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落后的理念
“ak47和56冲、56半,是咱们的人和猴子在交火。”
李子成的判断让许大友惊为天人,很想问问,他怎么听出来的。
此时两辆卡车已经停了下来,还並头在一起,成为了简易掩体。
李子成注意到,车还没有挺稳,费明和朱子健就率先跳下了车,直接在路边架起了机枪。
他和战士们还好,李庚、陈凯戈、田状状等人就不行了。
一个个双腿发颤,脸色发白,头皮发麻,胆战心惊地缩在车后,完全一副听天由命的德行。
56冲虽然是从ak47仿製来的,但两者的枪声有细微的区別。
ak47採用的是斜切式枪口补偿器,声音会向侧后方扩散,因此会有一种低频轰鸣感。
而56冲配备的是鸟笼消焰器,声音更集中並且很高频,听起来是那种清脆的爆裂感。
经常玩枪的人都能听出差別来但这些战土们没见识过ak47,也从未上过战场,反而不如李子成有经验。
不过许大友的耳朵还是很灵敏的。
“枪声在山的另一边,不是衝著咱们来的,咱们能安全撤走。”
“不行!”
李子成十分严肃。
“听枪声,咱们的人火力被压制了,说不定有危险。既然碰到了,怎么能见死不救?
副班长匡兆武急了。
“李主任,俺们的任务就是保护你们的安全。如果你们出事了,俺们可没法交待。”
李子成不由分说,重新翻身上车,打开一个箱子,將里面的56冲拿出来,胸掛也穿上,又拿了三个弹匣。
临要下车的时候,突然看到还有三棱军刺,又抽出来一把插在了腰间。
重新回到车后,他很严肃地对许大友和匡兆武道:“我们的战友正在遭遇危险,如果我们就这么走了,你们难道不会愧疚一辈子吗?”
“可是—”
许大友还要说什么,李子成抢在了前面。
“打仗这么危险的事,咱们去做。剧组的其他人留在这里,再让两个战士保护他们。”
其实听到山那头的枪声,许大友等人也很担忧。如果不是有任务在身,他们已经衝过去了。
此时听了李子成的安排,许大友一咬牙,双眼通红地下了决定。
“那好,匡副班长,你和陈金才留下保护大家,我们去救援。”
李庚这个时候才看到李子成拿起了武器,登时嚇的脸色苍白。
“你干什么去?”
李子成嘿嘿一笑。
“救人去。”
探头看了看嚇的六神无主的陈凯戈、田状状等人,他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爸,你们留在这儿不要走动,我去买几个橘子—啊不是,我们去去就回。”
李庚死死拉著他。
“你不要命啦?”
父子连心,亲眼看著儿子要去打仗,他什么也顾不得了。
李子成缓慢但是坚定地拉开了父亲的手。
“您放心,我保证好好地回来。对了,这件事別跟我妈说。”
李庚还要再拦,李子成又想到了什么,指了指车里,对匡兆武道:“匡副班长,车里的武器给大家发一发。管会不会用,到了这时候,自求多福吧。”
说完,不等李庚反应过来,他如同豹子一样窜了出去。
许大友等六个战士连忙跟上,七个人直奔山坡而去。
將將要到山坡底下,李子成发现了不对。
“费明,朱子健,你们两个干嘛去?”
费明和朱子健莫名其妙。
“俺俩是机枪手,要给大傢伙开路。”
“开个屁路,你俩去那边架枪,如果头顶上有人就给压回去。”
李子成气歪了嘴巴,乾脆直接指挥了起来。
我军歷来都有一个传统,那就是轻机枪在伴隨进攻的时候,都是走在最前面的。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火力不足闹的。
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抗日战爭时期、解放战爭时期,一直到抗美援朝时期,我军碰到的对手都是火力远超本方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取得火力上的优势,那么在交战的一开始,就必须起到压制效果。
指望步兵手里的栓动步枪是不成的,所以只能靠轻机枪。
这种打法,堪称一波流。
而在西方军队中,机枪都是在靠后的位置。哪里火力凶猛,就对著目標进行压制。
这样一来,机枪是很安全的,讲究的是持续性。
近些年来军队建设有些断档,一些军事理念还是以前的。
就比如这机枪手靠前部署的方法,其实已经不符合要求了。
现在的解放军手里到底是有56冲和56半的,火力其实已经没那么差了。至於子弹更是充足,更需要机枪提供掩护作用。
李子成给他俩指的位置,是侧翼的开阔地带。
机枪架在那里,可以看到整个山坡顶上的情况。
如果真有敌人从上面冒头,机枪就能为大家提供火力压制。
费明和朱子健被这个命令弄的有点懵,好在执行命令没有二话,赶忙跑了过去。
其他人继续上山。
可李子成又注意到了士兵们经验不足的问题。
“不要走在路上,都散开一些。还有別跑的太快,注意脚下,小心地雷。”
猴子当年靠著一些战术打的美军苦不堪言,具体的方法李子成前世都看到过。
尤其是地雷,更是被他们用出来了。
虽然此时这边没有看到敌人的身影,但难保敌人没有做出预防,而地雷就是最大的危险。
听著李子成严谨的指挥,许大友有些懵逼。
“班长不是我吗?
我是谁?
我要干什么?
哦,对了,这位小李主任说的东西好像很有道理,得赶紧记下来。
他从挎兜里掏出本子和笔,刷刷刷写了下来后,又继续前进。
而在前进的过程中,他一直都在注意观察。
结果赫然发现,李子成的战术动作和大家有点不太一样,但好像更厉害。
这个年轻人,到底是干什么的?
李子成可不知道自己成为了被观察的对象。
这里到底是战场,是生是死,往往无法预料。
他心里也是紧张的要死。
一双眼睛跟雷达似的不停来回搜索,谨慎防备任何一个角度。同时脚下踩的都是虚步,动作十分轻微。
这样不管是埋雷,还是拌雷,都能及时察觉。
不过事实证明,他有点多虑了。
猴子的渗透人员能跑进来已经很不容易了,再想要做什么精细的部署,那是不可能的。
他们到了山坡顶上,也没有遇到任何麻烦。
但从这里居高临下,立刻看清楚了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