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太平洋钟摆航线
会议结束后,陈耀豪在梁宏的陪同下,乘坐专属电梯直达和记大厦顶层的董事长办公室。
陈耀豪径直走向那张宽大气派的大班椅,稳稳落座。
几乎同时,一位助理便悄无声息地奉上两杯热茶。
梁宏恭敬地坐在办公桌前,静候指示,
“梁经理。”陈耀豪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叶,並未立刻饮用,目光看向梁宏,说道:“接下来有几件事,需要你即刻去办。”
“陈生您请吩附。”梁宏立刻应道,身体微微前倾,显示出全神贯注。
陈耀豪的手指在办公桌面上有节奏地轻叩了两下,发出篤篤的轻响,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片刻后,他的语气平静,却带著不容质疑的决断,说道:“你去接触大昌地產,想办法结束我们目前的合作。”
梁宏眉头微皱,迅速领会了老板的意图,疑问道:“陈生的意思是,彻底终止『都城地產”的合资项目,未来由我们自己主导开发?”
“差不多。”陈耀豪点头,放下茶杯,缓缓的说道:“结业之后,所有新的地產项目,通过兆兴置业合作推进。
记住,从今往后,黄埔船坞的核心业务回归本位,不再直接涉足地產开发。所有地產相关活动,统一由兆兴置业这个平台运作。
梁宏心中知道,老板这步棋走得很精妙,就是左手倒右手,將未来地產开发的丰厚利润,通过兆兴置业这个私人平台最大化地收入囊中,规避了合资公司的肘和利润分流。
“明白,陈生。”梁宏点头,隨即提出一个现实的顾虑,问道:“只是-如果大昌地產那边不配合,甚至阻挠呢?”
大昌地產在业內根基深厚,是香港华资地產“四虎”之一,並非容易拿捏的角色。
陈耀豪脸上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向后靠进宽大的椅背中,缓缓道:“由不得他不配合。
不过,谨慎无大错。梁经理,你同时帮我好好查查大昌地產的底细。
特別是他们近年来的资金炼、主要股东构成、以及-和利家的慎希置业、太古地產之间那些股权置换的细节。”
他脑中闪过一些模糊的记忆片段,大昌似乎与这两家巨头有过股权交易。
“摸清他们的软肋和关联方。我们和太古、利家都有合作基础,关键时刻,这些关係或许能派上用场。”
虽然他和陈德泰是新会老乡,但商场如战场,讲不得情面。当然,如果陈德泰讲老乡情谊,陈耀豪还是愿意和他好好协商解约。
“好的,陈生,我会儘快摸清楚。”梁宏心中一凛,知道老板这是要做两手准备,必要时会动用更复杂的商业手段。
陈耀豪身体前倾,双手交叉置於桌面,拋出了第二个重磅任务,斩钉截铁的说道:
“接下来,你著手准备一份私有化『均益仓』的详细计划,现在四会市场低迷,趁机实施。”
“私有化均益仓?”梁宏闻言,心中一惊。
均益仓拥有港岛核心区域不少优质地皮和货仓,更重要的是,它持有4號码头的半数权益!
如果私有化均益仓,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拿到大量地皮权益,又拿到了4號码头全部权益。
梁宏忍不住脱口问道:“陈生,您对香江地產的后市-竟如此看好?”
陈耀豪被他问得顿了一下,总不能直接说自己是重生者洞悉未来吧。
“香江弹丸之地,人口却源源不断增长。『住”,是普罗大眾最根本的需求之一。
土地,尤其是好地段的土地,只会越来越稀缺,越来越值钱。这是大势,毋庸置疑。”
他巧妙地用“刚需”和“稀缺”掩盖了更深层的先知先觉。
“明白了。”梁宏又忍不住疑问道:“陈生,那这个资金准备怎么解决?”
“现在公司有多少债务?”陈耀豪问道。
“有6000万港幣外债,而且每一个年还要亏损几千万港幣?”梁宏担忧道,
陈耀豪想了想,坚决道:“嗯。我知道了,你去准备吧,资金的慢慢想办法解决。”
他不可能面对未来地產这么丰厚的红利,让大昌地產分一杯羹。
“好的,陈生。”梁宏见他意志坚决,便不再疑问。
“还有最后一件事,这栋大厦,已经不再属於『和记”了。『和记大厦”这个名字,也该改改了。”陈耀豪略作沉吟,继续道:“就叫『维港中心』吧。”
这个名字既彰显了位置的地標性,又彻底割裂了与旧时代的联繫,听起来更大气磅礴。
“是,陈生。这个名字很贴切。”梁宏立刻领会,说道:“那黄埔船坞本身的名字,是否需要调整?”
