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 第80章分道扬鑣
  本来李亨想要找个藉口脱身。
  没想到又有三个人挡住他的去路。
  这三人分別是广平郡王李俶、建寧郡王李倓、宦官李静忠。
  李倓对著李亨劝諫道:“叛军进犯两京,四海分崩离析,若不依靠人心,何以兴復社稷?”
  “殿下若隨陛下入蜀,叛军必定尾隨烧毁栈道,断绝蜀地与关中的交通,如此无异於把中原拱手让给贼人,毕竟人心离散就很难重新凝聚。”
  “为今之计只有调集各大藩镇的精兵强將,联合东征討伐叛军,克復两京平定四海,使社稷宗庙转危为安,再修復宫室迎回陛下,岂非人间之大孝,何必执著於儿女之情?”
  李亨见此情形只能点头答应下来。
  这一切都是他自导自演出来,为的就是要跟李隆基分道扬鑣。
  广平郡王李俶立刻去跟李隆基匯报情况。
  李隆基只能同意跟李亨分道扬鑣,他从禁军將士中分拨两千人马,让他们跟隨太子。
  隨著李隆基跟李亨分道扬鑣以后,他继续向西来到扶风郡。
  虽然李隆基顺利来到扶风郡,但是禁军將士根本不想去蜀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对於护驾也是越来越感到厌倦,各种牢骚怪话满天飞。
  眼看著陈玄礼快要控制不住禁军將士,李隆基急得忧心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正好在这个时候,剑南道进贡十几万匹彩帛运抵扶风郡。
  李隆基顿时抓住救命稻草,他马上命人把所有彩帛陈列在城楼下,然后召集禁军將士发表一番感人肺腑的演讲。
  “朕因所用非人,这才导致逆胡叛乱,被迫流亡至此。”
  “诸位將士仓促隨朕离开长安,不得不与父母妻子诀別,一路跋涉到这,实在是愧对眾人。”
  “从扶风郡到蜀地的路程还很遥远,那里恐怕也养不起这么多人马,现在朕准许你们回家,並请大家把这些彩帛拿去作为盘缠,从今往后各自珍重。”
  “朕將携带皇子皇孙继续西行,相信依靠自己也能走到蜀地,今日与诸位將士在此別过,你们回到长安后见到父母和家乡父老,请转达朕对他们的愧疚。”
  这番话说完之后,李隆基顿时泪如雨下。
  在这一刻,禁军將士终於被李隆基的真诚所打动,他们不约而同眼眶通红,齐声高呼:“臣等无论生死,决意跟隨陛下,绝不敢有二心!”
  虽然杨国忠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奸相,但是他確实为李隆基挡下不少劫难。
  要不是杨国忠事先让人把十几万匹彩帛运来扶风郡,李隆基哪里有这么简单重新收服禁军將士。
  杨国忠对不起天底下所有人,可他唯独对得起李隆基。
  这十几万匹彩帛分给禁军將士以后,再也没人吵著闹著,眾人坚定不移保护著李隆基前往蜀地。
  太子李亨跟李隆基分道扬鑣后,他同样感到前所未有的茫然,前路渺茫不知何去何从。
  虽然百姓们请求太子李亨留下討伐叛军,但是他不会真的傻到留下来。
  既然如此,李亨为何还要跟李隆基分道扬鑣?
  其实这原因並不复杂,主要还是李亨参与马嵬驛兵变,他跟李隆基之间已经產生嫌隙,因此在兵变后自然是拒绝前往蜀地。
  李隆基是依靠政变上台,他狠起来那是六亲不认。
  对於这点李亨还是非常清楚,他假如跟隨李隆基入蜀避难,那么隨时都有被废掉的可能,故而在队伍开拔后,以父老挽留为由,拒绝继续南下蜀地。
  广平郡王李俶见到眾人一言不发,他率领打破沉默说道:“天色已晚,此地不可久留,不知诸位有什么打算?”
  眾人心里都没主意。
  建寧郡王李倓见到没人出来拿主意,他便站出来说话:“殿下昔尝为朔方节度使,將吏岁时致启,倓略识其姓名。河西﹑陇右两镇將士皆败降贼,父兄子弟多在贼中,或生异图。”
  “朔方道近,士马全盛,裴冕衣冠名族,必无贰心。贼入长安方虏掠,未暇徇地,乘此速往就之,徐图大举,此上策也。”
  李俶、李倓、李辅国三人早就商量好去处,这番问答只是为了说服眾人而已。
  很多人都不知道太子李亨曾经遥领过朔方节度使,虽然他没有正式上任,但是跟朔方军將领还是存在联繫。
  眾人听闻此言觉得是个好去处,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是唯一选择。
  “这確实是个好办法!”
  “建寧郡王所言有理!”
  “是啊,我也赞同北上投靠朔方军!”
  李亨见到大家都同意下来,他决定明天就向灵武郡进发。
  记住是灵武郡。
  而不是朔方郡。
  灵武郡乃是朔方节度使的治所,这相当於是朔方军的大本营。
  由於李亨跟李隆基是在渭水以南分道扬鑣,而不是在渭水以北的马嵬驛进行分別,所以他入夜后遇到从潼关方向溃退下来的残兵败將。
  “不好,叛军追杀来啦!”
  这大晚上的乌漆墨黑咫尺莫辨,眾人纷纷把这支唐军残兵当成叛军。
  双方顿时渭水河畔展开激战。
  直到唐军將士死伤过半之后,大家定睛一看才发现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打自己人。
  李亨从溃兵口中得知姜天骄已经带兵进驻长安,他立刻把两军整合到一起,沿著河畔找到一处水位较浅的河段,然后骑马横渡渭水。
  一部分唐军没有战马无法涉水过河,再加上他们又不会游泳,只能挥泪目送李亨等人离去。
  李亨率眾渡过渭水,经由奉天县北上,他害怕姜天骄派遣骑兵追来,策马狂奔疾驰三百余里,只用一天一夜就抵达新平郡。
  代价就是李亨身边只剩几百人,其余將士全部跟丟,连同马匹全部活活累死。
  新平太守薛?早已弃城而逃,这让李亨感到勃然大怒,他立刻派人把薛?抓回来斩首示眾。
  李亨在新平郡稍微休息片刻,他继续前进来到安定郡。
  安定太守徐瑴同样弃城而逃,李亨照例派遣將士將其捕杀,他就不信大唐人心就这么散了。
  灰头土脸的李亨走到彭原郡,他在此补充粮草马匹,同时对外放出消息,声称自己收拢兵马正欲跟叛军展开决战,於是引得大量官吏百姓前来归附。
  直到李亨跋山涉水来到平凉郡,他终於引来峰迴路转。
  平凉郡乃是大唐朝廷的养马重地,官吏百姓纷纷把马匹献给李亨,他很快得到数万匹马,唐军士气为之一振。
  虽然李亨距离灵武郡已经不远,但他还不確定朔方军是否依旧效忠大唐朝廷。
  朔方节度留后杜鸿渐、六城水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卢简金、盐池判官李涵五人商议后,他们决定拥立太子李亨。
  盐池判官李涵亲自来到平凉郡拜见李亨,力邀他前来灵武郡主持平叛事宜。
  李亨得到朔方军將士的效忠,他悬著的心终於放了下来,隨即动身前往灵武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