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 第78章马嵬驛兵变(下)
  本来陈玄礼对於兵变这种事情还算轻车熟路,当年他就跟隨李隆基参与诛杀韦后的唐隆政变。
  由於杨国忠是大唐朝廷的宰相,杀他相当於跟李隆基翻脸,所以陈玄礼不想日后背上谋反的罪名,於是偷偷找到东宫宦官李辅国,希望通过他跟太子李亨联繫上,至少也要取得他的支持。
  结果陈玄礼还没取得太子李亨的明確支持,马嵬驛兵变已经爆发。
  原来李隆基在逃亡的时候还有不少外国使节跟隨,其中刚好就有吐蕃使节,而这导火线正好是吐蕃使节来找杨国忠要吃的。
  张小敬见到吐蕃使节跟杨国忠走到一起,他振臂一呼大声喊道:“国忠与胡虏谋反!!!”
  “嗯?”
  杨国忠一脸懵逼还没反应过来。
  张小敬策马奔腾张弓搭箭射向杨国忠,先发制人把他射落马下。
  “啊!!!”
  杨国忠身中箭矢坠落马下,他起身便匆忙逃进马嵬驛的西门。
  以张小敬为首的禁军將士蜂拥而入,手起刀落把他碎尸万段,余恨未消的士兵们把他的脑袋割下来掛到驛站大门上。
  这些譁变士兵杀掉杨国忠以后,愤怒不但没有平息下来,反而滋生出杀戮的快感。
  反正杀一个人是死,杀一群人也是死,那就乾脆把所有人斩尽杀绝。
  一时之间,马嵬驛兵变完全走向失控。
  禁军將士紧接著又杀死户部侍郎杨暄、韩国夫人等眾多皇亲国戚。
  御史大夫崔方进见此情形嚇得魂飞魄散,他哆哆嗦嗦指著禁军士兵怒斥道:“大胆,尔等怎敢杀害宰相,你们眼里还有没有王法?”
  “这就是王法!!!”
  禁军將士挥刀砍下崔方进的头颅,他的脑袋让人当做战利品掛在腰间。
  宰相韦见素听见外面闹得鸡飞狗跳,他刚要打开房门看个究竟。
  这一幕正好让禁军將士给撞上,他们立刻破门而出对著韦见素拳打脚踢。
  就在即將拿刀砍下他脑袋的时候,有人站出来大声喊道:“有冤报冤,有仇报仇,韦相爷是无辜的,还请大家放过他!”
  由於韦见素为人秉公办事,所以他在禁军將士的口碑还算不错。
  “好,那就放过他!”
  “走,咱们提刀杀了那个昏君去!”
  禁军將士只是暴打韦见素一顿而已,他这才得以逃过一死。
  李隆基在驛站內惊闻外面喊杀连天,他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於是找来高力士进行问话。
  “陛下,杨国忠已被禁军將士以谋反罪处死!”
  高力士只能把外面发生的事情老老实实告诉李隆基。
  李隆基听闻这话大为震惊,可他也是无可奈何,眼下只有找来陈玄礼安抚譁变士兵,以免他们採取进一步的过激行动。
  陈玄礼亲眼见到事情已经完全失控,他觉得再这样下去势必会大祸临头,於是对著禁军將士大声吼道:“你们诛杀杨国忠有功,还请在此稍后,让我进去跟陛下匯报!”
  这话一出,禁军將士群情激奋怒骂出声。
  “放你娘的屁!”
  “你真把我们当成傻子了吗?”
  “你这老东西肯定是要去调兵遣將来围剿我们!”
  “大家快杀了他!!!”
  一部分禁军將士正欲提刀杀向陈玄礼。
  所幸陈玄礼平时对待禁军將士还是宽容,不少人站出来阻止军中袍泽,可是仍然有人张弓搭箭向他射去。
  “我的妈呀!!!”
  陈玄礼顿时嚇得落荒而逃,他赶紧跑进驛站內跟李隆基匯报情况。
  这些譁变的禁军將士立刻把驛站包围起来,张弓搭箭蓄势待发,隨时隨地准备放箭射杀里面的所有人。
  李隆基拄著手杖踉踉蹌蹌来到驛站门口,他非但没有怪罪禁军將士,反而以好言相慰,並让他们收兵归队。
  然而禁军將士根本没把李隆基放在眼里,对於皇帝陛下的好言好语置若罔闻。
  李隆基无奈只能让高力士和陈玄礼两人出面,去问这群譁变的禁军將士到底还想要什么。
  高力士很快就把答案带回来,他声音哽咽说道:“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李隆基听完犹如晴天霹雳,他瞬间嚇得面如土色。
  本来李隆基还以为杀掉杨国忠就能平息眾怒,没想到禁军將士还想除掉杨贵妃,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现实。
  可是面对这群凶相毕露的禁军將士,李隆基隱约感到局面完全失控,他明白自己已经无力回天,只能痛哭流涕说道:“朕当自处之!”
  李隆基说完转身入门,他倚杖俯首而立。
  韦见素之子韦諤见到李隆基仍然犹豫不决,他赶紧上前跪拜奏道:“今眾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
  为了能让李隆基快点下定决心,韦諤叩头力请直至流血。
  李隆基声泪俱下辩解道:“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
  旁边的高力士见到李隆基还没看清局势,他亲自站出来劝諫道:“贵妃诚无罪,然將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將士安则陛下安矣。”
  事已至此,於事无补。
  李隆基终於明白什么叫做自身难保,他要是不肯答应,这些杀红眼的禁军將士便会衝进来大开杀戒,到时候自己只会死得更难看。
  高力士带著杨贵妃来到一间幽静佛堂,让她跟李隆基进行诀別。
  杨贵妃跪在佛像前做完最后一次礼拜,然后高力士手中的三尺白綾就套上她的脖颈將其勒死。
  然而围困驛站的禁军將士並未散去,李隆基只能將杨贵妃的遗体抬到庭中,允许禁军將士进行查验。
  禁军將士亲眼见到杨贵妃確实死了,大家这才稍微放下心来。
  这场马嵬驛兵变暂时平息,太子李亨成为最大贏家。
  虽然太子李亨没有明確表態支持陈玄礼,但是他早就知道这件事情,所谓的未决不过是默许而已。
  李隆基绝对是这场兵变的最大输家,他已经把四十四年的皇帝威严全部败光,就连身边的禁军將士都不能约束,这也难怪太子李亨能够轻易取而代之。
  太子李亨已经准备要跟李隆基分道扬鑣,他才不愿意前往蜀地避难,毕竟剑南道乃是杨国忠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