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晚唐岭南创业史 > 第124章 奠基(求票求支持)
  第124章 奠基(求票求支持)
  九月初七,奋威军第一期初等学堂如期举办。
  初等学堂分成了两类:甲类针对的是扫盲,乙类针对的是有一定基础之人。
  刘台决定,初等甲类学堂一月一期,目的就是为了快速滚动。
  乙类学堂则是二月一期,有基础了,就多教一阵。
  不出所料,甲类人数眾多,超过九成!
  不过也不奇怪,这个时候,识字的人去当兵的,毕竟是少数。
  受制於办学条件,第一期只收了十个班,每班五十人。
  乙类则很惨澹,三个班还没有招满,人数不足一百五十人。
  可以说乙类这边的,只要不阵亡,以后都有机会成为基层將领。
  这些都是种子,刘台相信,只要学堂能顺利办下去,终有收穫的一天。
  想到种子,刘台想起有好一阵没有看到张平了,不知道他鼓捣成功没有。
  嗯,还是得找个时间去看一看。
  这一日,还收到了封州转来的邸报。
  这是因为上个月刘台嘱附之时,这份邸报已经在路上了。
  中原依旧乱糟糟,你来我往,斗得不亦乐乎。
  李克用与汴军斗阵,互有胜负,其子落落阵前落马,为汴军所擒。
  李克用赎回不果,朱温遣人將落落送罗弘信,使杀之。
  朱温围攻充、鄆甚急,李克用援兵为罗弘信所阻,充、鄆由是不振。
  李茂贞引兵逼京畿,扬言欲谐闕讼冤。
  九月初八,第一期中等学堂开讲。中等学堂三月一期,直到招不到人为止。
  中等学堂人数就更少了,不足百人,分为两个班。
  两个班所学,上半天和下半天內容对调。
  首期授课之人分別是吴榕和许澜。
  吴榕是里头军旅生涯比较长的了,刘台和他提了,便欣然应允。
  倒是许澜,因为要让他讲授家学,刘台还是费了一番功夫,才让他答应。
  初九,则是第一期的高等学堂开讲,学堂人数仅有十来个。
  高等学堂则不设时限,其实办完第一期,第二期都不知道要到何时了。
  毕竟位置有限,人数就这么多。
  除了六个战兵副將,还有苏成、许澜,以及辅兵营里的三人,各营推举的几个队正。
  刘台將暨宏景请来上第一课,暨宏景也不藏著掖著,將自己多年心得分享出来。
  几个副將都听得很是认真,就算是几个大老粗也觉得很有收穫。
  课后的交流环节,各人也就暨宏景提出的问题踊跃发言。
  刘台在一旁看著,对此感到满意。
  虽然是第一次办,大伙还有些不习惯,但多搞几次,也就好了。
  当晚,李知柔在振海楼设宴,与眾人共度重阳佳节。
  之所以选择振海楼,而不是在都府,是因为振海楼要更高。重阳登高,赏菊赋诗,乃是唐代传统。
  大诗人王维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
  当晚又是好一场饮宴。
  九月初十,出海半个月的白泰轩回来了。一同带回来的,还有二百多的匠人。
  收穫真不算小了!
  据白泰轩所言,此行一路北上,最远到了杭州。
  其一路上藉助海商之力,招募匠人南下。
  特別是在浙江,百姓对钱董昌之战造成的混乱心有余悸,白泰轩趁机宣扬岭南安定,募集了不少匠人。
  同日,刘隱收到了最新的邸报,长安直发广州,到底是比到封州来得快。
  李茂贞进逼长安,昭宗再度出逃,欲往河东投奔李克用。
  华州韩建几次上表,多次相请,昭宗遂幸华州,开启被韩建劫持的日子。
  李茂贞入长安,宫室、市肆,焚烧殆尽。
  杨行密、王建不甘人后,纷纷上表。杨行密请昭宗迁都江淮,王建请昭宗幸成都。
  九月十一,第一炉砖顺利出窑,共计五万余块。
  这还是因为刚开始,有些窑没赶上第一批点火。以此计算,最多一个半月即可烧够筑城所需之砖。
  这种事,还真是人多力量大啊。
  古时几乎每块砖都要署名,方便出事后寻找责任人,应该砖的质量都有保证。
  出砖顺利,工匠们都鬆了一口气。刘台也趁机给予一定的赏赐,以巩固效果。
  九月十二,蒲珂末也回来了。
  与白泰轩的几条船相比,蒲珂末船队规模大得多,足足有四十多条船。
  蒲珂末此行也是收穫满满,几乎每条船都塞满了人,颇有些后世奴隶贸易时的感觉。
  四十多条船,一共转载了一万六千多名来自林邑、真腊等地的劳力。
  也不知道蒲珂末是怎么弄来的,刘台合理怀疑他真是钱买了。
  不过也无所谓,他能搞来人就好,反正岭南缺人。
  这些蕃人吃苦耐劳,倒是充当劳力的好选择。就是还需要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规矩。
  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翻译和管理人员。这些广州都不缺,本来广州城就有使用林邑奴、崑崙奴的习惯。
  如此劳力也招募得七七八八了,蒲珂末和白泰轩又在蕃坊里募集了些。
  这些主要是管理人员,劳力比较少些,但也凑足了三万之数。
  万事俱备,刘隱、刘溶遂向李知柔进言,九月十三乃是吉日,准备全面开工筑城,並请李知柔出席奠基仪式。
  李知柔欣然同意。
  九月十三已时四刻,南海县衙西侧,眾人聚集。
  这是选定的西城奠基之处。
  李知柔在一眾人等的陪同下,来到工地上,拿起铁锹象徵性地往里填了一把土。
  刘隱、刘、刘台等人也跟著纷纷填上。
  广州西城就此正式动工!
  一时间锣鼓喧天,围观的官员百姓都在喝彩欢呼,特別是住在番坊之人,喊得最欢。
  南海县令何文涛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不停地对著道贺的人回礼。
  不久之后,南海县衙就要结束不在城里的歷史了。
  自己这县令肯定是要在史书上留名了,不说正史,地方志肯定是会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了。
  咱老何心满意足咯!
  这一切都要归功於刘隱、刘台兄弟啊,要不是他们来了,哪有这等好事?
  以后可要跟紧了!
  何文涛心里默默想著。
  此时,郁水上一艘悬掛封州旗帜的船只正缓缓泊岸,正是依布、阿雅等人的座驾。
  方才船只经过番坊附近水域时,便听闻锣鼓声,热闹得紧。
  依布几人刚上岸,便有人走到跟前问道:“敢问郎君可是依布主?”
  却原来是刘台算到依布大概到的日子,这几日都遣人在码头等候。
  依布等人一身人装扮,很好辨认,再加上船只悬掛封州旗帜,故而上前相问。
  依布答道:“是我。你是二郎派来的吗?”
  “稟郎君,正是二郎派小的前来的。”
  依布闻言哦了一声,问道:“二郎自己怎的没来?”
  下人回答道:“稟郎君,今日乃是西城奠基仪式,大王亲自出席,大郎二郎和广州大小官员都去了。”
  “难怪那么热闹呢。”依布看向蕃坊道。
  “阿布,我们一起去看看吗?”阿雅听了,也想去看看热闹,雀跃问依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