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大成功
电影结束了,余波却久久难平。
热烈的掌声响彻宴会厅,所有人都站起身来,衷心地向长影厂表达祝贺。
在《伐木人》被选为文代会公映影片时,不服气的人比比皆是。
就算长影厂是中国电影的老大哥,可这些年来谁家又差了?
谁家没有好电影?
只比当下的新电影,大家也是信心十足的。
因此一时间说怪话的,鸣不平的,背后使阴招的,层出不穷。
直到今天电影公映了,也有不少人带著挑刺的心理在看。只等发现不好的地方,就要成为他们攻击的口实。
但最终的事实证明了,这部电影被选为公映片,果然有其技压群雄的实力。
即便是最挑剔的人,此时也只能送上衷心的掌声,同时心里难免落差。
这就是现实。
当差距过大的时候,任何的不服气都会变成绝望。
《伐木人》以全新的拍摄方法、表演方法和构思方法,给了中国电影人一个当头棒喝般的惊醒。
原来,电影可以好到这种程度!
即使在香港见多识广的夏梦、廖一源等人也是难掩震惊,拿著《伐木人》跟所有他们看过的电影相比,都不觉得差在哪里。
因为质量和技术太好,反而电影里面的主旋律味道不再是那么咄础逼人,让大家都感觉顺眼顺心了许多。
大家並不知道,这其实就是主旋律电影进化后该有的样子。
首先,它得是一部电影。
要想电影质量好,就必须得有符合电影的各种基本要素。
然后才是往其中添加主旋律要素。
这样才不会喧宾夺主,又能起到足够的宣传电影。
毕竟如果观眾都不爱看,怎么宣传也是没用的。
而只要电影好,哪怕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观眾也是乐意掏钱走进电影院的。
“怪不得要以这部电影来公映呢,这是给我们中国电影界树立了一个標杆啊!”
夏老之前一直在上海,最近才到京城来,所以有些事情不清楚。
本来还很纳闷,觉得为何好端端地突然安排了这么一项活动?
此时亲眼看了电影,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价值。
如果说第四届文代会是中国文艺界否极泰来的开端,那么《伐木人》肯定要將中国电影提升一个全新的高度。
这对广大的电影工作者来说,必然是一个艰巨的考验。
毕竟《伐木人》所展现出来的水准,是方方面面超越了当下的。如果大家不奋起直追,那么拍出来的电影还有人看吗?
是的。
中国电影界比较封闭,也不怎么受到国外的影响。但如今这条鲶鱼出现在了內部,而且已经將这滩水给搅浑了。
接下来中国电影界的发展,必然是不受人为控制的了。
反正不管是从业者,还是外界的大眾,都会很快形成一种概念。
不如《伐木人》的电影,就是不好看的电影。
看著电影人们五八门的脸色,李子成心里笑的如同偷到了鸡的黄鼠狼。
是的。
从他参与製作《伐木人》开始,到今天的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中。
作为前世的行业大佬,专业水准是一方面,对於中国电影史的研究也是必修课题。
因此对於中国电影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李子成都门清的很。
正因为如此,该如何去利用穿越的优势、超前的见识来催化中国电影往正確的方面进化,是他一开始就做好筹划的。
嘻嘻哈哈、吊儿郎当只是他的掩护色,老谋深算才是他的根底。
但过於年轻的外型,让他必须將自己的老谋深算包裹起来。否则的话,真要被送到实验室去切片了。
一些跳脱的行为,一些口的言语,固然和当下的风气不合,但因为他的年轻,反而很容易被包容。
毕竟特殊时期刚刚过去,人们对於因言获罪这种事还处於ptsd当中。
正所谓极致的禁后,就是极致的自由。
李子成就是准確地抓住了这个时机。
为什么原本的歷史上没有人这么干?
废话。
原本的歷史上也没有他这样的穿越者啊。
总之,《伐木人》的第一场公映,不是小成功,而是大成功。
特大成功。
邓奶奶、廖老、夏老,包括夏梦女士等人,全都给予了电影最高的评价。
其他的电影从业者就不要说了,已经將长影眾人团团包围,无论是谁都不放过。
“雷献和同志,那段战斗中的晃动镜头是如何拍摄的?大家都是同事,你可不要帚自珍哟。”
雷献和:我不道啊,我纯工具人来著。
奈何字幕上打著,他是《伐木人》的摄影师。所以此时的他在眾多同行的心里,已经是摄影大拿了。
都想要从他嘴里捞点乾货。
可怜的雷献和就是个木訥、害羞的年轻人,一下子被眾星拱月,那是心也慌了、脑也懵了、脸也僵了、手也木了、腿也抽了。
我是谁?
我在哪儿?
我要干什么?
不管电影同行们如何喧囂,一件重要的事让长影上下打起了精神。
那就是电影发行。
大会堂这边特意给安排了一间小型会议室,长影厂、电影局、中影公司和各地发行公司的代表匯聚一堂。
司徒惠敏因为是主管电影事务的负责人,所以这场发行会议由他亲自主持。
长影这边,虽然大家都列席了,但能够发言的只有苏耘、庞学勤和李子成三人。
哪怕李庚和贝聿成是电影的导演,这种场合也轮不到他们。
其实对於长影来说,也没有什么好爭取的。
毕竟这年头的政策,是按拷贝算钱,
电影能卖多少钱,全看各地发行公司的拷贝订购数量。
中影公司这边,因为没有总经理,所以刚刚回来工作的丁达铭负责具体事务。
不过今天的发行会议和以往不同的地方在於:
一,出席的人都是各地电影公司的头头。
都是来参加文代会的,遇到电影发行的问题,顺路就参与了。
二,各个都神情颇切,不像以往那般严肃和抗拒。
以前有电影要发行的时候,这些电影公司在看过片后,许多时候都很为难。
电影质量如何,一眼就能看的出来。
明知道拷贝买回去票房不会太好,但有的时候作为任务不得不买。
今天的《伐木人》其实也是任务。
本来各地电影公司都做好大出血的准备了。
结果看了成片后,所有人都意识到,这电影肯定会火的。
那就不是愁眉苦脸了。
这种时候,其他地方的电影公司可就成为竞爭对手了。
毕竟中影印製拷贝的速度摆在那里,而各地对於拷贝到需求量將会非常庞大手快有、手慢无,这种时候容不得谦虚礼让。
司徒惠敏还没说话呢,会议室里就已经火四溅、杀气腾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