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从侠之大者完顏康开始 > 第23章 汴河辨
  “小师叔莫要作怪。”
  杨康睁开眼,轻轻抓住她手腕。
  “哼~”黄蓉缩回去手,“天也不热,你怎么冒汗了?不会是內功练岔了吧?”
  “谢小师叔关心,没练岔,但也没练对。”
  九阳入海,当然不是如《金关玉锁二十四诀》內力那般融於一体。
  亲身体验下来才真正明悟,为何按照《九阳真经》上的练法,练到最后,即使积攒再多功力,也无法靠自己打通奇经八脉、周身要穴了。
  若非圆满大成,那是真控制不了,即使他想用浩瀚磅礴的惊涛骇浪內力,裹挟著这一丝九阳,它反而好似热油入水,却將裹挟者“轰”得炸开。
  其势虽微且无伤碍,但还是惊得他瞬间冒了冷汗。九阳初生的欣喜,心中当即荡然消散。
  还好,只要两不相干,便能各自安好。但若以强相欺,它便后发制人......这內力特性还挺符合其反弹功效的。
  杨康心中不禁哑然,看来是惊涛骇浪內力过於强势了,金关玉锁中正平和自能相融,但九阳却奋起抵抗天差地別的压力。
  若想要速成,看得真得用余下的四十二年惊涛骇浪功力,將任督二脉贯通,达到“斗酒僧”当初创功的身体条件......“斗酒僧”总不会自创的神功自己却没练过、或者即使自己至圆满也要上数十年吧?
  这不符合高人常理。
  待江南事了,寻一静地,再运玄功,贯通八脉!届时九阳不息、大海无量!
  这画面,杨康想想就很美。
  黄蓉听得他解释九阳初生、后发制人、以弱制强的道理,觉得这《九阳真经》对好师侄来说也如鸡肋。
  “那你笑什么啊?鼻尖都惊出冷汗了!”
  “嗯......变化来得太快,笑容来不及消失。”
  “......”
  “或者说,小师叔你能发现我这须臾间的变化,不会是一直在盯著我看吧?”
  “嘁......碰巧、碰巧而已!”
  “哦,明白了。”
  杨康点头,又问了问黄蓉修习的情况,果然没有这般问题,虽也调用不得九阳內力,但其阴阳互济之功,对桃岛心法亦有裨益。
  “內功修为低还真有低的好处!”杨康感嘆。
  黄蓉闻言,眉眼一挑,臭师侄又在揶揄我了!
  见杨康无事,她当即不再理会,打开马车车门出来看看到了何处。
  她唤了一声,立即有侍从牵来骏马供其骑乘。
  只见正在行走的道路,是一道广阔但早已乾涸的地上河床。
  依稀可见的河床已与两岸持平,远处生长著绿油油的麦苗,近处还有不少新建的屋舍,有的是农家,有的是客店,供来往商旅行人车马歇息。
  使团上百人同行,打著旗號,周围並无閒杂人等敢於靠近。
  有两人骑著马在使团前头赏景閒聊,正是副使赵秉文与记注官。
  黄蓉自来熟凑了上去。
  “赵老师,在聊什么?”
  “黄丫头,老夫在与耶律贤侄聊这汴河得失,你可感兴趣?”
  “汴河?这里哪儿有河?”
  黄蓉举目张望,她以前从未来过开封,就连黄药师也是出生江南、不知北国,自是没有与她讲述近百年前的河南风貌。
  赵秉文道:“脚下正是汴河,也就是前唐时的通济渠。”
  黄蓉侧身下腰伸手,捻起一撮沙土,又扬了出去。
  她道:“原来是沧海桑田,天地之威。”
  两人见著她这迅捷漂亮的动作,心下感嘆赵王府果然高手如云。
  赵秉文摇头晒笑道:“那倒不是,人祸而已。”
  记注官面无表情道:“天会六年,时任宋国大名府留守杜充,为阻天兵开决黄河,由泗水夺淮入海。”
  虽然杜充后来降了大金,还当到了燕京行台右丞相,但他不说。
  “哦?”黄蓉眨了眨眼睛。
  赵秉文解释道:“所以黄河之水在淮北肆虐,汴河也因此废了,泥沙沉积,被冲刷成了平地。地貌之变事小,但百万民眾死伤流离,却是杜公美天大的过错。”
  黄蓉却反问道:“金国不侵宋国,哪里来的这般人祸?”
