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渊源
虽然李子成要出国留学一事,让徐晓忠感到很惋惜,但中戏並不可能设置障碍。
毕竟在这个年代,出国留学其实是zzzq的事。
国家都在千方百计输送人才出国留学呢,学校怎么可能阻止?
哪怕李子成仅仅是大一的学生,甚至没有在学校里上过哪怕一天的课程。但学校的所有领导和老师都一致认定,他的水准已经不是学校能够教导的了。
这种情况下,他出国留学,学习更加先进的电影理念和知识,对他本人、对中国的电影事业、
戏剧事业都有著莫大的好处。
所以李子成顺利地从中戏拿到了学歷证明,扫清了出国留学的又一障碍。
火车再慢,剧组的大部分成员还是回来了。
阔別半年多回到京城,这帮傢伙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李子成亲自赶到火车站迎接,主要关心的还是北电78级和中戏导79的情况。
“古人诚不欺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以往他们在学校中也算是勤奋,但学到的东西完全不能和片场相比。成子,你可是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啊。”
同徒兆激拍著师侄的肩膀,越看越是喜欢,
李子成跟他说了司徒惠敏邀请作客的事,司徒兆激一听就明白了。
“別担心,我爸是关心你出去的情况,应该是有所交待。”
得知原因,李子成心里暖乎乎的。
这些长辈的爱护,就像大树一样,足以为他遮风挡雨。
在两人说话的时候,陈凯戈、田状状、张一谋等人都在远处巴巴地看著。一直等司徒兆激走了,他们一窝蜂地冲了过来。
“小师弟,我们对你咋样?”
陈凯戈仗著个子高,搭著李子成的肩膀一个劲套近乎。
李子成好笑不已。
“你们对我咋样不知道,反正我对你们可不算好。怎么,你们想要报復啊?”
“矣,你对我们哪里不好了?”
田状状吹鬍子、瞪眼睛,一副和李子成心连心的德行。
“有事说事。”
见他不为所动,陈凯戈赶忙压低了声音,跟做贼似的,
“我们就是想问问,你下一部电影啥时候拍?到时候能不能还带著我们?”
李子成懂了。
这帮傢伙,都是人精啊。
虽然在剧组的时候被他摧残的够呛,但他们很清楚,在剧组学到的东西那是受用无穷的。
所以这样的机会,他们当然还想抓住。
看著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李子成还是很受用的。
毕竟这些人將来可都是中国影视行业的大能,他们能对他如此信赖和依靠,证明了他在行业內部的影响力。
只可惜,他们的想法註定落空了。
“你们不知道吗?我马上就要出国留学了。拍电影的事,等我回来再说吧。”
因为事情已经定了,李子成不再隱瞒。
“什么?你要出国留学?你不是才大一吗?”
相比起不能跟隨李子成继续拍电影,他出国留学的消息才是最让人震惊的。
当得知李子成即將去南加州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留学,跟乔治·卢卡斯、史匹柏等人做校友,这帮傢伙更加嫉妒了。
“那岂不是说,你有机会见到乔治·卢卡斯和史匹柏?”
面对顾长蔚酸酸的追问,李子成美国式地耸耸肩膀。
“不是有机会,而是一定能见到,因为他们两个经常会到学校去讲课。”
很长一段时间,在新四大名著的洗脑下,许多国人都以为美国人不讲人情、不讲关係,一切都凭本事。
但后来祛魅之后才发现,全世界都是人情社会。
说不讲关係,是因为你融不进人家的关係圈子罢了。
李子成为什么要去南加州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留学,就是因为这里和北电、中戏一样,始终在源源不断地为好莱坞输送人才。
这些人构成了好莱坞运作的基石。
只要他成为了这所学校的一员,並且展现了足够的能力,那么就可以在好莱坞编织出一张关係大网。
到时候能够调用的资源,是盲目闯美的那些人根本无法比较的。
毕竟其他人在中国再火,到了美国后也是两眼一抹黑,只能刷盘子度日,苦苦追寻那微乎其微的机会。
还不敢和国內的人说,不管受了多少委屈、多少心酸都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
《高山下的环》胶片数量非常多,全部冲洗出来需要很长时间。
趁著还有空閒,李家三口买了些礼物,来到了司徒惠敏的住所拜访。
“你们和兆激是同学,当年也是见过的,来到了这里就不要客气,当自己家一样。”
司徒惠敏的妻子邓雪邛对於李家三口的到来十分开心。
这位老太太,依旧保持著朴素的作风。而且在司徒惠敏长久的革命生涯当中,许多时候都是靠著她勤劳的双手才维持了一家人的开销。
除了邓雪邛,司徒兆激的妻子李莲郁更是拉著贝聿成的手,敘旧的话都没停过。
当初司徒兆激在北电上学时,就已经结婚了,所以李莲郁和贝聿成等人都是相熟的。
“让他们女人家聊著,咱们到书房说说话。”
家里难得这么热闹,司徒惠敏的脸上也满是喜色,招呼李庚和李子成进了书房。
几人按次坐下,司徒兆激为大家湖茶,
司徒惠敏也不客套,直接说起了李子成去美国留学的事情。
“外面都把美国说成天堂了,实则那里並没有那么好。尤其是华人,在美国更是艰难。你过去之后,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隨著开放的到来,国人开始渐渐地接触到了外面的事物。
而巨大的差距,让许多人难免心生自卑,进而对外面极致吹捧。
外国的月亮更圆,在这个时代不要太过於盛行。
司徒惠敏也怕李子成去了之后心態崩了,因此为他打了预防针。
他却不知道,对美国的样子,其实李子成比任何人都熟悉。不光是现在的美国,未来的美国都是如此。
“呵呵,別人家的好的是別人家的。我这次去,只学人家的好,学完了就回来,把咱们自己的家也建设的那么好。”
听到他的说法,几人大笑。
“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
司徒惠敏欣慰之余,在纸条上写了一个电话號码。
“你上学的地方在洛杉磯,虽然距离旧金山比较远,但如果遇到了什么事,打这个电话都能帮到你。”
在李子成探究中,司徒惠敏说了其中的渊源。
“这个电话是三德公之子、敬维兄的,他久居美国,在西海岸颇有人脉,如遇麻烦,有他出面,可保万全。”
在李庚迷惑中,李子成已经明白了。
司徒惠敏给的这个联繫方式,是北美洪门的。
他父亲美堂公和三德公携手创党,情谊非常。
有他的关係在,李子成到了美国西海岸,別的不好说,最起码不用担心被华人势力针对了。
毕竟大家都知道,出门在外,老乡见老乡,背后挨一枪。
司徒家和黄家的面子,谁敢不给?
最起码能让李子成在美国的华人社会里得到巨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