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李子成小同志,万分感谢啊!”
演唱会的计划得到通过,各方响应的非常积极。尤其是中影,更是知道此举意味著什么。
因此中影总经理张俊祥亲自登门拜访,连连表示感谢。
“张总,您太客气了。中影是咱们国家电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掌管著电影发行一事。这一次的演唱会,也是为了配合电影发行和宣传嘛。在这方面,中影才是专家。”
李子成目的达成,好话说尽,拉近了和张俊祥的关係。
確切地说,是和中影的关係。
只要这次的事办成了,今后他在中影就有了一份情谊在。日后再搞电影的话,会得到许多助力。
他谦逊,张俊祥也是如此。
“来来来,咱们坐下说。”
等大家都坐下后,张俊祥关心地道:“老实说,怎么搞演唱会,我们是一点经验都没有。这件事啊,还得你能者多劳。你放心,只要你一声令下,我们肯定无条件配合。”
苏耘、汪洋等人坐在一旁,看著素来高傲的中影居然这么痛快,不由得喷喷称奇。
同时他们也从李子成的做法中,学习到了许多东西。
当然了,学到了归学到了,能不能用那就是两回事了。
李子成能让各个方面信服和配合,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能把盘子做大,给大家提供足够的利益。
说白了,就是他有创造力。
换成苏耘、汪洋等人,显然是做不到的。
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自家的利益,必然要和中影等部门进行爭夺。
那样一来,肯定会矛盾日深。
具体怎么操办,李子成自然是当仁不让的。
“我们制定好的计划,是打算在全国各省都办一场演唱会。这件事要想做成,得各地电影公司配合才行。”
有了各地的配合,场地、手续、组织、宣传、后勤等方面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各地公司都对这件事很感兴趣,但对於具体的操作不太清楚,也不知道该从何处著手,就等你解惑呢。”
恐怕各地公司更加关心的是利益分配吧。
李子成门清,但看破不说破,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既然我们要到各个地方去开演唱会,那么就各地单论。比如在京城的演唱会,那么就交给京城的电影公司操办。等到事后结算时,也只跟京城的电影公司对帐。同样的道理,天津的话就跟天津的电影公司,上海的和上海的,广东的就和广东的。”
他这么一说,张俊祥等人就明白了。
这个办法很直接,但不得不说,也很公平。
在谁家的地盘上开演唱会,谁家就参与利益分成。简单明了,不会出现帐目不清、分配不均的情况。
这是李子成早就考虑到的地方。
要是將所有的巡迴演唱会笼统为一个整体,等到全部结束后在结算,一来时间跨度太长,二来各家公司肯定会因为分配多少的问题闹起来。
毕竟各地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收入上肯定会有很大的差距。
“这个办法好,各家都不会有什么意见。”
张俊祥等人商议一番,当场就同意了这个方案。
而利益分配方面,还有其他的部分。
“这一次咱们的活动,参与者不单单只是各地的公司。演出的歌手和他们背后的文工团、歌舞团等,为了配合咱们的活动也都付出了,所以我的意见是,在总收入当中要给人家支付报酬。”
“这”
中影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迟疑。
毕竟从前都没有这么干过,他们也不知道行还是不行。
“具体的分配比例,肯定要和各家单位详谈,事先划定好比例。不过中影是承办单位,肯定是占大头的。”
李子成是打算把一切的利益分配环节,都用合同的方式设定好。
说不得,將来这些模式会成为文化娱乐產业的范本,也能提前让相关从业者意识到商业化的玩法。
既然他都说的这么明白了,中影当然不会再有意见。
“那好,就这么办。”
和中影谈好后,李子成將情况匯报到部里,黄震便召集了四家电影厂、中影、各个需要参与的文艺团体、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等部门,开了一个集体討论会。
在这个会上,李子成的方案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其中中央台和中广台甚至比中影还要积极。
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在这次的活动中,他们两家可以对外进行gg招商了。
去年雷达表在电视上投放gg,支付的费用让中央台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手里其实握著一个宝库。
奈何能不能卖gg,不是他们说了算的。
现在李子成从另外的角度帮他们开了口子,虽然只是特例,但只要这次办成了,让上面看到益处,就很有机会解禁。
各家单位协调完毕后,关於《高山下的环》演唱会的gg迅速出现在了各大媒体上,全方位、无死角地让广大群眾知道了这件事。
这段时间《高山下的环》热度爆棚,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討论热潮。
这样的演唱会,当然是反响热烈。
中影、中央台等单位,光是接听群眾的諮询电话就忙的不可开交。
这让所有人都意识到,恐怕这个巡迴演唱会要大爆特爆了。
而伴隨著演唱会的討论热度,另一件事更是吸引眼球。
那就是巡迴演唱会的gg招商。
多新鲜呢!
演唱会不就是听歌看表演的嘛,怎么还能打gg呢?
一时间,各处都在观望,想要看看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个等待並不长久,有人直接找到了北影来。
“李子成同志,这位是宋槐桂女土,这位是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他们想要和你商討一下演唱会的gg招商事宜。”
外事部门的同志为来者做了介绍,引起了大家的惊呼。
李子成当然也很意外。
不过看向宋槐桂的目光里满是晞嘘。
他当然认识这个女人,不但认识,而且关係匪浅。
前世他第一次征战夏纳电影节並斩获金棕櫚奖盃时,就是这个女人替他忙前忙后,为他牵线搭桥,可以算是他的恩人。
时过境迁,他们却以不同的身份再次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