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1978从长影厂开始 > 第253章 一文出 天下震
  第253章 一文出 天下震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看似很长,但剧情紧凑,波澜壮阔,所有的观看者都只有一个感觉。
  仿佛攸忽之间,就结束了。
  一直到荧幕变黑,放映厅亮起灯来,许多人才惊醒时间的流逝。
  不光是大佬们,就连黄震、贺静之、司徒惠敏等人,也沉浸在电影的余韵当中。
  他们也没有看过完整的片子。
  甚至说,就连苏耘、汪洋和张景樺三位也没看过。
  而影视剧这种东西,拍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东西,和最终的成片那是完全的两种东西。
  哪怕他们看过剧本,也不能跟真正的画面相比。
  可放映厅里悄无声息,著实让剧组的眾人志忘不已。
  是行,还是不行,倒是给句痛快话啊!
  唯独李子成淡然安坐,知道这把稳了。
  他因为离著近,刚才看到了许多人擦拭眼睛的动作。
  这些大佬干了一辈子革命,经歷过的生生死死、悲伤痛苦不知道多少了。
  这部电影能打动他们,能让他们落泪,这就是成功的最好证明。
  足足过了半个小时,不知道谁最先清醒过来,掌声突然响起。
  一开始是一个,后来连成了一片。仔细听的话,就能发现后面的放映员也在热烈鼓掌。
  他们同样也是第一次看到电影的人,自然感受和別人是一样的。
  “好哇!非常好!你们充分领会了精神,拍出了国家、军队、人民需要的作品。高山下的环......
  剧组的眾人全都浑身一轻,泰山一般的负担尽数卸去。
  “你们在电影中反映的问题很深刻,对於情感的表达很充沛。只有这样的电影,才能让广大人民群眾认识到军队的不易、军人的不易,重拾人民群眾和人民军队的感情联繫。”
  帅也是不吝褒讚,更是连连看了李子成好几眼。
  邹晓康已经把事情跟他说过了。
  他对李子成的眼光毒辣惊奇不已,没想到一个从未去过广东的小年轻,居然能发现奥妙。
  许多事情就是这样,换个人就不可能成功,
  廖老的侨办是如此,工具机等工业基础品的进口也是如此。
  如果是一般的工具机,对国家的发展其实用处一般。但是先进的工具机,外面封锁的很严。
  要想弄到,並且弄进来,必须要有足够硬的外界关係才行。
  尤其是绕过封锁,就得藉助香江的地下势力。这种情况下,就只能靠叶、司徒两个姓氏才能成功。
  换成別人—
  人家认识你吗?
  能信得过你吗?
  凭什么帮你?
  邹晓康和司徒瑛干这事,最是合適不过,
  能借用到足够的能量,又年轻不惹人注意,可以解决很多麻烦。
  这种事,李子成一个小年轻的居然能看透,足见他的厉害。
  其他人虽然没有怎么表示,但离开的时候,全都拍了拍李子成的肩膀。
  能让这群大佬们如此表態,已经足够了。
  李子成心里门清,自己从今以后在那边办点什么事,都会十分方便。
  对於电影,算是通过了审核,
  要说最期待这个消息的,肯定就是中影和各地的发行公司了。
  业界没有秘密。
  《高山下的环》的含金量,人人皆知。並且谁都明白,这种电影就没有失败一说。
  区別只在於,到底能有多成功。
  因此当中影给各地发行公司发出看片的邀请后,所有的发行公司都派出了最精干的力量奔赴京城。
  电影受到重视是其一。
  其次,这是李子成的电影。
  自从《伐木人》之后,李子成算是一战成名。
  哪怕他在《伐木人》只是掛著製片副主任和编剧的职务,但外界早就打听清楚了。
  《伐木人》的里里外外,都是他主导的。
  不少导演都羡慕李庚、贝聿成两口子。
  別人当导演,辛苦工作,寻找机会不说了。还得为了孩子的前途筹谋,想著孩子怎么才能有个好的前程,能不能吃电影这碗饭?
  他们家却好。
  居然是孩子反哺父母,愣生生地把李庚、贝聿成带成了第一流的导演。
  每次想到这个,许多人都恶向胆边生,对自家的孩子痛下毒手。
  据统计,李子成成为了所有电影导演家孩子的噩梦,都將他视为平生第一大仇人。
  各地发行公司有远有近,一时不能聚齐,但抢在电影前面的,是《高山下的环》文学版的发表。
  这天一大早,各大报亭、书店就迎来了大量的人潮。
  男女老少,各种职业都有。
  “今天的《人民文学》给我一份。”
  英靶今天没顾上吃早饭,甚至都没梳头、洗脸,直接就跑到了家属院最近的报亭。
  也就前后脚的功夫,《人民文学》刚刚拿到手里,报亭就被数不清的人头给包围了。
  “有没有《人民文学》?”
  “给我两份。”
  “我要五份。”
  英靶后怕地挤出人群,紧紧著刊物,一路往人大而去。
  英若成拿回来的剧本,他借著便利已经看过了,並且再次认识到了李子成的厉害。
  所以当听说《高山下的环》要发表文学版的时候,他就决定必须买到。
  他知道了这个消息,別人也知道了。
  或者说,在京城不知道的才是少数。
  文学版刚刚决定刊发的时候,各个机关、单位、学校就已经下了指令,要求学习。
  情势和去年的《伐木人》一模一样。
  市面上还没见到作品呢,光是企事业单位的订单就超过了八十万份。
  其中海子里订购一万份的消息,是最令人震惊的。
  虽然一万份这个数字並不多,但订购的单位嚇人呢,
  这说明什么?
  说明了上面有多重视。
  其次总政那边为各部队订购了十万份,是数量最多的。
  这也情有可原。
  毕竟《高山下的环》讲述的就是部队的故事,最为部队所关注。
  可这样一来,人人都知道《高山下的环》將成为紧俏货。不抢的话,恐怕是难以先睹为快了。
  这一天,在全国各地,凡是能买到《人民文学》的地方,都出现了可怕的拥挤现象。
  真正的一文出、天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