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改变中国电影的机会
艺术的定义是很模糊的。
而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定义的权力。
这是时代赠给欧洲人的福利,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就是受害者。
唯独不同的,就是美国人。
在这方面的话语权上,美国人是可以和欧洲人分庭抗礼,並且占据上风的。
哪怕欧洲人对美国的电影之以鼻,但美国人从不认为自己的电影就不是艺术。
工业艺术也是艺术,科技艺术同样也是艺术。
而实际上,工业艺术和科技艺术的厉害,又远远超过了思想和人文界定的艺术。
前世的欧洲电影就被好莱坞大片打的溃不成军,丟城失地,最终只能在有限的几个电影节上圈地自萌。
而广大的欧洲民间,人们压根就对他们所谓的艺术电影一点都不感冒。
偏偏令人无奈的是,在遥远的中国,还有那么一群站不起来的人。
都2025年了,还要去拍摄八、九十年代的农村题材,去欧洲的电影节上摇尾巴。
既然有机会,李子成就赤裸裸地將其中的道理和规则给揭开,也让黄震等人目瞪口呆这是他们连想都没有想过的领域。
之前在工作中和中国的电影人沟通时,听著他们对於欧洲电影的吹捧,也难免生出低人一等的认知来。
反正中国是贫穷落后的嘛,要多多向西方国家学习。
电影领域也学习就是了。
结果李子成將面纱揭开,才让他们意识到这里面居然存在著巨大的陷阱。
时间到2020年后,中国的观眾早已对欧洲电影祛魅,知道欧洲电影就是空中楼阁,是少数人的封闭城堡。
但是在这个时代,中国人可看不到这一点。
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名號还稳压奥斯卡一头呢。
谁能想到从观眾市场去看待欧洲电影呢?
但群眾这个概念,在中国有著不一般的意义。李子成从这个角度下手,自然会引起国家的重视。
诚如他所说的那样,欧洲电影好不好,到欧洲的民间问一问就知道了。
虽然现在好莱坞还没有凭藉强大的实力在全世界肆意扩张,但欧洲观眾喜不喜欢那些堪称歪门邪道的艺术电影,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只要让国家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那么扭转中国电影界乃至文艺界的认知,將会变成可能。
当然了,李子成说这些,也有现实的自的。
“老的电影人,固然经验丰富,技术嫻熟,但他们的认知和理念,已经很难改变。中国电影要想发展,是指望不上他们的。现在各大艺术院校大量招收新生,显然国家也是在为未来的文艺领域储备人才。可要是再让他们在学院里接受这样的教育,等他们出来后,
情况將不会有任何转变。恰好我们这个项目缺少大量的人手,如果可以的话,不如让现有的院校生加入进来,通过实践的方式学习新的电影理念,各位领导觉得如何?”
李子成门上了北电的78级。
第五代导演群体,不是天生就那个样子的。
他们也是在接受教育和从业阶段,受到了太多的影响才变成了令人惋惜的模样。
既然有机会,为第五代导演群体重塑精神认知,李子成还是很愿意去做的。
他的理由也很正大光明。
光在学校里闷头苦读有什么用?
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啊。
这年头的北电还是很穷的,摄影机、胶片都不富裕,所以学生们根本没有多少实操机会。
把他们弄到剧组里来,在自己的魔下实地参与电影製作。能够看到、学到的东西,不比单纯的课堂更好?
当然了,这种事他是无能为力的。
他跑去北电沟通,人家肯定不理会他的。
但现在带著国家任务的性质,要是能说动部里的三大领导出面,那机会就大了。
现在就看黄震等人认不认可他的理念了。
各大影视院校的老三届,为什么人才辈出、成果辉煌?
除了影视行业百废待兴,人才奇缺,给了他们发挥的机会之外,国家的重视也是重要因素。
如何培养这些人,使之成为能够为国所用的人才,国家显然也有思虑在其中。
只可惜,现实问题让第五代导演的发展,严重落后於国家发展的速度。
他们受到了太多负面因素的影响,取得的成就和製造的麻烦一样多。
还有由状状这样的,几乎职业生涯断送的。
院校里的教学情况如何,学生们的状况如何,其实黄震等人是不太了解的。
他们的位置太高了,工作繁忙,很难去关注具体的基层工作。
但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这个理念,他们还是奉为圭泉的。
“你说的情况很重要,我们会仔细研究的。至於调遣院校的学生来参与项目,还需要和院校方面沟通一下。”
说到这里,黄震看向司徒惠敏。
“这件事由你来跑一趟,如何?”
