剧本。
  尹一清已经催了几次,一副摩拳擦掌的样子,只想儘快开工。
  至於给张莘实的《天云山传奇》,因为老张同志还在忙碌《祭红》的后续,反而並不著急。
  时间充裕,无人打扰,剧本的写作就很快。
  “你这剧本——”
  尹一清把剧本看了,有点欲言又止。
  李子成知道他的想法。
  “您是觉著,將重点放在四姑娘许秀云身上不妥?”
  李子成写的剧本,採用了北影厂的版本,而不是八一厂的。
  尹一清点点头,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部戏叫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许茂似乎更应该被侧重。如果以许茂这个人物来打造剧本的话,会增加剧情的厚重感。”
  他是老派导演,思路和八一厂不谋而合。
  但李子成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弃用了八一厂的版本。
  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了一个问题。
  “大爷,您觉得接下来电影界再大一点范围,整个文艺界的风向和趋势是什么样的?”
  尹一清一愣,没有开口,静等李子成的后续。
  李子成也知道他回答不上来,
  不单单是他,让当下的任何一个人来,都无法回答。
  因为这些人是亲歷者,而不是见证者。虽然参与其中,但也当局者迷。
  “刚刚经歷特殊时期,曾经样板戏大行其道,过往的文艺界如果准確形容的话,就是过於沉重了。您也知道,马上就要召开文代会。依我看来,这次文代会一个重要的使命,
  就是给文艺事业鬆绑。未来的趋势,告別严肃將会是大势所趋。放到咱们电影领域,拍摄题材多样的、特色鲜明的电影,將会是指日可待的。也就是说,未来的电影要具备足够的娱乐性。毕竟人民群眾压抑的太久了,强烈的情感需要释放。虽然在开始阶段,因为文艺作品数量稀少而没得选择,不管什么电影都喜欢看。但等最初的热情褪去后,肯定是轻鬆愉快的娱乐性电影会占据主导地位。”
  前世的李子成是做过这个时期的相关课题研究的,光是论文就不知道写了多少,因此认知非常清醒。
  可以说,整个八十年代文艺界的总体趋势,就是告別严肃。
  在上面有意放纵的情况下,可谓是群魔乱舞,什么都敢拍。
  圣费尔南多谷的同行,都得说一声佩服佩服。
  这种趋向虽然引起了极大的动盪和非议,但不得不说,积极意义更大。
  让中国的文艺界以比较快的速度感受了商业化和市场化。
  要不然的话,慢慢放开的话,到两千年也未必能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就更別提后来的电影改革。
  中国电影也不可能迎来大片时代。
  所以虽然普通大眾对於八十年代后期到千禧年初的中国电影批判大於讚许,认为中国电影差点玩完。
  但是站在更高层面的角度去看,好与坏是存在转化可能的。
  改革开放是摸著石头过河,电影行业的发展和改革,其实同样如此。
  就像工业发展要经歷西方的环境污染等种种问题,等崛起后才能再去治理一样,中国电影的发展也得把各种问题都经歷一遍,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
  不是你说怎么做,就得怎么做的。
  你怎么就知道你指引的道路是正確的呢?
  既然明白这种趋势,所以在创作剧本的时候,李子成的选择也就可想而知了。
  他的解释角度是当下绝对没有的,也让尹一清陷入了沉思。
  但这种沉思的结果很不好。
  因为尹一清赫然发现,自己果然老了,完全跟不上时代的脉搏。
  罢了,罢了。
  人不服老是不行了。
  孩儿辈孝顺,弄了一个这么好的剧本,让他的职业生涯能以一个比较光荣的方式结束,他已经很满足了。
  从那天起,尹一清就不再有各种各样的疑问,而是一心投入到了电影的筹备当中。
  剧本上报到厂里,苏耘组织了相关方面的人进行评判。
  大家一致认定,这是一部很具有意义的作品。
  於是电影的立项也顺利通过。
  在最重要的角色、四姑娘许秀云的选角上,尹一清一开始是按照李子成的建议,询问了龚雪。
  结果得知龚雪那边已经接到了上影的邀请,准备收拾行装去上海拍摄《风声》了,尹一清就转头找上了姜黎黎。
  在金东水的选角上,尹一清从长影挑选了一个容貌俊秀的新人。
  可李子成看到人时,当场嚇得一大蹦。
  “你你—你不是湾岛人吗?”
  寇震海莫名其妙。
  “我是绥化人啊。”
  靠,都怪琼瑶。
  不过得知长影里有这么一號人物,李子成也就留心了。
  今后拍戏需要被妻子背叛的悲情男子角色,不愁找不到合適的演员了。
  嗯,妻子的出轨对象,就找侯天莱。
  绿帽男和鞭妇侠——·
  绝配!
  在这期间,李子成还参加了决定许多人命运的高考,但於他而言不值一提。
  果然,8月21日这天,他接到了中戏的录取通知书。
  “喷喷喷,435分,你还不如报清华了。”
  看著录取通知书上的成绩,李庚难掩惋惜,
  因为这个分数,是吉林的高考状元,百分百可以考入清北的。
  李子成也很冤枉。
  我也没发力啊,就隨便考考。而且我那数学成绩,当年全班倒数第三的存在。
  有这么一科拖后腿,他还担心分数不够呢。
  只能说,刚刚恢復的年代,確实考生们的水平不是很高。
  就连省里都觉得惋惜,奈何录取通知书都到了,木已成舟,无可修改。
  9月10日,还没有教师节,利出行。
  长影热闹非凡,人员匯聚。
  李家三口也齐齐收拾行囊,又要离开家一段日子了。
  “成子,你那虎骨酒多带一些。”
  见老爸、老妈神色严肃,李子成没有多问,乾脆装了六瓶带上,无论如何都够用了。
  等李家三人来到厂里匯合时,队伍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人。
  其中苏耘、庞学琴、张莘实等人是电影界的代表,刘积、雷振邦等人是音乐界的代表,郭振青、恩和森、梁音、宋小英、蒲克等人是表演界的代表。
  李子成也是代表,但不知道自己在哪一类里,反正年龄最小,望之不似代表。
  至於李庚和贝聿成,则是去参加《伐木人》审核的。
  等到了火车站,匯聚的人数就更多了,浩浩荡荡的占据了整整两个车厢。
  其中许多人都是多年老友,此时旅途中见面,热闹非凡。
  李家三人窝在角落里,这个时候就显得很格格不入。
  宋小英也是年轻人,凑在一旁,倒是和李子成聊的很好。
  “对了,小英姐,尹大爷那边正在筹备新电影。等你回去后问问,里面有你適合的角色。”
  看到了宋小英,李子成才突然想起,《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面有很多年轻女演员的角色。以她的形象,很符合三女儿许秋云。
  宋小英刚刚拍完《苦难的心》,如果没有李子成横插一槓,她应该会去出演《刑场上的婚礼》。
  但听说是李子成的作品,她就上了心思。
  毕竟《伐木人》的好,如今在长影厂里都传遍了。凡是看过的人就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作为演员宋小英当然也希望演好电影。
  “多谢弟弟想著我,等你回长春,我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