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馆里,刘台也直视著周进文,笑著说道:
“周县令是不是误会了?方才那两件事,不论你是不是留下,我都要做的。”
“不过听你话里的意思,难道是准备留下了?那我们封州是欢迎之至啊!”
周进文也笑著答道:“二郎君年纪轻轻就如此了得,想来刘镇使也是英雄人物。”
“进文倒真是想多多和二位亲近了。”
说完,周进文起身来到书案前,拿起纸笔写了起来。
写完盖上印章,略吹了吹墨,將纸张递给刘台道:
“二郎君可让我的贴身亲卫周兴去送此信,他乃是我家部曲,不会乱来。”
刘台点点头表示听到,伸手接过纸张,读了一遍,见没有问题,隨手交给了苏成。
接著,又从怀里掏出一封用火漆封好的信。信封上书“桂管经略观察使周君元静亲启”。
刘台將信递给周进文,说道:“这信就交给明府了。你亲自转交或转託他人,均可。”
周进文接过信件,端详了一阵后,纳入怀中,看著刘台郑重说道:
“若此信果真如二郎君所说有大用,那二郎君对我周家就有大恩。周家当何以为报?”
刘台心想,那当然是要拿桂管作为交换啊!
脸上却不动声色道:“如今谈回报为时尚早,且待验证后再说吧!刘台告退!”
言罢转身离去。
周进文送到门口,送別道:“二郎君慢走。”
看著刘台离去的身影,想到怀中的信件和贺州发生的事情,陷入了沉思。
刘台回到军营,来到苏章营房,將周进文的手令拿给苏章看过后,商量起派谁去接管富川。
“都候,要不我亲自跑一趟,你意下如何?”刘台当先问道。
“元达,贺州初定,眾多头绪纷繁复杂,你还是留在临贺为好。至於富川,遣庞纶率二百人去即可。”
苏章却是不同意。
有周进文手令,又是他的贴身亲卫传的命令,富川城里的州兵必然不虞有诈。
拿下富川定然是轻而易举,没必要让刘台跑一趟。
贺州城里贺州兵的操练整编、派驻各县联络处的建立等等事宜,苏章都还需要和刘台商议。
这一路看来,苏章对刘台的才能是进一步认可,他可不想自己一个人整这贺州的摊子。
“那就听都候的。”刘台也没有坚持,他也认为富川不是个问题。
“那富川县令,都候可有人选?”刘台又问道。
“元达觉得王传清此人如何?”
“都候是想让王传清移镇富川?”
“不错。封阳如今乃是沟通贺州封州的关键节点,还是要掌控在自己手中为好。”
“王传清乃是蒋琪嫡系,放到盪山怕是会让蒋琪多想,乾脆放到富川,一举两得!”
刘台听了苏章构想,也是颇为认同,说道:“都候此举甚好,我附议。”
接著又问道:“那段如崇呢?也一併放到富川吗?只怕是有些不妥。”
“段如崇不放到富川,不如就下放到贺州兵里做个队正吧。”
苏章对他没什么印象,乾脆扔去加强贺州兵的骨架得了。
刘台对此也没什么意见,段如崇虽说是副將,但手下也不过百多军士,做个队正也不算太委屈他了。
若真是有才能,自然有机会再晋升上去。
“元达方才和周进文谈了让他送信给周元静之事了?”苏章换了个话题问道。
“不错,谈过了。”
“可还顺利?”
“顺利。周进文虽然有诸多疑问,但还是接下了此事。”
“別说周进文了,我也有很多疑问啊。”苏章笑著道。
“都候眼下不必深究,不出今年,事情就能见分晓。”
“左右不过是一步閒棋,能不能有好的结果,尚未可知也。”刘台认真解释道。
刘台给周元静的信,只是写了让他提防北方来的威胁。
虽然点了家晟和刘士政之名,但是没有写明时间,刘台不確定周元静能不能因此扭转乾坤。
不是刘台不愿意写清楚时间,实在是史书上也没有写明白,总不能自己瞎写一个时间吧。
说起来,家晟、刘士政袭杀周元静之事,真说得上是一个迷案了!
史载,家晟乃是安州防御使,刘士政则是安州指挥使。
因为家晟得罪了朱温身边人,怕因此被祸害,所以和刘士政將兵三千袭击桂州。
问题是,安州在湖北啊!
家晟、刘士政二人就这样穿过湖南全境,杀奔桂州,斩杀周元静,取而代之占有桂管。
安州到桂州足足有1800多里的距离啊,实在是离谱到不行!
若不是史书上言之凿凿,刘台真是不敢相信!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已落子,元达不必太过介怀成败。”
苏章还以为是刘台太在意这步棋的结果,反过来安慰他不必患得患失。
刘台听出来苏章误会了,但也不说穿,本来这件事就难以解释清楚的。
“都候放心。”刘台应了一句,接著也转换话题道:
“都候,接管各县和设立联络处之事,是否现在报我兄长知晓?”
联络处的文武官员,以及驻点的一队军士,具体如何调派,这些都要刘隱来最后决定。
虽说时间並不紧迫,但让刘隱早知道一天,兴许就能早一天把这些事情定下来,也好早日稳定贺州局面。
苏章也是这么认为,故而让刘台抓紧写封信给刘隱。
除了联络处之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那就是谁来镇守贺州?
如今贺州这种特殊情况,肯定是要在此长期驻军的,而且得是信得过的人。
苏章作为封州兵都虞候,原本就没法在贺州长待,抓紧定下来人选,抓紧交接贺州事务,也好早日回到封州。
就在二人商议不停之时,一条来自封州的船只,正在贺水上穿行,船上的信使则是苏章刘台的老熟人——韦寻。
韦寻此行带来了封州最新的命令。
初五眾官员回衙门復工的第一天,刘隱就召集了卢映祥、韦寻、刘崢、陈璫等一眾封州文武议事。
主题就是谁来镇守、怎么镇守贺州。
兴师动眾一场,好不容易拿下了,自然也要想著好好守住。
眾人集思广益,討论热烈,最终议定了方案:
將陆东升的第五营和贺州兵打散重组,成立贺州经略军,由陆东升任经略使,镇守贺州!
经略军军额暂定一千五百,现下先按一千整编,后续再增加一个水军营。
经略军一应粮餉供给,由贺州承担。
原本贺州上交给桂管的赋税,正好拿来养经略军,也能减轻封州的军费负担。
苏章和刘台在协助陆东升理顺贺州头绪后,即率庞纶的第六营和水军前营返回封州。
陆东升和刘隱关係莫逆,有他镇守贺州,刘隱心里踏实。
歷史上,陆东升曾镇守端州,累官至南汉兵部侍郎。
不过话说回来,若不是因为刘崢年纪大不想折腾,经略使之位非刘崢莫属,毕竟沾亲带故。
议定结果后,韦寻隨即奉命前去宣布任命,並与大军一同返回。
韦寻深知此项决定事关重大,因而一路基本都在赶路,也没有停靠开建和封阳的打算。
他现在只想儘快將命令送进贺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