司徒惠敏知道他为何这么说,毕竟他儿子是北电导演系的系主任嘛。如果这件事能够成行,负责的人肯定是司徒兆激。
“那我就去一趟。”
这个年代官员的行动力都很强,会议结束后司徒惠敏叫上李子成,直接就去了北电。
如今的北电院长是卢孟。
对於司徒惠敏的到来,他难免惊讶。
“领导大驾光临,不知对我们北电有何指示?”
做北电院长,卢孟属於临危受命。
工作的重心就是让北电快速恢復教学工作,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
已经六十二岁的卢孟,其实已经到了退休的边缘,当北电院长也是过渡的。
可比较搞笑的是,接替他的成殷和他同岁,却比他更早地去世,他反而活到了2005
年。
司徒惠敏没有废话,把李子成的想法一说,卢孟也有点憎。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他他明白,也认为这个办法很不错。
北电实在是太穷了,总共就那么点教学器材。
以至於学生们想要练手都没有办法。
拍电影手生怎么成?
可问题是,这么一个小年轻哪来的自信,觉得他搞的项目就比北电的教学更强?
面对卢孟的质问,李子成信心十足。
“之前我在长影已经完成了一部电影,就是我的作品《伐木人》改编的。如果可以的话,想请北电的各位前辈点评、指教。”
行不行,別废话,作品来定。
“就是大领导也说好的那部《伐木人》?”
卢孟消息居然很灵通,还知道《伐木人》背后的其他事。
司徒惠敏也是信心十足。
“等你看了之后,就知道好不好了。”
卢孟作为老革命,行事颇为果决。
“那好,咱们就先看电影。嗯,我召集一下全校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看,没问题吧?”
他虽然是院长,但这么大的事肯定不是他一言能决的。
既然要靠电影来说话,那就让大家都看看,这样才能服眾嘛。
对此,李子成也好,司徒惠敏也好,都没有异议。
不过在准备的时候,李子成想起一件事。
“领导,话说我们这电影审也审完了,到底什么时候能上映啊?”
一般的电影审查,基本上电影局看过后,当场就会给出意见。
能上映,就会召集中影和各地发行公司举行看片会。
不能上映,也会说明原因。该改的改,该禁的禁。
哪有《伐木人》这样的,都到处放好几轮了,结果能不能上映还没有结论。
“你不知道吗?”
他这一问,司徒惠敏也挺纳闷的。
“上头已经决定了,这部电影將会作为文代会的公映影片,让全体参会代表观看。等文代会之后,就可以全国上映了。”
李子成倒吸一口朱琳。
要不要玩的这么大?
虽然知道文代会上,会有代表现场表演节目。但现场放电影,还是给全国电影同行里面的翘楚放这是什么?
这是国家给予的最大讚誉啊。
不是真正优秀的影片,会有这个待遇吗?
第一次得知这个情况,李子成也终於明白了,为何这么重要的国家任务,会选定他来做这个总负责人了。
看来《伐木人》在国家上层的认定中,意义比自己想的还要重大。
行吧。
既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事相报。
胡思乱想当中,电影的放映工作准备好了,北电的人也基本到齐了。
这个时期的北电规模很小,教职工加上学生也没有多少人。
听说是新电影,大家都很高兴,毕竟大家日常拉片拉的都快要吐了。
司徒兆激跑过来,压低了声音。
“爸,今儿个这是什么节目啊?”
司徒惠敏没告诉他。
“先看电影,看完了会跟你们说的。”
另一边,田状状、陈凯戈等人也看到了李子成。
“那不是小师弟嘛,跟谁坐一起呢?”
田状状认出了司徒惠敏,一说出来,大家全都惊不已,更是对李子成產生了別样的想法。
毕竟能跟副部坐在一起还谈笑风生,换成他们恐怕早就心慌意乱,话都说不利索了。
没给大家太多乱想的时间,放映室里暗下来,电影开场了。
当“伐木人”三个字出现在荧幕上时,大家这才知道,今天看的居然是李子成的小说改编的作品。
这小子难道是专门跑到北电来炫耀的?
可带著一位副部过来炫耀,阵仗是不是太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