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我在唐朝当神仙 > 第103章 街坊惊奇,猫闻着朋友
  第103章 街坊惊奇,猫闻着朋友
  猫说完,圆溜溜的眼睛还盯着江涉看。
  江涉瞧它尾巴竖的高高的,“是有一窝鼠妖。”
  猫跟着学。
  “苏妖……”
  “鼠。”江涉纠正。
  这个字对猫来说太难读,猫叫了一声:
  “耗子!”
  “这样说也对。”江涉摸了摸小猫的脑袋,“猫比人要聪明。”
  李白和元丹丘正在呼呼大睡。
  他们在寒风里熬了一宿,又冷又困,脑袋沾在竹枕上就睡着了,闹鬼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第二日醒来已经是巳时。推开窗子,日光照着银闪闪的院子。
  一只黑猫儿在雪地里扑腾踩雪。
  留下几串小小的爪印。
  两人一下子回过神来,元丹丘一骨碌爬起,披上衣服,去敲李白的门。
  “太白,醒了没?”
  元丹丘推门进来,让李白赶紧拾掇一下,把衣裳穿好,再让他瞧外面院子里,元丹丘下巴抬了抬。
  “你说昨夜的鬼是哪个?”
  两人一起望向院子。
  新下的雪还蓬松软和着,在日光下耀眼亮堂,皂荚树上积着一层薄雪。李白看着在院子里扑雪的猫儿,想起来。
  “那几个扮和尚的好似怕猫。”
  两人在院子里走了几步,目光一齐看向墙角的耗子洞。
  他们等了一会,就能看到有隐约有灰棕色的老鼠藏在里面,嘴边有胡须,耳圆。李白和元丹丘仔细打量。
  还能看到有一只的个头格外大,衬托的其他几只更小了。
  他们若有所思。
  李白思索。
  “先生昨天放过了这些耗虫。”
  猫听见响声,已经凑过来了。
  圆溜溜的眼睛挤在洞前,仔细嗅了嗅,胡须颤了颤,里面的老鼠一阵吱吱的叫声。
  猫儿闻了半天,爪子一张一张。
  听到主屋的房门推开了,耳朵一动,才蹿开,一溜烟向江涉跑去。
  这猫耳朵时灵时不灵,李白和元丹丘也醒了,它在院子里踩雪玩,完全听不见一样。现在江涉不过是推开一道门缝,它却立刻蹿过去。
  还叼着一只又灰又小的耗子。
  松开,放在江涉面前。
  江涉用帕子,给猫儿擦了擦冰凉的小爪。
  末了,他盯着猫。
  “不能吃朋友。”
  猫儿仰着毛乎乎的小脑袋,抖了抖身上的雪,完全没听懂,爪子还在石砖上拍了拍。
  把耗子推到江涉面前。
  “它们是有智慧的鼠了。”
  江涉说的很耐心,放柔声音,一点一点给猫儿解释,“和其他的耗子不一样,不是可以随便吃的。与你,与我,都是一样的,是可以结交的朋友。”
  猫闻着朋友。
  江涉摸了摸它的头,道:
  “不能吃。”
  猫看起来有点失望,尾巴都落下去了。它又从耗子洞换了一个,跑过来给江涉。
  爪子往前推了推。
  江涉看地砖上的小灰鼠,吓的颤颤巍巍。
  鼠身贴近地面,缩成一团,若不是细看能看出在发颤,就像死了一样。
  “这个也不能吃。”
  猫歪了歪头。
  江涉说:“这是朋友。”
  猫跟着学。
  “盆……友……”
  江涉把这两个倒霉的老鼠重新送回洞府,看着两个耗子一下子活过来一样,迅速缩进里面,他笑了笑。
  李白见先生逗猫儿,说的什么也没听清。
  他走过来,问起自己的发现:“先生,那些耗子是不是就是昨夜的那些鬼魂?”
  江涉颔首。
  “应该称精怪。”
  元丹丘又好奇:“扮和尚的是老鼠,扮秀才的和当进士的是哪两位?”
  江涉一笑。
  “你们自己再找找。”
  江涉和老鹿山神都促狭,不肯直接告诉他们,让两人自己去寻。李白和元丹丘在屋子和院子里东逛西逛,快把宅子都翻完一遍,连积灰都干净了不少。
  洗净手。
  江涉望了望日头,那汉子说是午时之后再来。
  他在坊里转转,给宅子添置些东西,也可吃个早午饭……这个时候应当还有摊子吧。
  他推开院门,顺着走到巷子口。
  那边有一棵大树,还有一口井,昨日便看到了,聚着不少人,还有几个商贩摆摊,卖饽饦,胡饼,还有跟西域学来卖炙羊肉串。
  街坊瞧见他,都静了静。
  正挑水洗衣裳的妇人停了动作,在墙边玩着竹球的小孩直愣愣看过来,拿着扫把扫雪的老丈也抬着头打量。树下,婆子捧着一把炒豆子,跟人说话都忘了搭腔。
  杜家仆从正淘水洗菜,险些要把菜盆摔到地上。
  静了几息,就是一阵低声的议论。
  许多双眼睛打量着江涉,像是在瞧他气色,有没有被吓着。
  有人招呼问:
  “郎君昨晚睡得可好?”
  “还可以。”
  杜家仆从也望过来,把菜盆放到一边,上上下下瞧着这青衣人,拧着眉问:“郎君昨夜可听到什么动静?”
  江涉瞧着他们稀奇的目光,想了想。
  “江某是听到了一些。”
  迎上众多好奇的目光,江涉道:“好似还听到说话声,不过昨晚风大,也可能是听差了。”
  街坊们欲言又止。
  有心想告诉他,那宅子闹鬼很久了,总能听到些响声。又怕把人吓出毛病来,这算谁的?
  说不准还要请大夫看病。
  杜家仆从打水洗过了菜,把水往树下一泼。
  慎重道:“郎君若是听到了什么不该有的响声,也可附近的庙子去拜拜。”
  杜家仆从指着说。
  “往东边走,有个土地庙,若是嫌庙小……泰山如今封山,咱们上不去,不然也可去山上普照寺拜拜,要是有缘份,说不准还能去岱庙。”
  江涉心领了。
  认出这位就是昨夜挑灯过来瞧的人,他谢过。
  “多谢告知。”
  杜家仆从有些不好意思,脸红了红,“郎君初来乍到,郎主和小郎君也说该多关照邻里,是我该做的。”
  江涉买了些炙羊肉,香气扑鼻。
  又在饽饦摊前坐下,要上一碗饽饦。
  对面的酒肆里,门口坐着位店家请来的说书先生,披着厚衣,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距离又不远,江涉白听了一场。
  讲的白话为主,生动活泼,时不时来段唱词,韵律也好。
  附近的人都顾不得冷,拍手叫好。
  江涉听了一会。
  说的是伍子胥变文。正讲到伍子胥逃亡,向浣纱女乞食,得渔父渡江,这两人听到秘事,为守秘,或为信义,浣纱女投水而死,渔夫覆船自沉这一段。
  讲到兴起时,说书先生来了一段口技,表现出渔夫沉舟自尽的决绝。
  江涉就着吃了半碗饽饦。
  附近还有人打量着江涉,声音嘈嘈杂杂,有的浑不怕被听见,与身边人嘀咕。“这就是住进去的那人家。”
  “还有个老丈,估计吓得不轻。”
  “造孽啊……”
  杜家仆从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
  江涉面前桌案,来了一大一小两个读书人,是那姓杜的人家。
  杜郎君环顾一圈。
  他笑问江涉。
  “又见郎君,杜某可否凑个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