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明末:我崇禎摆烂怎么了?! > 第78章 崇德象贤,迄用有成,维周之禎
  第78章 崇德象贤,迄用有成,维周之禎
  第二天早朝,朝堂眾臣又欣赏到了一出阉党內斗的好戏。
  原本阉党五虎之首的兵部尚书崔呈秀,被其他阉党成员弹劾。东林党、齐楚浙党以及新政党的成员,虽然搞不懂魏忠贤为什么要动自己的头號马仔,但也纷纷跟上痛打落水狗。
  一时之间,失去魏忠贤和皇帝庇护的崔呈秀,竟成了孤魂野鬼,没有一个人帮他说话。
  朱燮元站在群臣之中,默默地看著这一幕,暗暗心惊於皇帝对朝堂的掌控力。不过他这就有点高估朱由检了,其实崔呈秀这种情况不过是特例罢了。他实在是太不得人心了,根基浅薄、德不配位就是如此。当初张鹤鸣被人弹劾,可是有不少人站出来力保呢!
  崔呈秀被群臣弹劾,拼凑出了五大罪状:
  其一,贪赃受贿,败坏吏治。
  崔呈秀巡按淮扬时,肆意索贿。霍丘知县郑延祚贪污事发,呈秀先索千金而免其罪,復受千金而荐其升迁。此等行径,实乃公然卖官鬻爵,败坏朝廷纲纪。
  其二,依附阉党,祸乱朝纲。
  呈秀因贪污被劾,连夜投奔魏忠贤,涕泣乞为养子,献《同志录》《天鉴录》以构陷忠良,魏忠贤连带躺枪。
  其三,滥用职权,任人唯亲。
  其子崔鐸无能文墨,顺天府乡试中通过贿赂主考官孙之獬、考场舞弊中举;其弟崔凝秀任浙江总兵,婿张元芳擢吏部主事,妾弟萧惟中授密云参將,全都是德不配位之辈。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下崔呈秀跌落神坛,牵连出了一大窝。不过只是一个兵部尚书而已,居然能够安排一大堆高阶官员,朱由检暗自心惊。就算他知道裙带关係几千年来都没办法避免,但还是被此事的严重程度给嚇到了。要知道,大明是科举制度啊!
  都说科举是促进社会阶级流动、增进社会公平的伟大创举,怎么到了今天却变成这个样子了?科举舞弊从来都是王朝大案要案,可是大家反倒是变得习以为常了,这跟九品中正制度下的世家门阀有什么区別?
  科举可以说就是封建国家的生命线,当科举失效,这个国家也快要完了。朱由检感到脊背发凉,於是命令刑部、礼部和都察院联合查办此案。这就是要大办特办了,再也没办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崔呈秀死定了。
  剩下的“夺情视事,不忠不孝,母丧不归,悖逆人伦”“冒领寧锦战功,加官进爵,欺君罔上”,这些都不重要了。
  崔呈秀被当廷锁拿,押往天牢,他的那些个亲戚也走脱不了。
  眾臣批斗一时爽,但真看到崔呈秀下狱,又不免有些兔死狐悲、心有戚戚了。
  但偏偏皇帝的命令程序上无比正確,科场舞弊这种东西,哪怕是人尽皆知,但终究是不能够拿到檯面上说的。只要搬上了朝廷、查实了证据,就算再大的官也罩不住,就算皇帝本人都没办法赦免参与舞弊的人,因为科举舞弊伤害的是整个士人阶级的利益。
  而今年正好是科举年,几天后就是崇禎朝的第一场会试:
  二月初九,考《四书》释义、经义;二月十二,考论、詔誥表等;二月十五,考经史时务策论。
  预计將会有三百五十人通过考试,获得贡士身份,选出最佳者为会元。如果有人可以乡试、会试、殿试都拿到第一,那就是连中三元,会被誉为文坛盛事。
  崔呈秀被罢黜,朱由检宣布朱燮元接替他的兵部尚书位置。朱燮元本来就有兵部尚书衔,资歷是够够的,但他当官几十年基本都是在地方任职,很少待在朝堂上,大家对他並不熟悉。
  直接说人家不够资格不好意思,所以很多大臣以“朱燮元刚刚復任五省总督不久,西南情况不稳定,还需要他继续镇守”为理由,劝说皇帝另选他人。其中兵部的左右侍郎的反应最是强烈,好不容易熬走了崔呈秀这个噁心东西,他们也想进步。
  “著朱燮元入阁,兼领兵部尚书,加太子太师衔。念尔勋劳,荫其三子朱兆宪任锦衣卫指挥使,掌卫事,赐世袭誥券,世袭罔替,以彰殊恩。”朱由检无视这些反对的声音,直接宣布道。
  眾臣为之震惊,已经顾不上阻止皇帝任朱燮元为兵部尚书了。大家现在都快酸成柠檬精了:皇帝你有太子吗?就任太子太师!
  朱燮元也被皇帝一连串的封赏嚇到了,於是他连忙匍匐在地说道:“臣本樗櫟庸材,谬膺閫外,赖陛下庙算如神、將士用命,始克荡平逆氛。今蒙殊恩,位列台阁,兼领枢务,復荫及子孙,臣战兢陨越,实不敢当,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由检则是藉机说道:“爱卿不要谦虚,你配得上这样的封赏。
  当日奢安叛贼势焰最炽之时,聚眾数十万,席捲西南数省,连克大城。我大明损兵折將,无人能攖其锋,贼势猖獗至极,竟將成都合围。
  若非爱卿力挽狂澜,固守成都,则祸事不堪设想,我大明险些失却蜀地,几至半壁江山沦丧。
  爱卿总制五省兵马,剿平叛寇,又安抚治理西南百姓,当真是活人无数。似爱卿这等战功赫赫、政绩卓著之忠臣,朕的这点封赏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年唐太宗定年號为『贞观』,『贞,正也;观,示也』,意为要以身当『贞观』,匡扶天下正道。
  朕的年號是『崇禎』,欲『崇德象贤,迄用有成,维周之禎』。
  朕才浅德薄,比不上大唐太宗皇帝,但也希望学习他的持正之道,有功劳的人必然会得到奖赏,犯错误的人必然会受到惩罚,或许这样做才能够重振我大明吧!
  朕意已决,还请爱卿勿要推脱!”
  这话,这群大臣信不信,朱由检不知道,反正他自己是信了的。
  朱燮元再拜,口中谢恩,行叩首礼接受了皇帝的封赏。
  而后,朱由检钦定首辅毕自严和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朱燮元作为此次会试的主考官。
  其实毕自严很忙,但是让他百忙之中抽时间做主考官是很必要的。
  无论是毕自严还是朱燮元,他们被皇帝骤然推到高位,但在朝堂上却面临著根基浅薄的窘境。一般来说,主考官和中举考生之间会形成师生之谊,主考官將考生视为门生,考生称呼主考官为师座。朱由检就故意让他们去培植党羽。
  当然,最后殿试的进士考生,也可以成为“天子门生”。
  这些就像是老乡会一样,需要的时候可以用来攀关係,不需要的时候其实什么用都没有,纯粹就依靠个人发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