“就叫『黄埔集团』。船坞是根基,但未来,它承载的远不止於此。”
“明白!我立刻著手安排。”梁宏恭敬应下,正欲转身离去。
“篤篤篤!”
正在此时,办公室响起三声清晰的叩击。
“请进。”陈耀豪的声音沉稳。
门被推开,负责航运业务的总经理豪斯走了进来。
这位身材高大的外籍高管,此刻脸上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期待。
他手中拿著一份文件,步伐稳健却略显郑重。
“陈生,梁经理。”豪斯微微欠身致意,目光主要落在陈耀豪身上,匯报导:“抱歉打扰,今天过来是想向您详细匯报一个关於太平洋航线的运营优化方案。”
他的措辞谨慎,显然对此行极为重视。
“请说,豪斯先生。”陈耀豪抬手示意他继续,身体向后靠了靠,显出倾听的姿態。
梁宏也暂时停下了离开脚步,饶有兴致地看向豪斯,
豪斯深吸一口气,打开了手中的文件夹:“是这样的,陈生。关於太平洋航线的运营效率,我经过长期的市场调研和运力分析,有一个具体的优化构想。
这个计划之前也曾向管理层提过,但未能获得支持。”“
他顿了一下,观察著陈耀豪的反应,语气带著些许试探,继续说道:“我深知航运业竞爭激烈,扭亏为盈压力巨大,所以再次冒味提出,希望能得到您的审议。”
陈耀豪微微一笑,手指习惯性地在办公桌上轻轻点了两下,语气带著鼓励:“能够让豪斯先生如此执著推荐的方案,必定有其过人之处,
航运是集团的根基之一,只要有利於公司发展,能带来切实的效益提升,我一定支持。请详细说说你的计划。”
得到老板的肯定,豪斯精神一振,眼中闪过笑意。
他立刻上前一步,將文件中的航线图摊开在陈耀豪面前,语速加快,带著专业人士的信心:
“我的核心建议是,彻底调整现有太平洋航线的掛靠港序!摒弃传统的点对点模式,改为闭环钟摆式运行:
从香港启航,经高雄,直抵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磯和西雅图,然后北上日本横滨,最后再经高雄返回香港!这样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8”字环线。”
他用手指在图上清晰地划出路径,强调道:“关键在於这个闭环设计能最大化利用航程和舱位!
初步测算,单船的年运营航次有望从目前的平均5次,大幅提升至8次!
同时,通过精准匹配各港口间的进出口货物需求,能將空舱率压缩到最低限度。
保守估计,这条优化后的航线,其利润毛利率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有能力实现逆势提升41%以上!”
“钟摆航线”陈耀豪听完,眼神骤然一亮,心中清楚,这不正是前世航运业中赫赫有名、
以高效著称的经典运营模式吗?
没想到这位豪斯先生竟有如此前瞻性的眼光和魄力。他心中迅速盘算著可行性。
“这个思路非常新颖,也很有潜力!”陈耀豪身体前倾,手指点在那条闭环航线上,果断拍板。
“值得一试!豪斯先生,我批准你先拿一条船进行试点。如果试运行效果能达到你的预期,甚至超出预期.—“
他抬眼,目光看向豪斯,“我不仅会立刻將整个太平洋航线按此调整,甚至可以考虑从相对饱和的欧洲航线上抽调运力,全力支持你拓展这条黄金航线!”
“太好了!陈生!”巨大的喜悦瞬间涌上豪斯心头,他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微颤。
“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用实际业绩证明这条航线的价值!我向您保证,航运公司扭亏为盈的目標,指日可待!”
这条凝聚了他近一年心血、反覆论证的航线方案终於得到了最高决策者的赏识和支持,这份认可和信任让他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
“很好,等待豪斯先生的好消息。”陈耀豪笑著道。
等豪斯离开后,陈耀豪又对梁宏说道:“梁经理,洋人管理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看他是否忠於公司,你看豪斯先生就很不错。”
“明白,我以后会加强考察,只要他们有能力,能够忠於公司,我会儘量提拨他们。”梁宏点点头道。
“当然,华人管理层的比例必须在一年內过半,这是硬性要求。”
虽然黄埔集团要走国际,但必须得扎根香江,要从英资企业彻底转变为华资企业,管理层华人比例就必须得提升。
当然,黄埔集团也要彻底改名,就如后世李家成一样,进行彻底重组,已经在表面上看不到和记黄埔的影子。
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至少要等到84年以后,局势明朗化后,才可去执行。
“刚才忘了和你说,下午你安排一下,我们一起去考察联合船坞和均益大厦的建设情况。”陈耀豪交代道。
“好的。”梁宏应道。