  赵秉文默然,不欲再答,他身为汉人,即使生於金仕於金,但也没有必要为金国攻宋之恶辩解。
  见今时金国治下汉民民生之艰,亦可知当年金国侵宋时会做下何等的暴行了。
  记注官被黄蓉这女扮男装的小丫头嘲讽,顿时詰问道:“黄姑娘是哪里人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怎说出这等言语?”
  “海外岛民,非金非宋。”
  “呵呵,原来是化外蛮夷,不知中国正统。”
  “你才蛮夷呢!你......誒?你姓耶律?”
  “......”
  二十来岁的记注官转过脸去,不欲答话。
  黄蓉得意笑道:“你一个辽国皇族,如此为金国吹捧,害不害臊呀?是不是整日提心弔胆,害怕完顏女真哪天把你捉了算后帐?”
  还真是,其父耶律履在世宗时极受宠信,当今金主却早將他耶律家的羽翼剪除得七零八落了。
  杨康此时来了。
  当然,在赵秉文与记注官耶律楚材眼里,他是完顏康。
  赵秉文当即咳嗽两声,暗示黄蓉可別再乱说了。
  相识近月,多有交流,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就是黄丫头过於伶牙俐齿了,他听得耶律贤侄被嘲讽,自己心里也难受。
  耶律贤侄是契丹人,我也是汉人吶。
  杨康过来后,两人在马上向他拱手行礼。
  赵秉文向杨康详细介绍起来这位在开封休整时他刚混熟的耶律楚材,之前有黄蓉捣乱,他並未与使团中的参议兼记注官深聊,后来才发现这位並非紈絝子弟,竟也学识渊博、有过地方治理经验才干。
  如今从地方转入中枢,在尚书省左右司任主事、兼翰林修撰,有记注之职。此趟出使归来,若按例封赏,是该顺理成章升任左右司员外郎了。
  赵秉文特意介绍了其先父耶律履曾任相位,免得肃国公因其契丹人身份而生嫌隙。
  杨康一听,这不巧了么!
  中都被破时投降了成吉思汗,元太宗窝阔台的得力干將、后来当上蒙古丞相的耶律楚材?
  有点意思。
  但也仅仅只是有点意思而已,杨康暂时没有什么展露雄主之姿、使人纳头便拜的想法。
  黄蓉向杨康讲述了汴河、华夷诸事,耶律楚材昂首挺胸、自生一股铁骨錚錚忠君爱国之气。
  他心中庆幸,还好没有著了这小妖女的道。
  赵秉文心知方才默认黄丫头詆毁金国之事,不言不辩在女真人看来也是不敬,也不知完顏康会如何做想。
  耶律贤侄不会落井下石偷偷给我记上一笔吧?
  赵秉文心中惴惴。
  还好,肃国公宽宏大量。
  他杨康又不是完顏女真,当然不会责怪赵秉文心向汉人;对耶律楚材表面忠心耿耿、实际不知作何想法的未来降臣也没有意见,反正叛的不是他的大金国。
  这两个至少都是能把人当人的,算不错了。
  “耶律兄请记,三月庚戌日,出南京路,无事。”
  黄蓉却回忆起爹爹所述宋室南渡后的家国之悲,爹爹亦说“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她如今见这汴河,虽无此等感受,但念及爹爹绝不会喜欢金人......
  她瞧著杨康,心道好师侄將来若不弃了金国小王爷身份,我绑也要將他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